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与预后分析
2020-09-14李罗慧
贾 玲,刘 姣,李罗慧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 610041;2.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成都 611830)
高血压、糖尿病均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其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且已有学者指出,中青年是高血压、糖尿病的前期高危人群[1]。据报道,中青年糖尿病患者中,有58.8%合并高血压,而非糖尿病人群高血压患者占比仅为36.5%[2]。另有研究表明,中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血压≥120/80 mmHg)发生率可达43.9%[3]。高血压、糖尿病均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变及机体其他大、小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故控制中青年高血压、糖尿病的进展,对于改善其预后质量、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意义[4]。此次研究就不同方案治疗中青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望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关参考依据,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170例中青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此次前瞻性对照研究。患者年龄18~65岁,符合我国年龄分段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5]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6]明确高血压、糖尿病诊断,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合并严重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伤、恶性肿瘤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别纳入常规治疗组、综合治疗组,各8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此次研究已获取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为CA26025。
1.2 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降压及降糖治疗,降压药物选择卡托普利口服,每日3次,每次12.5 mg;降糖药物选择拜糖平口服,每日3次,每次50 mg,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者,加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同时给予非药物干预,包括健康宣教、心理干预、运动指导等,嘱患者合理膳食,选择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每日1次,每次30~60 mg,根据血压控制效果调整硝苯地平缓释片使用剂量。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4周。
1.3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变化,并评估其治疗效果[7]:显效:SBP或DBP下降≥20 mmHg,或降至正常范围(<130/80 mmHg),FPG 4.4~6.1 mmol/L ;有效:SBP 或 DBP下降10~<20 mmHg,或降至130~<140/80~<90 mmHg之间,FPG<7.0 mmHg;无效:未达到显效、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分析,治疗效果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年龄、病程、SBP等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并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均较治疗前下降,综合治疗组治疗后SBP、DBP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mmHg)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PG均较治疗前下降,综合治疗组治疗后FPG、2 hPG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3 临床疗效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比较(mmol/L)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习惯的变化,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极易并发心脑血管并发症甚至全身组织器官损伤,生活质量乃至生存质量均面临严重威胁[8]。然而,目前临床关于中青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关注较为缺乏,关于治疗方案与疗效判定标准亦尚无统一结论。
既往研究显示,高血压常与高胆固醇血症、肥胖、代谢综合征并存,高血压患者有着更高的糖尿病发生风险,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有着更高的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靶器官损害发生风险,其5年心肌梗死、脑梗死发生率亦高于单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9-10]。另有学者指出,合并糖尿病可使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上升1倍以上,其原因与糖尿病所致动脉僵硬程度上升有关[11]。因此,严格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水平,是改善其预后质量的关键所在。
卡托普利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物,其作用机制一方面在于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抑制缓激肽水解,从而减弱血管收缩能力、增强扩血管效应[12];另一方面,ACEI类药物还可上调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 2(PGI2)合成水平,下调醛固酮水平,达到促进血管舒张、减轻水钠潴留的目的[13]。拜糖平及阿卡波糖片,其降糖作用主要为抑制小肠壁细胞和寡糖竞争发挥,通过与α-葡萄糖苷酶可逆性结合,阿卡波糖能够抑制酶活性,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降解,使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慢[14]。此外,有结果显示,卡托普利除降压作用外,还可降低机体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理想用药[15]。此次研究常规治疗组在健康宣教、心理干预、运动指导等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应用卡托普利、拜糖平行降压、降糖治疗,治疗后其血压、血糖水平明显下降,印证了这一方案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案临床总有效率仅为65.88%,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硝苯地平属第一代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可在通道水平上选择性抑制钙离子经细胞膜上的钙通道进入细胞内,从而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达到抑制肌细胞收缩、降低血压的目的,也是临床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首选药物[16]。在本次研究中,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患者血压改善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且伴随着FPG、2 hPG的下降,其原因可能为:硝苯地平在抑制血管痉挛、保护心肌细胞的基础上,还拥有一定的改善糖代谢作用[17],可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此外,联用硝苯地平对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提高血管内皮功能亦有着积极意义[18],上述优势有利于减少诱发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故综合治疗组不仅近期总有效率达94.12%,其远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亦可能低于常规治疗组,关于这一结论,有待日后长期随访、大样本研究加以明确。
常规降压、降糖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青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水平,但临床效果有限,在ACEI类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联用CCB类药物不仅有助于提高血压控制效果,还可通过改善糖代谢而达到进一步下调FPG、2 hPG的目的,其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广泛关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