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大学管理的挑战和要求

2020-09-14马小彦

锦绣·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双一流建设

马小彦

摘 要:自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为“双一流”建设)以来,各个大学都卯足干劲,整合各方资源以期进入“双一流”的行列之中,各个大学都努力的想将自己建设为高水平的大学。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管理需要完善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更加人性化的科研机制以及创新大学管理体制,为进一步推进“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管理机制

“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恰恰折射出了我国大学管理上的不足,正是以前的大学管理在培养人才和学校整体实力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所以国家才会“砸钱”全力推进“双一流”的建设,以适应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同时“双一流”建设也为大学管理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要求。

一、我国大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一轮由政府主导的“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纵观我国目前大学的管理现状,发现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大学管理存在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大学科研机制教条化、大学管理体制陈旧等,难以满足国家提出的“双一流”建设。

(一)培养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其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导师制实施不彻底、对学生的支持度不够等。我国大学导师制度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只停留在表面,课堂教学形式多以传统讲授为主,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关注度不够。有学者认为世界一流人才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素质,一是要有国际视野。二是要有世界的或普世的价值观。我们的世界一流人才不仅要想到中国,还要想到普世的价值,即世界通用的价值。三是要具有国际交往交流的能力。四是要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人才应当具有走向世界的能力。

(二)科研机制教条化

我国一流大学管理还存在科研机制教条化的问题,目前教育部规定对大学教师的考核制度仅用教师个人一年内所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和所申请的课题数量来硬性规定大学教师的学年任务,给大多数大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和压力,而如此大的科研任务对于年轻教师更是苦不堪言,在进入大学教师行业的适应、教学和科研的巨大压力面前,年轻教师只能顶着压力奋战,很难有幸福指数而言。

(三)大学管理体制陈旧

大学管理体制陈旧体现在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不清楚,大学经费来源单一。如果不能摆脱现有的行政主导办学模式,那么高等教育管理的行政化、官僚化以及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替代问题就无法有效解决,高等教育的官僚化体制就难以打破,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也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我国追溯大学的发展历史,从稷下学宫到书院到太学,再到民国的大学都是有官家的身影在背后给予这些高等教育机构的支持,而今天的大学办学也依然沿袭了我国自古以来的办学传统,这种办学传统一方面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办学资金,一方面也限制了大学的发展和大学的办学自由,大学的自主权很难把握在大学自己的手里。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一流大学管理的挑战和要求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心要求,从建设、改革两方面共安排了10项重点任务。从文件要求看出,我国的“双一流”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多方面的,同时也看出提出的所有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大学有效的管理。

(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总体方案》中提出的建设任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设立明确清晰的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明确导师的职责和重视学生的需求。设立明确清晰的人才培养的能力指标,将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化,细化成一个个的能力指标,并在专业学习完成后通过对应的能力指标评价。

(二)建立人性化的科研机制

《总体方案》中提到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任务对大学教师的科研机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和要求。三者的实现都意味着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大师的投入,而除了资金和大师的“硬件”配套,更需要制度的“软件”配套。

(三)创新大学管理体制

《总体方案》中提出的建设任务对改革和创新大学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和要求。“双一流”建设是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先导的,唯有大学的管理体制有了本质上的创新和改革,才有可能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

三、结论

在“双一流”的建设背景下,各个高校都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对大学管理有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这样急功近利的改革,很难让我们的“双一流”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清晰管理定位

清晰大学的办学定位,办有特色的大学,而建成有特色的大学需要清晰的大学管理定位。将大学管理以大学章程的形式形成政策文本,将大学章程作为开展大学管理和办学的依据,形成一所有特色的大学传统,坚持办学方可成就一流大学。

(二)细化管理过程

目前我国大学的大学章程其实是有的,只是大学章程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所以在推進“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大学章程,重视管理的具体环节,一个个小环的完善最终才能成功连接出一个大环。

(三)兼顾人性管理

大学的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企业管理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而大学的管理更具有人文性,更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所以大学的管理既要按照大学章程来进行操作,又要在实际的个案管理中兼顾人性化的管理,比如真正有学术贡献和教学贡献的教师的职称评定过程,要综合考量激励有能力的教授实现他们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朝晖.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9(03):1-6+29.

[2]夏欢欢,Hamish Coates.“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内部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研究——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9(03):12-17.

[3]沈蕾娜.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协同创新——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跨校合作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9(02):21-26.

[4]别敦荣.“双一流”建设与大学管理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8(09):1-6.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双一流建设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