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木奇布拉克达坂一带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0-09-14魏广智
魏广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 阿勒泰 836500)
1 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天山东段,大地构造位置划分上属于准噶尔微板块(Ⅱ级)构造单元的一部分,并横跨博格达Cu-Fe-Au-硼-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磷-盐类成矿带,矿产种类较为丰富。
区内出露地层为上石炭统柳树沟组第四岩性段(C2l4),出露岩性为一套中基性火山碎屑岩、熔岩夹细碎屑岩,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紫色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安山质角砾熔岩、安山岩、含角砾沉凝灰岩、细粒岩屑砂岩,局部见有辉绿岩脉岩,长150~500米,宽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矿化点总体位于一次级背斜构造核部近回转端部位,测得回转端产状,倾向280°,倾角58°;向南倾向逐渐从255°变为200°,倾角60~80°;向北地层倾向355°~10°,倾角30~40°。受褶皱构造的影响,区内岩石节理发育,局部沿节理见方解-石英细脉贯入。
受区域构造的影响,测区发育有四条断裂:
F1 断层:分布于测区北西角,走向约310°,断层两盘局部岩层受其影响有所位移和变化。
F2 断层:分布于F1断层南东,呈半弧型展布,整体走向约335°,断层两盘岩层及岩脉为其所破坏而有所位移和变动。断层两侧脉岩及矿化蚀变较发育。
图1 库木奇布拉克达坂一带平面地质矿产图
F3 断层:分布于F2 断层北东,沿线型沟呈直线展布,走向300°,断层两侧节理发育,局部发育揉皱,两侧岩石整体相对较破碎,沿线型沟植被比较发育。
F4 断层:分布于测区南东部,是区内最大的断裂,断层两盘岩层及岩脉为其所破坏而有所位移和变动。
工区内脉岩较发育,主要为灰绿色细粒辉绿岩,脉宽10~30 米不等,延伸长100~450 米不等,脉体总体走向与地层产状一致,局部受构造影响,呈斜角度穿插地层,倾角76°~81°。此外,局部方解-石英细脉发育,主要沿岩石节理面贯入,多呈网脉状分布,脉宽0.5~5厘米,长0.3~20米,脉内孔雀石化较发育(图1)。
2 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区内主要出露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岩石中普遍含有磁铁矿,异常特征的差异可能与岩石中磁铁矿含量的多少有关。磁异常特征对地表已圈出的蚀变带无较明显的差异性,特别是与地表圈出的铜矿化带磁异常特征无较大的参考价值。激电剖面显示,在对应地表矿化蚀变较强地段,分布有宽缓的高极化中低阻异常,反映了深部可能有多金属物质的富集。
该矿化点处于1:5 万化探HS-10 甲综合异常区内,异常呈近圆状展布,出露面积约25.06平方千米,元素组合为Zn-Cu-V-Co-Ti-Pb-Au-Ag。其中主成矿元素Cu、Pb、Zn的面积较大,伴生元素Au、Ag面积较小;Cu、Co、Ti、V四种元素异常的形态最完整,浓集中心也较明显,互相之间套合较好,Cu 元素异常显示与中基性岩有关,与全区该类异常特征一致。其中Cu 的最高值为103×10-6,通过地质剖面配套的光谱原生晕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局部Cu 高值达1843×10-6。异常的特征显示,该异常为矿致异常,是以Cu为主,伴生Pb、Zn、Au、Ag。
3 矿化特征
矿点主要赋存于上石炭统柳树沟组第四岩性段(C1l4)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安山岩内,少量在细粒辉绿岩脉中。通过1:1 万地质草测,地表圈定3 条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带特征分述如下:
