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2020-09-14潘虹

时代人物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众化话语大众

潘虹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变为多媒体竞相发展,探究如何更有效地使融媒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服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舆论格局的指导地位是当务之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融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紧迫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语言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构建贴近群众的话语体系;二是从心理认同范围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群体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马克思主义到大众的单向传输接受过程,而是马克思主义同大众的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当前社会已进入网络化、全息化、全媒体化时代,融媒体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占领融媒体主阵地,融媒体传播内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一)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面临威胁:网络新媒体崛起,重构当前舆论格局。以Twitter、微博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已成为政治意识宣传的重要阵地,近年来网络大V、网络买手、网络“水军”,搅乱人们思想,撕裂社会共识。主要表现形式:离间党群关系、制造谣言、诋毁革命英雄、攻击党、攻击社会主义。

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上来看,第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著作较少。政治话语具有强调阶级立场、突出价值判断的特点,而大众话语则具有通俗易懂、见文知义的特点。对于大众宣传来说,需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语言大众化,政治价值观念的大众宣传话语要通俗化、形象化。第二,质量参差不齐,时下各类APP、小程序、公众号、论坛充斥着网络空间,价值观念多元化。第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脱离日常生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现实相分离,马克思主义成为意识形态说教。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远离群众,脱离生活。第四,融媒体缺少监督机制,安全存在隐患。

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媒介角度,融媒体平台的私有化冲击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融媒体人才资源缺少整合。

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角度,接受群体受教育水平、年龄结构差别较大,对融媒体的传播内容鉴别力参差不齐。

(二)融媒体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拿破仑的这句话,说明意识形态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已进入以互联网、便携移动终端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媒介资本主义也发展到了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新阶段,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越来越多地依靠传统政治领域之外的工具如网络和媒体等,实施对社会和公众的控制。2017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标志着美国互联网意识形态输出战略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近些年来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争论、交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战场,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进行。信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深度渗入社会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思想舆论领域主要存在“三个地带”:红色地带、黑色地带、灰色地带。 面对国内国际发展新形势,意识形态领域新态势、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守住红色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携移动终端设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武器抵抗外来思想的侵袭。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内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定的精神指南。

融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势

(一)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渠道

新媒体已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型平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融媒体时代,在这种互相融合的状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呈现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从枯燥单一的纸媒变成了视频、直播等更加直观、生动的网络传播形式,让受众群体有了更好的体验,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机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掌握和综合运用慕课、微博、微信、抖音、APP、快手等新媒体传播手段,线上线下互动,多渠道传播,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走入大众,让大众进一步认知马克思主义,进而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如“学习强国”“微宣讲”“不朽的马克思”“社会主义有点潮”等灵活多样的传播载体,既有内容又有形式,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喜闻乐见的过程中生动有效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信息资源

“报、网、端、微、屏”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融媒体覆盖面广,已渗透到经济、政治、生活等各个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丰富的信息源泉;同时,融媒体直观形象地传播手段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实际。尤其最近以手机客户端为载体,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搭建了一个崭新的传播平台。移动网络、网站等实时特性有效地增大、更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信息量。

(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群体

“纸媒+网站+客户端+官微+自媒體+代运营”全覆盖的融媒体模式,具有覆盖面大、受众人多、影响范围广的优点。互联网本身具有无限空间、无限时间、无限作者、无限群众的特点。随着新媒体用户使用率不断攀升,呈现出网络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手机网民规模持续扩大,广大网民已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对象。平台化、移动化、智能化是当前互联网发展的三大趋势,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社会性、共享性特征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群体范围。显性受众人数日益增多、分布越来越广。从职业分布来看,尤其是手机网民分布于各行各业,打破了行业类别、文化程度高低的限制,网络信息及时传递至各行各业人群之中。从年龄结构来看,虽然当前青少年网民仍是主体,但已呈现出逐渐延伸至中老年人群的趋势,网民的年龄结构在不断优化且日益成熟,隐性受众规模也不断扩大。从便捷度来看,尤其是智能手机使用,手机APP更是装在口袋里的“行走课堂”,为广大群众工作之余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提供了渠道。

融媒体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建议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前提要以人民利益价值导向,回应大众诉求

“党媒姓党”,这是理论宣传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舆论宣传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需要通俗语言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着力于以受众为本位,努力解决广大群众的生活实际问题。要使马克思主义从书本中、文件中走出来,真正走进群众,实现从“基本原理”向“生活道理”的转换,以理论来切实关注、贴近人民群众,回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热点问题。回答和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真正反映和把握群众的现实需要,着眼于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并在解答问题的实践中创新、完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始终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升华。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通俗化但不能庸俗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广大群众受知识水平限制,加之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本身比较难懂,因此大众很难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群众熟知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群众通俗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观点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和表达体系,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让马克思主义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历来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所重视的问题。列宁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明了。毛泽东指出,实现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根本原则是必须做到“真正是通俗的而又有价值的”。毛泽东不仅从理论上为解决了实现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问题,而且还从实践上亲自做出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典范,创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等中国革命道路话语。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植根于中国大地,孕育在中国话语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一端连着人民,另一端连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需要将专业理论以简单、质朴的方式讲述给人民大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话”,构建出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注入鲜活的中国元素,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本土话”的巨大生命力。

但通俗不是庸俗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创新话语也不等同于娱乐化,降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弱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位。正如列宁所说:“庸俗化和浅薄同通俗化相差很远。通俗作家应该引导读者去了解深刻的思想、深刻的学说,他们从最简单的、众所周知的材料出发,用简单易懂的推论或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从这些材料得出的主要结论,启发肯动脑筋的读者不断地去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做到内容的“深入”,又要做到表达的“浅出”,既要“上接天线”也要“下接地气”,力戒本本主义的空洞套话,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拉”“家常呱”,讲好中国故事。

(三)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新媒体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近些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电视理论通俗节目逐渐增多,如《马克思靠谱》以通过不同风格、不同定位的主持人,以略带“治愈系”风格,为年轻人解读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就是中国》,节目邀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张维为教授主讲,创新采用“演讲+真人秀”的模式,从当下国内外老百姓关心的一个个热点、难点时政问题切入讨论,最终把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先进性讲清楚,传达出“民族自信”的相关核心精神;《中国制度面对面》以动漫微视频,以拟人化的制度大家族群像,通过角色化演绎、故事性表达,场景化呈现、趣味化展示,生动活泼地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丰富内涵和显著优势。这些节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总体来说,相比传统媒体,专门致力于通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媒体阵地还偏少。因此要拓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媒体宣传阵地,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运用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的方式,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呈现方式和传播形式,对理论内容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呈现。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品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以迅疾、便捷、直观的方式实现全方位覆盖、多渠道传播、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力,争抢新的舆论场。同时,在新媒体领域培育叫得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阵地平台,提高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宣传领域的影响力。比如在网站、微博、抖音、快手、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和客户端等,着重打造优质的马克思主义作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不断扩大新媒体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影响力、感召力。

(四)发动和依靠群众,走好网络群众路线

学习强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线上联动与线下互动的统一,坚持开门办、大家办。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充分调动受众群体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马克思主义能够真正融入大众的生活和工作,切实指导大众的生活和工作。毛泽东曾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級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群众立场,以群众视角进行理论作品创作,用人民群众熟知的话语、“演绎”马克思主义道理,引发广大群众的共鸣,增强群众的心理认同。

参考文献

[1]李艳艳.美国互联网政治意识形态输出战略与应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卢刚,王永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红旗文稿,2018(19)

[3]吴荣生.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02)

猜你喜欢

大众化话语大众
画与理
大众偶像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