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0-09-14王德利

神州·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道德与法治小学

王德利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已经成为新时代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策略。而在当下,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仍在继续,本文将根据一些不错的成果分析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以期能帮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时期,要求基础教育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以及道德素质的培养,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则是有助于这一点的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内容很多,要求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切实提升教学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一、寄课堂以生活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它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道德与法治》课本的编写,涉及道德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最初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的生活,挖掘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认真发现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直接参与体验性活动,通过生动形象的感知活动,帮助儿童建立道德的认知和规则意识。

例如,在学习《团团圆圆过中秋》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懂得中秋节的重要象征意义,体会家庭团聚的欢乐,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对中秋节的感想及在中秋节与家人、朋友之间发生过怎样的趣事。学生一听说是谈论中秋节,都纷纷举手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故事。其中一位学生讲述了自己所知道的中秋节的起源与发展的历史故事,给其他学生普及了有关中秋节的神话故事,唤起了其他學生的热情,纷纷说起自己的中秋经历来。有一位学生讲述了自己家过中秋的事情,分享了自己陪父母制作月饼的过程,使得课堂的欢乐氛围变得更加浓厚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笔者通过结合生活展开教学,找到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点,帮助学生建立起道德的认知。

二、寄课堂以分析辩论,培养学生反思批判的素养

根据核心素养理论,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也体现在六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学生的道德认知,它包括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方面。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等。小学生这方面的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道德认知的批判和反思素养,在课堂上给与学生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辩论。

例如,在学习《班级生活有规则》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意识到班级规则对班级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组织学生开展了辩论赛,让学生围绕“自由与规则”展开了辩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完善学生的判断机制。辩论赛前,笔者将学生分成两队,一队持正方观点,一队持反方观点,让学生搜集资料,展开集体讨论。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辩论赛,充分利用了图书馆的书籍资料,同时还在网上进行了信息筛选,汇总、整理后根据队伍的观点撰写了比赛用稿。辩论赛开始后,学生先喊出了自己的口号,展示了队伍的风采,紧接着开始由正方阐述自己的论点,然后由反方质询,交替发言,总结后完成辩论赛。学生比赛完后,笔者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肯定,根据学生的思路与临场表现对学生进行了点评,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寄课堂以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省是一门活动性课程,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技能,价值判断的能力、对道德原则的领悟,都可以在活动中形成。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游戏、表演、儿歌、绘本等等,而不是单纯地只讲教科书。

例如,在学习《我们在公共场所》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树立公共场所讲道德、讲文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组,组织学生围绕人们在公共场所的表现展开活动设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开动脑筋。其中一组学生设计了小品,展示了一位成年人在公共场所有不好的表现后,另一个人及时制止了他,并传扬了正确的社会公德,赢得了大家的尊重的故事,获得了其他同学的好评。同时,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对于存在争议的地方,学生并没有采取大吵大闹的方式,而是耐心地沟通,发表各自的观点与看法,在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交流意识,孩子们的道德认知和规则的意识在交流中都逐步形成。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道德与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有着很大的帮助。不过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小学道德与法治实际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加强实践教学以及完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田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析[J].才智,2020(16):171.

[2]试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朱秋.内蒙古教育.2020(11)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