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09-14蓝白
摘 要:即兴伴奏课程是高校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能够培养高校学生即兴音乐伴奏能力,增强学生专业创新能力,提升专业水平。目前,我国高校音乐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情况不容乐观,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滞后,课程定位不准,难以真正培养高校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故此,文章将分析即兴伴奏课程培养目标,探究高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现状,并提出课程优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即兴伴奏课程;高校音乐教育;即兴伴奏能力
即兴伴奏课程是高校音乐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知识融合为一,综合考查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1]。高校开展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加强即兴伴奏课程教学研究,可以提升音乐学生专业水平。由此可见,分析如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开展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即兴伴奏课程培养目标
(一)演奏技巧
即兴伴奏主要通过演奏钢琴完成伴奏,需要学生具备熟练的钢琴演奏能力、音乐基础知识。即兴伴奏没有固定的乐谱,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景临场发挥,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演奏知识,才能够借助钢琴表达个人情感,抒发演奏者与情景的共鸣。培养学生演奏技巧,不仅是指固定的弹奏方法,而是只用钢琴即兴伴奏的灵感,实现学生情感与技巧的统一、创新与基础的统一。
(二)乐理知识
即兴伴奏时间短,但反映了学生的音乐整体掌握水平,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难度较高。优秀的即兴伴奏者需要掌握丰富的力理论知识,拥有扎实的乐理知识,才能够保障伴奏与情景契合性,创作出不同风格的即兴伴奏作品。教师開展即兴伴奏课程教学,要注意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即兴伴奏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不是系统化地学习、了解乐理知识,而是在实践中运用、学习、分析乐理知识,如复调知识、和声知识等。
(三)视奏能力
视奏能力是即兴伴奏的基础,也是即兴伴奏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视奏能力,是指演奏者能够根据谱子进行即兴编排,在视奏过程中演奏者的心、眼、手、耳处于高度协调、统一的过程。学生具备视奏能力基础后才能够具备即兴伴奏能力。因此教师在即兴伴奏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并将其升华为即兴伴奏能力。
二、高校音乐教育即兴伴奏课程教学问题
(一)课程定位缺失
即兴伴奏课程属于新兴教学课程,缺乏统一的高校教材,主要以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讲义、教学经验为主,导致高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定位不够准确,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2]。部分高校即兴伴奏课程处于边缘化教学位置,师生对于即兴伴奏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弱化了即兴伴奏课程教学价值,学生缺乏即兴伴奏能力,不利于学生音乐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提升,对于学生的专业成长不利。
(二)资源配置不足
即兴伴奏课程专业课程教学价值发挥有限,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不仅与即兴伴奏课程资源配置也有直接关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即兴伴奏课程课时过少,难以系统化、连续性的培养高校学生即兴伴奏能力;(2)教师配置不足,缺乏专业的即兴伴奏课程教师,多是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3)缺乏专项教研活动,课程开发不足。
(三)教学方法问题
即兴伴奏课程是一项综合性课程,需要师生具备一定的乐器知识、和声知识。如果学生缺乏乐器弹奏能力,就无法进行弹奏,不掌握和声知识,也就无法进行伴奏[3]。在即兴伴奏过程中,需要运用声部造型,结合实际现场伴奏情景进行伴奏,由此实现即兴伴奏的艺术效果。但在即兴伴奏课程开展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过于强调音乐伴奏中乐器演奏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即兴能力以及声部造型效果,导致伴奏旋律与实际伴奏情景不相符。教师在即兴伴奏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性音乐素质,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
三、高校音乐教育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对策
(一)明确课程定位
高校音乐教师在开展即兴伴奏课程时,要明确课程定位。具体内容如下:(1)培养目标:演奏技巧、乐理知识、视奏能力;(2)课堂定位:对学生的即兴伴奏过程中进行引导,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以学生即兴伴奏实践为主要教学形式,借助即兴伴奏实践活动推动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开展;(3)内容定位: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内容以高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指导为大纲,将个人教学经验与讲义、网络即兴伴奏课程教学资源融入其中,构建立体化即兴伴奏课堂教学内容。
(二)优化资源配置
高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资源不足,限制了课程教学价值开发,高校应该给予一定的教学资源倾斜。具体方法如下:(1)增加即兴伴奏课程课时;(2)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即兴伴奏课程教学;(3)加强即兴伴奏课程校本校研究,编制校内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案例,针对视奏能力培养、即兴创作、和声知识等进行重点研究。
(三)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在开展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时,要以即兴伴奏实践为教学主体,并将其与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融合。例如:在讲解“儿童歌曲伴奏”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央视节目中选择优秀的即兴伴奏视频让学生观看,引导学生说出“儿童歌曲伴奏”的感受,分析和声特点、织体特点,多使用I-V进行伴奏。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素材中都涉及哪些织体,并有什么作用,如分解和弦多用于歌唱性、抒情性作品;阿尔贝蒂低音能够增强伴奏的活泼性;柱式和弦能够让伴奏作品呈现效果更加坚定等。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素材情景,尝试使用不同的织体进行伴奏,强化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点评教学,提升即兴课程实践教学效果。
结语:
长期开展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面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即兴伴奏课程定位不准确、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即兴伴奏课程校本校研,倾斜一定的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课时。同时,高校音乐教师要明确即兴伴奏课程培养目标,在即兴伴奏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文章中简单介绍了高校音乐教育中如何开展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各高校音乐教师还需要结合各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资源与教学基础,优化教学方案,真正发挥其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芳.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发展现状[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9,17(2):96-101.
[2]王亮.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17):162.
[3]黄文专.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18,09(14):35-36.
作者简介:蓝白,出生年月1994.10.15,性别:男,籍贯:广西忻城县,民族:壮族,职称:无,研究方向:音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