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的功能与高校音乐教育分析

2020-09-14王宏亮

锦绣·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育功能音乐教育高校

摘 要:无论西方古典音乐,还是中国民族音乐,均具备诸多教育功能。探索音乐教育的功能与高校音乐教育优化路径,是现阶段高等院校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美育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大學生综合素养。本文以音乐功能解读入手,分析高校音乐教育优化路径。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育功能;高校

引言

音乐教育中蕴藏诸多功能,如智育功能、美育功能以及德育功能等,音乐教育当中涵盖的道德内涵与思想政治内容,既能够培育学生们音乐审美能力,亦可净化学生心灵、升华道德情操,进而令学生们具备更为理想与崇高的精神境界。针对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应合理增设音乐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各个专业学生均应深化音乐知识和技能学习,感受音乐魅力,加强音乐素养,并在音乐知识学习中升华个体道德品行。现如今,我国已经把音乐教育纳入美育教育体系中,并将其视作教师开展美育教育的主要手段,期望借助音乐教育工作充实学生们情感体验,拓展其文化视野,使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

一、音乐教育功能解读

(一)智育功能

一般而言,音乐教育能促使学生记忆力加强、思维活跃及反应敏捷,而音乐训练能够推动学生大脑均衡发展,从而为学生智力发展奠定心理与生理基础。高校音乐教育可推动学生们形象思维发展,所谓没有想象便不存在创造,而社会亦无法进步。音乐是凭借声音调动学生思想情感,此种音乐声波的传递可最大程度引导、启发学生们积极展开想象与联想,进而培育其形象思维。所以,理工类专业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过程中,对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习得具有积极影响。艺术教师是学生认知世界的有效方式,音乐艺术素养的有效提升,也有利于学生基于另一视角理解和认知世界。有学者表示,艺术教育是开发学生智慧的有效手段,艺术思维与逻辑思维的高度融合,可最大程度开发人类大脑。音乐课程有着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育人功能,其可为学生们供给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造、想象空间,对推动学生智力与技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美育功能

美育是高校音乐课程教育发挥应有功能的主要阵地,学生音乐审美水平的培育和提升,是将多元化音乐教育内容及手段为依托,培育学生们对于音乐艺术美感的表现能力、感受能力、欣赏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进而全方位提升其审美能力。相对于音乐专业学生而言,普通高校大学生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偏重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培育。美育教育旨在让学生们养成健康、积极的心理,令其明确何为美,并如何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音乐作为特殊的艺术门类,其凭借音调、旋律与节拍的变动与受众展开直接的心灵交流。任何艺术形式均是以人类情感表达为主,音乐作为情感浓厚的艺术形式,在培育学生审美趣味与高尚情操层面发挥着其他艺术无法代替的功能。每部良好的音乐作品均蕴藏着高尚的艺术灵魂,不管是《命运交响曲》,还是《春江花月夜》,这些众多高尚且优秀的音乐作品,均会令人在痛苦中更加坚强,在面对困难时更具勇气,可陶冶听者情感、净化心灵。基于另一维度而言,健康的心理要完全摒弃相对来说丑的事物,透过音乐教育,受教者可习得审美知识,养成审美理解力,加强艺术判断力与感知力,进而积极排斥和抵御腐朽庸俗的音乐文化,主动接受健康、高雅的音乐艺术。

(三)德育功能

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们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以及善良勇敢的道德品行,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具有显著的德育功能。音乐在伦理和道德层面有着净化功能,这一思想早在古希腊时期的理论著作中有所论述,且柏拉图也表示,音乐教育相对其他教育而言,是更加有力的教育工具。一般而言,音乐教育所具备的德育功能蕴藏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音乐本身便具备社会道德功能。音乐作品借助有组织性的音律运动塑造音乐形象,从而表达情感与思想。尽管音乐无法直接展示现实生活,但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每部音乐作品均可呈现出创作人员的道德理念与政治倾向。众所周知,每个个体均不可脱离社会独立存在,音乐家身为音乐作品主要创作对象,亦不例外。实际上,音乐家贝多芬便是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作品当中所呈现出的积极乐观、英雄主义、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博爱、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是真正吸引受众的原因。另一方面,音乐教育所具备的德育功能和美育密切关联,且互为补充。实质上,音乐教育属于美育教育,而德育与美育相同,均作用于受众精神层面的世界,但是具体教育手段存在一定差异。音乐教育往往借助音乐的美感感化受众,尽管不是直接利用音律运动向受众展现引起宗教、政治、道德与理想等各项功能作用的社会内容,但却借助审美主体对其展开的联想与想象实现目的。

二、高校音乐教育优化路径

现阶段,多数高校对于音乐教育缺乏重视,并未明确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审美能力及道德素养培育的特殊优势。在此状况下,高校应首先转变音乐教育观念,积极吸取国际前沿教育观念,如奥尔夫音乐教育模式以及日本铃木教学法等等,这些教育观念均是历经时间推移与实践发展所验证的,值得国内高校加以推广和应用。其次,由于教师素质高低与音乐教育成效正相关,所以音乐教师应牢抓时代机遇,积极创新音乐教育模式,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具体而言,教师应时刻注意行业领域发展现状,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在创新教育手段和内容的同时,加强学生们音乐学习热情,并深度发掘音乐教育蕴藏的德育、美育和智育元素,使学生们积极开发音乐中隐藏的先进思想与崇高品德。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中蕴藏的智育功能、美育功能以及德育功能,对高校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以及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及道德品行的养成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学校和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明确音乐教育功能,分析高校音乐教育优化路径,从而推动音乐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解永菲.自媒体环境下高校音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J].黄河之声,2016(08):65-66.

[2]谢小兰.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9(16):105.

[3]项阳,李宏锋,赵倩,张燚,赵书峰,郭威,李欣,赵丹蕾.2018年度中国音乐发展研究报告[A]..2018年度中国艺术发展研究报告[C].:,2019:26.

作者信息  姓名:王宏亮,1985年1月25日,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陕西,学历:硕士,职称:讲师,毕业院校:陕西师范大学,声乐演唱艺术专业

猜你喜欢

教育功能音乐教育高校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