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
2020-09-14黄玉芬
黄玉芬
摘要:伴随着共享经济的深度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已经从生活领域延伸至社会生产、商业发展等方面。文章以此为背景,研究了共享经济的发展背景,从组织边界、雇佣关系、工作目标三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共享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共享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共享经济;人力资源管理;资源配置
国家信息中心在京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达29420亿元,同比增长41.6%,整个共享经济领域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并形成了业态丰富、布局完善的发展格局。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得以爆发式增长,是因为这种经济模式一方面能够释放传统服务模式下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新需求,共享经济对生活领域的全面渗透,也是一个不断促进消费的过程。共享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创新实践,而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资源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与竞争水平。所以在共享经济背景下,重新审视人力资源关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优化,是企业提高竞争水平的必然选择。
一、共享经济的发展背景研究
(一)共享经济的定义
共享经济指的是在互联网技术与共享平台的共同支撑下,社会闲置资源的供需双方可以实现精准对接,使闲置资源重新投入使用的一种经济模式。共享经济的三大主体分别是资源提供者、资源需求者以及共享平台,其中资源提供者以获得报酬为目的,暂时转移资源使用权,资源需求者不用专门购入所需资源,只需要按照使用情况支付少量费用,整个过程中既实现了资源的高度利用,又降低了资源供需双方为实现资源共享目标而付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正因如此才形成全民参与的局面,进而形成共享经济新生态。总体来看,共享经济主要有两种不同形态,一种是完全由大众充当资源提供者,比如共享领域的先驱——Airbnb,自创立以来业务范围已经延伸到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谓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共享经济浪潮,但是Airbnb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房产,但依靠共享平台积累了数以千万的房东与房客。另一种是平台与大众共同充当资源的提供者,比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除了平台自身投放车辆以外,还对大众提供的车辆资源进行标准化改造,扩充了资源数量与资源渠道。
(二)共享经济的主要影响
共享经济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泛的大众基础得以快速发展,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深刻影响,可以说,共享经济已经超过我们的心理预期,迅速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服饰方面,国外有“Rent the Runway”、“AirCloset”,国内有“久物”、“美丽租”;在饮食方面,国外有“EatWith”、“Cookening”,国内有“爱大厨”、“觅食”;在房屋租赁方面,国外有“Airbnb”、“HouseTrip”,国内有“蚂蚁短租”、“游天下”;在交通出行方面,国外有“Uber”、“DriveNow”,国内有“滴滴出行”、“快的打车”以及“ofo”、“摩拜单车”等。共享经济除了覆盖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以外,还涉及到宠物寄存、闲置物品短租、办公场所短租等领域。所以,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在利用社会闲置资源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创造,也可以看作是对资源使用价值的再创造,而且已经从最初的生活领域延伸至社会发展的其他层面。
(三)共享经济的现实意义
共享经济的迅速崛起,不仅有坚实的发展基础,更具有非常广泛的现实意义。除了扩大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拓展其应用深度以外,共享经济存在与发展的最大意义就是提高了社会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多数资源一旦进入长期闲置状态,那么资源本身会因为其经济成本转变为沉没成本而失去實际价值,那么对于资源拥有者而言,无论是出让资源的所有权还是使用权都是优质选择,所以资源拥有者愿意以较低价格暂时转移资源使用权,需求者更乐意支付较少费用来满足使用需求,单个共享经济活动体现了个体闲置资源的重新利用,整个社会群体都认可、接纳并参与共享经济,那么就提高了整个社会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高度契合了科学发展观、供给侧改革等现代化社会治理思想。与此同时,共享经济之下的闲置资源,不仅是以物质形态存在,像人力、财力、信息等都是可以被高度使用的资源,这就为实现跨领域、跨行业整合资源提供了可能。
二、共享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变化
(一)去组织边界趋势明显
传统组织模式中,不同组织之间、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都存在清晰边界,经过层层划分所形成的等级结构,不仅完整森严,而且内部职能分明、责任明确。随着社会发展变迁的深刻影响,企业需要快速适应外部市场的不断变化,也要满足企业内部沟通日益简洁化的要求,传统组织职能被一再弱化,组织边界的模糊性趋势也逐渐加强。特别是共享经济的迅速崛起,对各组织、组织内部的资源整合提出明确要求,职能互补与协同发展成为企业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共享经济所引发的“去组织边界”,是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冲击与挑战,同时也是对企业管理发展的全面优化。因为去组织边界是对行业、企业内部的分工调整,与现代企业管理中要求组织结构扁平化具有一致性,是一种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直观表现。不过对于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行业与领域而言,企业要想获得充足的竞争优势,除了要对所处领域进行深入挖掘以外,还要注重对其他行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雇佣关系相对松散
