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网络舆情管理分析

2020-09-14艾顺军

锦绣·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信息化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社会的发展步伐加快,网络舆情管理也成为了重中之重,这不仅是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更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本文结合当前网络舆情管理的现状,对网络舆情产生的社会管理影响及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创新管理机制、打造专业队伍等管理对策,以期为网络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舆情;社会引导

引言:从目前来看,在我国的网络舆情管理过程中,监督引导作用没有全部发挥出来。特别是“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数量和传播速度都大幅加快,开拓了社会舆论空间的同时,也加大了网络舆情管理的难度。因此,有关责任部门要强化监管力度、优化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网络阵地和主流信息传播的融合性。

一、网络舆情对社会管理的影响

(一)网络舆情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

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背景下,网络已然成为了公众发表看法、交流的主要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不难看出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和影响力,并且对国家政治安全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不稳定因素,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网络舆情的力量日益增大,造成了政府对信息的控制力略显薄弱。第二,共性的网络舆情下会衍生出现实社会的组织团体,不利于对极端主义行为的控制。第三,网络的多元化在舆情的加工下會变得具有目的性,进而造成民众思潮的不稳定[1]。

(二)网络舆情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受影响的因素较多,特别是在网络舆情之下,一些不实信息会通过网络舆情进行放大,对于一些信息分辨能力较弱的人或企业而言,极易产生类似于冲动消费的行为,进而导致市场波动现象被动性的发生,不利于经济体制的稳定发展。以“蒜你狠”事件为例,多是在网络舆情炒作之下发生的,可见网络舆情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二、网络舆情管理的社会作用

(一)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所以很多网民在发表个人看法时没有意识到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当然网络监管的不完善也给了这些人可乘之机。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网络上一些不实的新闻以及过激言论,这些都是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除此之外,类似于缺乏职业道德的媒体人,也经常性的利用虚假信息吸引流量,甚至被不法之徒利用,扰乱社会治安。可见对网络舆情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上述风险。

(二)有助于体察民情、民意

信息化的普及给了普通民众直接参与网络活动的平台,很多自媒体或个人可以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发布在网上,使其得到公开和公共求助。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管理的透明性,还帮助政府部门了解民众需求,切实体察民情民意[2]。

(三)有助于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

网络舆情有着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也是完善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通过网络揭发的贪污腐败案件已有多起,网民更是成为了法治监督管理的有形力量。

三、网络舆情深化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网络舆情管理理念与机制

首先,主动出击,适时管控。网络舆情的扩散速度要远快于传统的信息传播,特别是对于特定时期的敏感话题,政府网络监管部门不能坐以待毙,更不能延缓处理,因为一旦形成舆论导向,便很难加以控制。因此,加强舆情管理要抢占先机,用权威信息纠正错误导向。其次,活化管理机制。网络舆情管理要强化但不能限制活跃化,要确保民众敢于发声。对于错误言论要呼吁媒体支援,柔性处理。再次,实现联动管控。各个网络平台及社会实际工作要加强沟通,从多个方面实现网络舆情的调控。最后,分清权责,统一协调。网络舆情管理由于涉及范围广,所以管理工作极易出现真空地带,因此要根据舆情的动态,提前布置管控方案,保证当问题发生时,有据可依,权责分明。

(二)建设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的专业队伍

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的专业队伍其工作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筛查网络平台的帖子、新闻等内容,对于不当言论以及思想偏颇的网络新闻要及时删除,并巧用网络技术做出必要澄清。二是结合生活和日常工作,对当下的时事热点发表正向评论,并做好回复、跟踪,引导正确的舆论环境。

参与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的信息技术人员是实现科学管控的桥梁,要具备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专业水准,对此应从以下两个环节抓起。第一,目前看来,舆论监管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因此要带动参与的积极性,规范职业化管理,加强相关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第二,提高实践能力。系统的培训过后,要结合网络工作,将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多总结经验,以各种论坛为实践区,强化信息搜集、管理的水平。

(三)提升主流媒体对社会舆情的导向作用

首先,若想主流媒体对社会舆情起到导向作用,则要预先确立好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对此应提高网络信息的品质,不断强化真实性和正面性,以纠正以往的网络媒体乱、差的形象。其次,不断提升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社会所创造的舆论环境,使其成为社会建设的信息沟通渠道,进而把握舆论站位的主动性。最后,加强网络媒体与传统信息交流方式的融合。既要发挥网络媒体的扩散性,又要利用传统媒体的民众效应,使二者产生合力,控制好社会舆情。

(四)促进网民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形成

信息网络技术已日趋成熟,但网民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这也一定程度制约了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开展。从现阶段来看,促进网民的规范意识越来越关键,第一,要加强宣传引导作用,呼吁大家文明上网。第二,规范网络操作规程,例如限制网络用语的使用、加强对敏感舆论的审查、控制浏览量等。第三,强化网络舆情法律追查制度。对于违反网络论坛操作规范的网民,要根据其情节严重情况进行法律追查,轻者限制上网时长,上升到扰乱社会治安级别的要追究法律责任,以此完善网络运行的监管。

结论

对信息化背景下网络舆情管理进行分析,首先要认识到网络舆情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然后结合实情,制定相应的引导措施。同时,既然处于信息化的环境下,就要注重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控制好网络舆情,促进网络平台的良性发展,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天书,姜建华.信息化背景下网络舆情管理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8(04):165-167.

[2]余雄泽.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5):240+255.

作者简介:艾顺军,1973年7月,男,河北唐山人,本科,政工师,网络舆情、党务、融媒体建设、思想宣传方向。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