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4张毛宁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3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教学模式

摘  要: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之后,一直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热点所在。意在强调学习主体与环境互动,强调真实性任务、情境性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就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加以研究。

关键词:情境性认知;情境性学习;教学模式;教学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情境性认知与学习(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理论逐渐代替传统的学习理论,而占据主导地位。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是继20世纪初“刺激—反应”行为理论、20世纪60年代的信息加工理论之后的一个研究取向,给学习理论带来了“第三次革命”。这一理论立足于对传统学校教学的批判,以及对学习理论自身的反思,提出“学习是对知识的建构,是意义的制定”。从而开创了真正意义上有关人的学习的研究。

一、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的主要观点

在对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的研究中,一般会有两个主要概念“情境性认知”和“情境性学习”。布伦特G. 威尔逊和卡伦·马德森·迈尔斯(Brent G.wilson & Karen Madsen Myers)等在研究中提出情境性认知是不同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另一种学习理论。它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特别是完全依靠对于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而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1]。情境性认知是从认知学习理论方向对情境教学加以研究,它的突出特点是将人放在一个更大的物理和社会情境脉络中,而且这一情境脉络是互动性的。“情境性学习”是由布朗、柯林和达吉德(Brown,Collins,Duguid)等人于1989年提出的,并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提出“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认识到情境认知已经成为认知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此外,我们接受到的知识是灵活多变的,是与当下环境想联系的。在不同的研究领域,有些学者认为“情境性认知”与“情境性学习”存在差异,但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两者可以合而为一,用来表示相似或相关的观点。所以,在很多文献研究中,学者倾向于使用“情境性认知与学习”这一术语。在《MIT认知百科全书》中,将情境性认知和学习作为一个合成词解释,认为它是在自然情境下对认知进行的研究。

二、情境性認知与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习情境创设

在学习过程过,情境性教学是情境性学习的在课堂上的实际应用。情境性教学否定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应该做脱离实际的简单化处理,而应该尽量符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保留其初始的复杂性,应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那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创设一个适合学科教学、适合学生学习风格的情境便成为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的核心。

有了适合教学的外部情境,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内部情境。这里的内部情境指的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知识储备和经验等学习的先决条件。学生学习的内部情境相当于内部动机的作用,而外部情境则相当于外部动机的作用,只有外部情境只能起推动作用,而内部情境直接决定未来的学习情况。

(二)教师及学生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堂上进行的是灌输式教育。但是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这种传统的无差别的教学模式忽略了这一点,因而学生在知识接受过程会存在片面性,不能对知识进行联结相关。而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以及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了解学生的内部需求,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提供学习的支架,引导学生自由探索、解决问题,进行知识与意义的建构,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真实的问题提供可用的原型。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问题,进行探索分析,进行发现学习,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在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要对其进行评价,但不能以结果论好坏,而要深入到当下的情境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否定单一的评价模式,以综合多元的形式进行客观评价。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定位,而且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

三、情境性认知与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模式

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主要有认知学徒制、抛锚式教学以及交互学习等模式。

(一)认知学徒制

认知学徒制是由布朗、柯林等人(Brown,Collins,Duguid)提出来的,用来描述知识的情境性。认知学徒制主张在真实的活动领域中获取、发展和使用认知工具,从而支持该领域的学习。认知学徒制是将手工作坊中行业传艺的师徒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在某种真实的情境、真实的问题上,经过专家或师傅的指导与示范,学生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与观察,将解决问题的技能进行内化并加以拓展,应用于相似的情境中。

(二)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抛锚式教学是由布兰斯福德(Bransford)为首的认知技术小组提出。这种教学方式是以真实事件或问题为锚,并将其以录像形式播放,让学生们在观看录像时,能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去识别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形成该领域的知识概念。研究表明,抛锚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更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进行更好的学习迁移,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相类似的或全新的领域当中,也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三)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 instruction)

交互式教学是一种训练学生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为背景。在交互式教学刚开始时,教师是主导者,要向学生师范各种策略的使用。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使用这些策略,直到学生能够独立的将这些策略运用到学习中。这也体现了教学中的动态转移。

结束语:

情境性认知与学习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理论,还有许多的不完善。例如,没有具体的实施标准,对课堂安排、教学内容、教师以及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但是,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更新了人们对学习知识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探索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理解并加以内化。

作者简介:张毛宁(1990.10-),女,汉族,陕西渭南,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