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2020-09-14张晓薇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张晓薇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各自独特的思维学习模式,着重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质量,倾向多方面的向学生进行授课和讲解,从多个角度向学生进行课业的解说,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数学的根本含义以及目的。本文就笔者的自身经历和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分析,尽最大努力完善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发展的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策略分析

一、引言

数学教学是一种对抽象概念进行总结,进而教授给学生的一种教学过程。而数学思维能力指的是在学习数学内容时养成的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将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抽象化的概念转换成具体化的内容,在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着重于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也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曾说,思维是进化的最高成就。

二、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而教育的核心工作便是课堂教学,教师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影响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刻认知学生的当前的认知发展水平,再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以及数学技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体会并应用到相關的数学思想,能够掌握一些特定的数学知识及其内容。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原则

1.灵活多样原则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灵活多样原则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认识到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多样化的选择课堂教学方式,全面化的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兴趣,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来进行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模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更好地对教学方式进行选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配合独特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最大化的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学习质量,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进行圆的周长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以及含义,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去探究圆的周长,学生会发现,只要把铁丝剪断再进行拉直,就可以用尺子测量出圆的周长,这边“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再向学生出是一个有硬纸片构成的圆,让学生们计算这个圆的周长,有的学生会用线来缠绕这个圆,在通过测量这个线的长来计算出这个圆的周长,有的学生会通过固定一点来进行滚动测出圆的周长。这样由教师所营造的良好的研究氛围,会让学生处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教师灵活地运用了教学方式方法,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教师清楚地认识学生现阶段的认知发展能力,据此来安排学生在每一个阶段应当学习的某些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教授的这些数学知识点,随着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逐渐提高要求,让学生在了解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逐渐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分析以及深刻理解,进而逐渐的形成数学思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整理,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更好地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课堂中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时,先让学生们说出7、9、11、15的约数,再让学生们观察这些自然数的约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们会发现这些数至少有两个约数,而这两个约数,一个约数是1,另一个约数是它本身;再让学生们根据这些自然数的约数的个数和特点,给他们进行分类;最后学生们会得出结论,即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者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数叫做合数。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们进行了分析、综合、比较、分类以及抽象与概括的学习过程。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

3.以生为本原则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也就是重视以生为本原则,重视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拥有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开展各项数学教学方案,在新课标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数学能力的发展双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前,要对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进行全面的了解,结合学生各异的知识水平,来实施层次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能够更加良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生为本,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而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而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是学生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些学生感觉十分吃力、不易消化,而有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内容能够很快的进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去注重学生之间所拥有的差异性,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针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异的学习要求,从而能够正确的适应各种程度的学生学习的需要。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当前的知识基础以及认知水平来针对性的对教材中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传授,教师也要对在课堂中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归纳。选择能够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地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平和的氛围中去接收教师所要传授的内容,教师还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去克服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学生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我意见,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价值,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合作交流的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是让学生们互相学习的一个良好的过程,老师让学生们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的兴趣,以此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我们要选择正确的合适学生去合作探讨的主题,让人们围绕主题进行交流,给学生们设置不同的分工讨论,使学生参与程度均衡,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到有很多事情都是要靠群体的力量来解决的,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每一个学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合作学习的课堂项目中来。最后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对每一组的交流成果进行总的探讨,让同学们养成倾听其他人观点的习惯,去听取其他同学观点中的重点,并做出判断,以此来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于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对于优异成绩的羡慕心理,从而达到促使学生自身能力的自我成长和提高,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当前的教育现状,学生要接受的教育教学是一种长时间的延续性的教学,所以我们要使用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去培养学生的好胜心理,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加以培养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才能够促使学生对于课堂内容进行主动学习并积极拓展课外知识,这样学生才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对于学习的动力。

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1.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在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会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反复的应用,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反复的提取,对于学习过的知识的记忆,再全面地进行理解,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旧知识进行提取记忆时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这样就会阻碍学生对于新问题的产生进行解决,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先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的对问题进行观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养成一个主动提问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让学生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慢慢的进行自主思考,产生对于新的知识的新的理解。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们对在课堂上和在课外接受的、积累的知识进行总和以及分析,多看、多听、多搜集,培养学生的思维开放性和灵活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们突破思维定势来体验学习的快乐。

2.对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进行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只有学生对学习有着良好的兴趣学习进程才会完整无碍的进行下去,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进程的意识,在进行教学前就明确教学目标,课前整理所要教授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补充一些在课本上学生接触不到的知识,让学生对学习永远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例如,向學生们传授思维导图的用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用这种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关系用隶属的层级图表表现出来的图表来更加深刻地记忆所学知识内容体系,让学生们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进行记忆连接,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分析与描述,让学生们对于自身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让学生们根据主观的思考特征、知识结构和制作思维导图的目标,来设计适用于自身的思维导图,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提高学生甚至是教师的学习能力,使每一个进行学习的人都实现主观目标。

3.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培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公认的是每一个学生,甚至是教师都存在一定的惰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更要加以对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去克服思维惰性,引导学生朝向积极的、主动的方向发展,让学生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学习兴趣,进而产生一定的思维动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要联系日常生活给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中提出问题,击中学生思维的燃点,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最大化的提高在一定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率,采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引导学生思维进行自主学习。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遵循一定的、特定的原则(灵活多样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生为本原则)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建立一定的思维基础,再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从多种层面来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于数学知识内容探究的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加强对于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培养,让学生带有兴趣的去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今后良好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韦雅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传播力研究.2019(01)

[2] 曹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