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频率不是唯一 这些“速度”要搞清

2020-09-14

电脑爱好者 2020年17期
关键词:插槽约合固态

处理器

首先咱们还是深入了解—下处理器,大家最熟悉的频率其实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大部分处理器都会标注出的一低一高两个频率,其中低频率是它的最低运行频率,没有什么任务的时候就会运行在这个频率下,而高基础频率则是不进行手动频率修改时,处理器能达到的最高频率,受到功率、发热量的限制,一般只有一个核心工作的时候才能达到这个最高频率。英特尔和AMD将这两种频率分别称为基本频率/最大睿频频率(图1)和基准(时钟)频率/最大加速(时钟)频率(图2)。

此外常标出的还有全核睿频频率、全核最大加速频率等,这都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功率、发热量的限制下,所有核心一起工作时能达到的最高频率。至于睿频加速Max 3.0技术频率、英特尔Thermal Velocity Boost技术单核/全核睿频频率(见图1)等则是基于一些更精细的发热、功率控制技术能获得的最高频率。

内存

再说处理器最亲密的搭档——内存,它的速度一般也指的是频率,也就是型号中出现的那串数字。比如一条DDR42666内存,它的频率就是2666MHz,不过这个频率主要指的是它的触发速度,即每秒能处理多少次数据,而不是芯片真正的实际运行速度(图3),因为每个频率周期内,DDR系列内存是可以多次触发动作的。此外内存还有一个速度参数,就是带宽,它表示的是每秒能传输多少数据,就是内存位宽(数据通道可以同时传输的数据量)和频率的乘积。

显卡

另一个重要配件——显卡上,既有类似处理器的GPU,又有类似内存的显存。它的速度一般指的是GPU的运行频率,目前一般在1.5GHz左右。它也有更高的Boost频率,可达到最高1.8GHz左右,下一代甚至会超过2GB。而显卡上的显存则和内存一样,存在频率和带宽两种速度指标(图4)。

硬盘

前文提到的带宽这个概念在所有的数据传输型配件里都有,比如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就是带宽,即每秒能传输的数据量,SATA固态硬盘一般读取速度在500MB/s以上,写入速度在400MB/s以上,而使用M.2接口的固态硬盘读写速度在1500MB/s~5000MB/s不等。一般读写速度在2000MB/s左右的固态硬件称为中速产品,3000MB/s以上的就叫高速固态硬盘了(图5)。

机械硬盘略有不同,大家更习惯用存储碟片(图6)的旋转速度来说明其速度,比如5400转/分钟(简写RPM)、7200转/分钟等。它们的读写速度一般在100多MB/s,最高200MB/s左右,但一般不作为最重要的速度指标。

插槽和接口

此外我們还会看到主机内的插槽、接口,外部接口如USB、视频、有线或无线网络等也都有速度标称,这里指的基本都是传输数据的速度,同样可以叫做带宽。不过对于接口,我们一般说到的都是理论最高带宽,实际上它还需要传输一些控制、校验数据,且有一定的传输信号损失,所以连接设备的时候,真正能达到的最高速度比理论带宽要小一些。比如SATA接口的带宽折算为600MB/s左右,其连接的设备实际最高速度也就能达到550MB/s~560MB/s的水平。

主板上的PCIe插槽、M.2固态硬盘接口都有使用了几个PCIe通道的差别,目前最主流的PCIe 3.0版本,一个PCIe通道的最大数据带宽是8Gbps(约合1GB/s),而所谓的×n就表示这个插槽或接口使用了n个PCIe 3.0通道(图7)。

至于主板上的SATA接口,连接外设的USB接口、雷电、视频、网络接口(包括有线与无线网络)等速度差别主要是版本的不同。比如SATA 3.0的理论带宽为6Gbps(约合600MB/s),而更早的SATA 2.0理论带宽为3Gbps(约合300MB/s);目前流行的USB 3.2 Gen1(俗称USB 3.0)接口带宽则是5Gbps(约合500MB/s),USB 2.0带宽为480Gbps(约合48MB/s)。

视频接口有点不一样,它只能传输音视频信号,所以把带宽转换成数据速度没有意义,实际上我们常常会把它折合为每秒可以传输多少帧某个分辨率的图案。比如某个视频接口最高支持1920×1080@60FPS图像(图8),就表示这个接口每秒能传输60幅的1920×1080分辨率的画面给显示器。所以使用在超高分辨率或者超高刷新率显示器的时候,必须配合大带宽视频接口(一般就是比较新、比较高版本的接口标准),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显示效果。

猜你喜欢

插槽约合固态
固态Marx发生器均流技术研究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透明陶瓷在固态照明中的应用进展
2017款科迈罗ZL1年内上市 约合46万元起
宽禁带固态功放在导航卫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