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博物馆馆藏雀替的装饰艺术研究
2020-09-14吴军生
摘 要:雀替是中国传统建筑构件之一。雀替衔接了梁与柱,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梳理归纳安徽省博物馆馆藏的雀替,整合其资料,意在保护与继承雀替文化。从艺术的角度深入了解雀替的内在特征,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故事,这对于区域性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安徽省博物馆;雀替;传统文化;装饰艺术
安徽省博物馆徽州古建筑陈列馆拥有徽州地区代表性的建筑构件“雀替”。本文首先对雀替发展历史做一个概述,介绍其相邻部件的名称和相应种类。其次,从色彩、造型和题材上对陈列馆中的雀替进行归纳和整理,并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思考,挖掘出徽州地区雀替的文化内涵。
一、雀替及相邻部件的概况
雀替是中国传统古建筑中常见的特色构件之一。《中国建筑图解词典》的解释雀替是“放在柱子上端用来与柱子共同承受上部压力的物件,它的具体位置在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处,它除了具有一定的承重作用外,还可以减少梁、枋的跨距或是增加梁头的抗剪能力”[1]。与雀替具有相同功能的另一建筑构件为撑栱,它与雀替在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中的形式和功能存在相似之处,但所处位置略有不同。雀替处于建筑立柱与额枋之间,能有效减少立柱之间净跨度,又可起到承重和装饰作用。明清之后随着建筑结构的改进,雀替的承载功能慢慢减弱,装饰性占据了主导地位。“雀替”是清之后的名称,又称“插角”“托木”,它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叫作“绰幕”。据史料考证在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中发现了最早的雀替雏形。雀替种类各异,总体可归纳为7类:雀替、小雀替、大雀替、通雀替、骑马雀替、龙门雀替和花牙子等[2]。
二、徽州古建筑陈列馆中雀替构件的装饰艺术
通过对安徽省博物馆古建筑陈列馆中雀替的色彩、造型和题材的深入分析,挖掘其中的美学价值。安徽省博物馆徽州古建筑陈列馆展览的雀替以小雀替与撑拱为主,经笔者现场考察统计出:小雀替9对18片,撑拱8块,共计26个。
(一)雀替的色彩
1.材料原色。博物馆中保留木质本色的占绝大多数。徽州商人雀替、麒麟雀替等很好地保留了木质的原色。徽州地区多产松木、杉木和樟木。雀替保留了这些材质本身的纹理。小雀替多为浮雕,撑拱以圆雕为主,在光的介入下,更能突显雕刻的内容。徽州三雕保留材料本色使其与建筑浑然天成,使整体清新淡雅,具有“多一分则浓,少一分则淡”的视觉效果。
2.雀替施彩。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在建筑的装饰上有一套严格的法则,尤其是红、黄两色,它们被赋予权力和尊贵的象征。然而,民间对于红色也是无与伦比的偏爱,红色寓意着吉祥、喜庆。在传统节日、婚礼宴席上都可以见到红色。红色虽然在等级上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但在色相、明度、饱和度上有差别。在民间人们利用这一点巧妙避开了官方的禁忌,满足自己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例如博物馆中的锦鸡雀替,锦鸡在民间寓意着吉祥,锦鸡与花均为红色,正好与整个主题遥相呼应。叶子为青色,冷暖的对比使整片雀替不单调。馆藏中还拥有镏金雀替,镏金使物体装饰得富丽堂皇,增加雀替装饰性的同时,又能体现主人的财富实力。张果老倒骑毛驴撑拱充分体现镏金艺术的富丽,朱砂红与金色的结合充分展现了高贵气质,用色彩表达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同时展现主人的经济实力。
馆藏中的雀替在色彩上主要分为以上两大类,相对于施彩的雀替而言,以木材、砖石等天然材料雕刻而成的雀替在徽州傳统建筑中更为常见。雀替通过圆雕、浮雕等手法雕刻而成,在光影的环境下产生了黑、白、灰的明度关系与空间形体关系,使它的质感和量感层次分明、生动突出。其艺术效果如同画家在宣纸上作水墨画一样,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雀替的造型与题材内涵
1.造型艺术。馆藏的雀替主要以人物、灵兽、植物、器物等为题材,其中以人物为主题的雀替最为精彩。例如徽州商人雀替,主要描绘了两对商人云游四海做买卖的场景,其中一片手持短剑作叫卖动态,另一片是二人手持陶罐,梅、竹围绕左右,填满空间的同时又能通过梅、竹的内在含义映射徽州商人优秀的品质。两片雀替在构图形式上呈现对称形状。动、植物组合的雀替在构图形式上更加大胆,构成的元素使整体更显装饰感。馆藏中的雀替整体构图主次分明,主题突出,内容、形式大胆夸张,为整个雀替装饰增加了生动、韵律的艺术效果,在人物雕刻上达到了千姿百态、主次分明和形神兼备的程度。动植物雀替在构图上与人物雀替类似,但构成元素更加突出。
2.雀替题材内涵。笔者对馆藏雀替的实地考察将所得资料汇总绘制如表1。
通过对馆藏雀替列表分析,可将其内容的文化内涵分为两类:1.对吉祥如意生活的祈福;2.儒家礼教的价值追求。锦鸡、喜鹊、狮子、麒麟、鹿鹤等可将其装饰图案大致归纳为祥瑞、福禄寿、喜庆、康宁四大类型。神兽与神话故事是民间对于神力的想象,希望可以借助它们来实现美好生活。无论哪种装饰纹样都遵循了中国传统纹饰构成原则,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徽州地区作为徽商的发源地,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促成一座座古建筑的建立,重视儒家教育也是徽州商人的一大特色。孝道、富裕、读书、及第、恩荣、忠义等主体故事存在于徽州传统建筑中,并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张果老倒骑毛驴、刘海戏金蟾等有着浓厚的说教意味。儒家学说以及后期程朱理学是徽商的信条。徽州古建筑上雀替出现崇儒重教的内容也就可以得到解释了,这是对后人的告诫,也是对家族延续的期盼。
三、结语
雀替艺术是传统建筑中力与美的结合,它作为建筑部件,折射出民间的地方经济、文化和生活观念。当今,建筑科技和建筑材料日新月异,雀替也慢慢失去其功能价值。雀替装饰艺术独特,承载了历史文化,具有研究价值。它的装饰美学与文化内涵都值得学习与借鉴。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延续,保护只是让文化存留延续。
参考文献:
[1]王其钧,主编.中国建筑图解词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1.
作者简介:吴军生,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