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挖掘阅读资源 激活学生有效阅读
2020-09-14李建芹
李建芹
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集思广益的好处。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情。常言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应注重一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气氛 激发兴趣
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一个好的环境,需要家长、老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氛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阅读中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家庭要营造阅读氛围。家长首先要对课外阅读有正确认识,破除孩子读课外书就是“读闲书”的观念。要认识到“开卷有益”,读优秀的课外书更有益,但家长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领孩子,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家里的床头、案几书本是否可随手可取,这样不比把书硬塞到孩了的手里更愉快吗?
另外,学校图书室藏书很丰富,向学生全面开放,我鼓励他们可和是补同班级的布氧也是个的激每平台,我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创立“1=62(每个同学拿出一本书你就可以读到六十二本书)”读书模式,学生的课外书藉实现资源共享。我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时自创小名言。板报设计也让学生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的气息,飘溢着浓浓的书香。
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开放信息化时代,那生动有趣的电视、电脑,形形色色的漫画书时刻在冲击着孩子们的眼球,他们很少有人愿花30分钟坐下来静静地阅读名家名篇,这是我们现代教育的危机。如果一味地讲大道理,直接规定学生阅读那些书很难收到实效。因此教师是学生阅读的榜样和导师,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喜爱,使书籍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的地位,因此,要想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加强和扩展自己的个人阅读,成为热爱书,尊重、崇拜书的读者。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我们教师本身应该热爱读书,以书为伴。一方面,在阅读中不断地提升和充实自己,促进自身素质提高,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另一方面,当好学生阅读的领路人和同行者,我经常向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好书,和学生共享读书的快乐,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方法,和学生共读一本书交流读书收获,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二、选择内容 授之以渔
从教学实践中也可以看出,不读书不行,滥读书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选择书籍是指导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它起着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品德的作用。面对琳琅满目的书刊,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可以以三个标准进行有效的选择。一是知识性即这类书可以丰富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程度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课内教学可延伸到课外。比如,我在教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时,我朗读一段成年后的闰土描写片段,学生听了后,一脸的茫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个天真烂漫,健康活泼的少年成年后竟变得如此灰暗,大大的激起了学生想读一读原著的欲望,于是我把鲁迅的小说《故乡》介绍给大家,大家在阅读鲁迅作品的同时,再让学生们读读他的其他作品,如《朝花夕拾》、《祥林嫂》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鲁迅作品的魅力。再比如中外名著,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也能为写作打下厚实的基础。专门为小学生编写了一系列中外名著缩写本。二是思想性。在新课标第一条提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说明思想性在小学课外阅读内容选择中不容忽视。如一些介绍革命领袖,名人和英雄人物传记这类书可帮助学生们系统的完整的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我就向学生推荐如《锋的故事》、《毛洋东的敌事》等书籍。其次是反映祖国的历史面貌和大好河山的读物,这类读物是进行国情教育的好教材,可以促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如《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等。三是趣味性。我们在给孩子们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因为爱,所以爱,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想品尝。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去背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只有《天方夜谭》才是他们一千零夜的美梦,只有叶圣陶的《稻草人》才是他们亲密的朋友。
内容选择好了,但阅读的方法也至关重要。如果方法不当收效甚微,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不足取。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阅读和思考是紧密相关的,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我交给学生的方法有圈点在阅读中把生字、新词、重要的句子圈出,以便查找和运用。在阅读中,对某些语句若有自已体会,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要让灵感的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时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发表意见,或提出质疑,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阅读,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阅读。
三、博采众长 源头活水
我鼓励学生即使不能博览群书,也应尽量多读。多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有多读,才能形成独特的阅读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告诫我们要想有丰富知识,就要多读多积累,不断的注入活水,才能有不竭的智慧与源泉阅读的种类要多,从语文的角度看,古诗词的神韵,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床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也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有春华乍泄的蝶恋花,也有斗霜傲雪的一点红……诗歌中的韵律美、节奏美以及优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让人余音绕梁,回味悠长。散文中辞藻美,意趣美,给人以精神享受。小说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以及情節的跌宕起伏美,给人以心灵的陶冶。常识性的文章中,作者以形象生动的笔调描绘科学奇观,自然奥妙给人的思想启迪。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的各种文体各方面的内容的报刊书籍都可以让学生多读多看。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就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从多方面吸收营养,从而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底蕴。让孩子把林海音在《窃读记》中“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一句话常在耳边萦绕,走遍天下书为侣。
四、持之以恒 引向深入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査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我把读书和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课外阅读小细,好词佳响赛、朗诵会、故事么读书报告会记和读书笔记展览等。通过诸多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与作能力的共同提高。
学习语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绝非一本薄薄的教科书所能承载的。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让学生广泛阅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让他们在优秀的文化氛围中尽情徜徉,汲取营养。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让学生享受在书海中扬帆前行的乐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