Ⅰ号矿化蚀变带:位于调查区北部,呈近北东向带状展布,矿化蚀变带断续长约1100 米,宽60~140米。该带主要为孔雀石矿化伴有弱绿帘石化,分布在灰紫色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中,少量分布于辉绿岩细脉及其接触带,孔雀石矿化主要沿岩石裂隙、构造节理及脉岩接触部位呈薄膜状、稀疏浸染状不均匀分布,出露范围在0.1×0.3~0.2×0.6 米,局部规模相对较大为1×10米。对该矿化带孔雀石化较发育地段施工了TC1001 探槽,槽探圈出了1 条铜矿(化)体,矿(化)体编号:L1,单工程控制长度100米,视厚度2米,Cu品位0.16~0.37%,矿体地表呈脉状,走向102°,北倾,倾角78°。
Ⅱ号矿化蚀变带:位于调查区中西部,距Ⅰ号矿化蚀变带南西约100 米处,呈北西-南东向不规则带状展布,向西延伸出调查区,区内出露长约1000 米,宽50~250 米,走向约320°。该带矿化主要为孔雀石矿化,局部伴有绿帘石化,矿化主要分布于灰紫色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中,矿化主要沿岩石裂隙呈薄膜状、稀疏浸染状、细脉状不均匀分布。带内孔雀石化总体呈断续分布,分布范围在0.1×0.6~1×2米。其中00线出露规模较大,孔雀石化相对集中,整体矿化较强,可见少量辉铜矿化,孔雀石化分布范围0.6×30米;局部方解石英细脉见孔雀石矿化分布,脉宽一般小于2厘米,延伸长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不等。
该矿化带为区内主要的铜矿化带,在该带施工了TC0001、TC0301 两条探槽进行地表揭露,探槽圈出4 条铜矿(化)体,编号分别为:L2、L3、L4、L5。L2号矿化体由TC0301 控制,控制矿化体长度80 米,视厚2.0米,平均品位0.68%,单品位最高0.9%,矿化体地表呈脉状分布,走向103°,倾向北东,倾角76°;L3号矿化体由TC0301、TC0001 控制,控制长度240 米,视厚2.0米,平均品位0.68%,单品位最高0.7%,地表呈脉状分布,走向101°,倾向北东,倾角76°;L4 号矿化体由TC0001控制,控制长度100米,视厚1.0米,品位0.77%,地表呈脉状分布,走向100°,倾向北东,倾角76°;L5 号矿化体由TC0001 控制,控制长度100米,视厚1.0 米,品位0.45%,地表呈脉状分布,走向100°,倾向北东,倾角78°。
Ⅲ号矿化蚀变带:位于调查区西南部,距Ⅱ号矿化蚀变带南西约100米处,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向西延伸出工区,区内出露长约900 米,主要为孔雀石化伴有强绿帘石化,矿化主要分布在灰紫色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及安山岩中,沿岩石裂隙呈薄膜状、稀疏浸染状、脉状不均匀分布;孔雀石化出露范围在0.1×0.2~0.3×3米,最大规模可达0.6×110米。
4 成因与评价
该矿区位于上石炭统柳树沟组第四岩性段安山岩、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中,矿化主要沿岩石裂隙面分布,少数分布于后期贯入的方解石英细脉中。含矿特征显示,中基性火山岩为含矿母岩,火山期后热液活动对矿化运移富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初步认为该矿区为与石炭系柳树沟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火山岩型铜矿。
该矿区处于以Cu、Zn、Pb 元素为主成矿异常区内,异常规模较大,异常元素吻合较好,浓集中心明显,强度较高。通过地质剖面配套的光谱原生晕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局部Cu 高值达1843×10-6,反映了较好的矿化信息。对地表已发现的矿化蚀变带进行了稀疏槽探揭露,圈出5 条铜矿(化)体,平均品位0.56%。根据现有的成果,认为该矿点找矿前景较为乐观,建议对该矿点扩大地质草测范围,进一步查明区内地层、岩石、岩浆岩、构造及矿化蚀变等特征;并扩大相关物探工作,查明深部异常特征,逐步深入以求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