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员工与企业一经签署劳动合同、办理入职手续,就意味着基本建立起了“一对一”的雇佣关系,强调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归属关系,这种通过合同契约所形成的具有从属性质的雇佣关系,对于雇佣双方,特别是员工一方具有诸多限制。但在共享经济模式下,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多样化,比如合作关系、契约关系、平台关系,传统意义上的雇佣关系变得非常微弱,甚至在某些共享经济业态中完全不存在。比如我国网约车行业的滴滴出行、快的打车,企业与广大兼职司机之间就是典型的平台关系,企业为乘客与司机提供价值交换的直接平台,网约车司机作为资源的提供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以及工作量,只需要遵守企业平台制定的基本制度和服务标准即可。所以共享经济下资源提供者具有高度自主性,但同时也维护了平台自身的灵活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人力资源更加松散自由,基本上是用协作关系代替了传统雇佣关系。
(三)工作目标存在差异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模式下,强调在企业内部建立高度统一的组织目标,要求员工的个人目标要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员工要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尽可能地贡献自身价值,一旦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发生冲突,员工必须做出让步与牺牲,绝对服从组织目标。实际在企业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发展状态下,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出现矛盾是常态,大多也是员工被动放弃个人目标为结局。共享经济模式下,个体与组织具有明显不同的工作目标,但这种目标差异不仅被允许存在,甚至是受到保护与鼓励的,因为看似完全不同的目标定位,在根源上具有相似的价值追求,实际上基于共享经济建立的个人与组织关系,从关系确立之初就决定了个人与组织之间形成了利益捆绑。共享经济模式下,个体借助共享平台实现自身的价值与目标,而企业通过平台运作获得收益与发展,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为个体和组织创造更大价值。
三、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
(一)树立人才价值共享意识
在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认识到当前组织边界弱化与雇佣方式转变的现实,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树立起人才价值共享意识。企业要认识到人才具有流动性是客观规律,也只有在自由流动的过程中才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人才的价值优势,有利于企业的平台组织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基于此,企业必须改变“优秀人才归我所有”的传统观念,转而努力追求“天下英才为我所用”,不断整合各项人力资源,形成人才供给的高效互补。在人才价值共享意识导向下,企业要在产业生态环境下尽可能为员工创造共享平台,帮助员工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与潜能,鼓励员工主动围绕客户展开自主经营,创造更广泛的价值。人才价值共享并不是要求企业出让自己的人才资源与合理利益,而是在自由流动的环境中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与价值,在利用人才资源推动行业领域价值延伸的过程中,实现企业自身的优势积累。
(二)加强人才选聘管理
共享经济為资源供需双方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但如何在众多资源提供者中做好识人、选人、用人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首要难题。首先,企业要加强员工甄选。除了要严格审核资源提供者的注册信息与身份认证信息以外,还要进一步考察资源提供者的从业资格与个人信用,其中从业资格包括资源提供者的健康状况、能力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个人信用涵盖资源提供者是否有违法违规行为、是否有不良从业记录、是否提供虚假材料等方面。所以企业要与公安、税务、通信等国家部门加强合作,以获取完整、真实的资源提供者信息,为严把准入关口筑牢根基。其次,企业要优化员工培训。共享经济模式下,组织边界模糊、雇佣关系松散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征日益明显,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改变员工培训方向,摒弃传统以培养员工组织忠诚为重点的思想,转而追求员工业务能力、客户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快速提升,以此推动员工与企业的同步发展。
(三)完善保障与激励措施
共享经济背景下,部分员工与企业之间并没有建立起十分紧密的联系,如果以传统考核方式要求他们显然没有实际意义,所以考核工作应当向外延伸,转移到顾客服务层面,以外部评价来提升这类员工考核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滴滴、快的为代表的交通出行共享平台,以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外卖平台,都充分引入了顾客评价机制,并且顾客的评价会对资源提供者产生重要影响。不过这类平台大多都是根据顾客的负面评价对资源提供者作出处罚,即使个别企业平台会设置相应的“好评奖励”,也因为奖励力度太小或要求太过苛刻而无法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对于广大企业而言,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建立以顾客评价为重要奖惩依据的考核模式,要坚持约束与激励并举,使资源提供者是为了获得奖励而积极创新,努力创造更多价值。此外,企业还应当借鉴全球最大住宿提供者Airbnb推行房东保障金与保障险计划,为资源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共享经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与之相关的各个领域而言也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企业的人才储备和竞争优势积累,要在共享经济时代主动转变管理思路,从进一步激发员工潜能、发挥员工价值的角度出发,推动企业平台识人、选人、用人的标准化与高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熙鎔,李朋波,梁晗.共享经济与新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Airbnb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06):20-25.
[2]刘晖.浅析共享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及其影响[J].企业技术开发,2017,36(03):123-125+130.
[3]刁重艳.共享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及挑战[J].西部皮革,2018,40(02):23.
(作者单位:广东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