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国营农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020-09-14覃承光
覃承光
关键词:国营农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在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时代。目前,许多的国营农场单位并没有认识到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在开展具体的党建工作时,依然采用的是较为落后的管理经验,没有及时的更新治理理念。只有每一个人用进步的观念,那么整个国营农场单位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
1.当前国营农场党建精益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党建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目前部分国营农场单位的党建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因此相关政策与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未能严格地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执行,从而导致相关政策与制度失去其应有的效用。同时,由于缺少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的保障与监督,致使国营农场单位的部分部门缺少与其他部门间的沟通与联系,这不但影响了相关制度与政策的有效落实,阻碍了国营农场单位党建工作实效性的提升,更加制约了国营农场单位管理、行作的正常运行。[1]
国营农场人员思想过于陈旧。國营农场单位只有秉承科学性的发展理念,并且在党建工作中发挥出党组织的模范先锋作用,同时结合自身的管理、运作方式进行有效的相应调整,这样最终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被时代所抛弃。然而,部分国营农场单位的员工受到传统工作方法与经验的制约,在其实际工作中仍然沿用以往的方式,缺乏与党建人员的有效沟通,进而阻碍了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2]
国营农场员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国营农场队伍中,相当一部分人由于思想理论知识与思想素质同样不过硬,仍旧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党建工作,同时缺乏相应的实践对党建工作进行巩固加强,在思想以及工作上缺乏创新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限制了队伍的发展,最终使得队伍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时代不断的发展中,队伍原本的思想以及价值观虽然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但是仍旧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营农场的党建方面的工作受到严重的阻碍,使得在实际工作的工程中,工作的效率低下。[3]
2. 新时期国有国营农场党建精益化管理分析
深入员工了解细节。 所以笔者认为在优化具体的党建工作以前,应该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切实维护基层员工的利益,党建的工作应该维护他们的利益。在开展工作以前,应该充分的了解到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深入到基层的员工之中,了解他们具体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以及个人的情况,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提高或者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的精神面貌改善。对于那些思想观念有偏差甚至思想观念出现了错误的基层员工,我们应该及时的发现他们的思想苗头,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并且要观察基层员工的具体情绪变化让他们的思想观念能够与时俱进,让他们的思想观念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4]
利用先进技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针对传统方式方法的应用,导致党建工作的作用未能在国营农场单位发挥出来的情况,笔者认为在优化党建工作之际,应当高度重视这一情况,并且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也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引用先进技术,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等,构建与国营农场单位党建工作相匹配的信息化平台,使之能够辅助党建工作,帮助人员获取有效信息,如员工工作状态、员工日常表现等等,进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落实党建工作,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构建微信群、QQ群等,共同讨论相关问题,随时调整党建工作,使之有效的、合理的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我国国营农场党建工作人员学会甄别信息,筛选出有价值的工作资源。结合国营农场的实际情况,根据各员工表现,对员工实行奖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另外,站在员工的角度多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多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并通过现下流行的通信设备与员工建立一个互动的平台,通过平台员工可以反映一些问题。相关领导对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精细化的调查,及时的进行解决。
提升国营农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国营农场单位需要不定期的组织相关的国营农场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结合本国营农场的实际情况与学习的知识相结合,不断地加强思想理论知识以及个人的素养,从而使得国营农场政企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切实的保障国营农场工作的质量以及实效性。
国营农场工作部门,贯穿党中央和省市区的重要会议精神,把这些新进的思想加入到于党建工作中。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价值,如何认识和学习党建理论对我国国营农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提升国营农场政企队伍的综合素质,实现国营农场党建工作人员党建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馨,曾祥亮,代琳,王大庆.关于黑龙江垦区国有农场办社会机构社会化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J].农场经济管理,2020(04):21-27.
[2]李晓霖,王金平.新时期国有国营农场党建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路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82-84.
[3]谢晖晴.浅谈如何做好国营农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J].甘肃农业,2011(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