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0-09-14林美丽
林美丽
摘要:“阅读教会人们思考,思考刺激着智力的发育”,说到阅读能力,也许你首先想到的是,在中英文和其他文字科目中很难接触到数学。数学学习需要阅读能力吗?当一些学生在做问题的时候,他们也会出现不能理解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1小学数学学习中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对数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能更清晰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水平。首先,提高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阅读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它能帮助学生规范数学语言,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学生可以用数学术语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它们可以更加合理和有序。其次,提高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探究能力。对于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术语,往往要求學生运用假设检验、推理等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是提高数学探究能力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要主动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阅读能力对发现问题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此外,提高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本身是一种自发的行为,需要手、眼、脑共同作用,在思维的指导下得出结论。因此,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练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2.1对两步骤及以上数学问题理解困难。小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大多数学生只能完成第一步两步及以上问题的分析,而不能扩展到第二步。基于两步及以上问题的复杂性,学生应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明确如何列出和计算每一步,明确每一步的意义。
2.2不能掌握数学符号的具体含义。
低年级学生往往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教师的知识点,不利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主题8×3=8()8()8,要求学生在括号中填写正确的符号。一般来说,乘法教学是以加减法为基础的。如果学生不能正确掌握加减符号的具体含义,就会在以后的数学阅读过程中遇到障碍,影响对数学字符的理解。2.3 词汇积累量不足,理解能力较弱。
目前,小学教师大多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的材料主要是语文阅读材料,而数学阅读材料很少。而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识字能力有限,不能理解大段文字。例如,黑狗有7块肉骨头,白狗有5块肉骨头,黄狗比黑狗少,比白狗多,黄狗有多少块肉骨头。学生很难理解题中绕口的语言,更难厘清“……比……多,……比……少”表达的数量关系。
3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提高数学阅读实效
3.1归纳分析法
归纳法是对学习材料进行整理和总结,使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层次性一目了然,既加深理解,又便于记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结论的条件,掌握数学结论的内涵和课题的要求,我们需要教师对一些概念、性质和规则的词句进行整体归纳和分析。例如,什么样的分数可以转换成有限的小数?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这部分课文,使他们对材料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分层次的论述,并根据分数、最简单分数、因素和质量因素,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分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各个层次的内容。这样,通过阅读和分析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学生对“什么样的分数可以转换成有限的数字”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
(1) 快读,掌握大意。阅读时,不仅要特别注意事件情节的细节、具体数据、关键句子等应用问题的细节,还要注意提出问题的方式。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估计出我们通常拥有哪种类型的实践,我们将涉及哪些知识,我们通常如何解决它,并在我们的头脑中建立一个初步的印象。(2) 仔细阅读并完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关键数据,还要注意数据的内在关系,指出单位,简明列出各种量的关系,提取信息,阅读“瘦”的话题,能够回到原来的话题。 (3) 解决数模问题,复习检查。建立数学模型后,我们不应急于解决问题,而应重新审视问题。一是要看哪些数据和关系没有使用,使用是否准确,充分挖掘问题中的条件,发挥作用;二是要准确、到位地理解关键词;三是要判断所列关系是否符合生活经验;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反省,及时纠正问题。
3.2融化贯通法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总是存在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在阅读和学习中,要善于从通则的高度理解新知识,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把握新教材。为了避免对文字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中蕴含的严格逻辑关系,提高理解水平,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促进学习方式由单向平面化向多维化转变。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恒商的性质来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这种综合性的阅读思维不仅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这也提高了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提纲导读法
数学阅读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特点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使阅读更加有效。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和有效的阅读策略。因此,教师应制定阅读指导大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大纲包括:新知识是如何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新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这个概念是如何获得的?对混淆概念的辨析可以给出正面和负面的例子。定理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派生的一般概念是什么?还有其他的推导方法吗?。
结束语:
总之,只要调整教师心理,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而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数学阅读教学,引导阅读形式和方法,逐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素养。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这个数字化的社会中立足,才能得到有效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建林, 林武.小学数学专题式教学导引[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9.
[2]王光明, 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7.
[3]史松平.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 2017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