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的提升、形象的美化

2020-09-13王丽洁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电视剧美化原著

王丽洁

摘要:《西游记》是明朝作家吴承恩所作,这一力作是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在他之前,也有作家曾经写过神魔小说,但是归其成就,终不如吴承恩。《西游记》在宗教故事的外壳中填充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内容,成为化宗教观念为文学作品的典范。《西游记》中的取经故事早就被人们广为流传,于是拍摄成影视作品也就不足为奇了。把《西游记》搬上荧屏,这是宏扬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西游记》 电视剧;原著;人物形象;美化;简化

在我国知道西游记故事的人很多,而真正通读细读了的人或许不是很多。“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①电视这个拥有多层观众而又最适于连续表现的大众媒介,就可以发挥它最大的普及作用,形象地、有声有色地把这部古典名著介绍给更多的人。同时,通过屏幕,进一步把它介绍给世界,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也有堪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并驾齐驱的伟大作家。“当代文化正变成一种视觉文化的时代”②因此,通过最易接受的视听艺术,把《西游记》直观地显示于荧屏,使世界观众都能“读”一遍《西游记》,具有相当深刻的意义。

第一部把吴承恩的《西游记》改编为电影的作品是从1926年开始,后面有木偶戏、戏曲等等,但是最为经典的还是央视86版《西游记》,以下提到的电视剧均为此版本。

但是电视剧《西游记》与吴承恩的原著比较起来,相差甚大。下面仅就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做比较。

1.电视剧简化美化人物,更富人情味儿

玄奘作为“西游”故事中唯一的真实人物,也是在历经数代形象演变和重现之后,人物形象呈现结果最为复杂,其中包含了创作者的思想意图和接受者的审美倾向。③原著中的唐僧形象性格是具有多层次性的,是圣僧、书生、秀才的合体,同时还有自私、懦弱、残酷无情的性格特征。书中的唐僧一心向佛,佛性坚贞,不为美色和财富所动。不畏艰难险阻,不慕功名利禄。善良仁慈,有视取经使命高于一切的责任感。如:在途径流香溢美的女儿国时,面对风情万种、娇媚可人的女王,唐僧心铁坚如磐石,面对孙悟空的调侃:“依老孙说,你在这里也好。自古道,‘千里姻缘似线牵哩。那里再有这般相应处?”唐僧亦不动心,却道:“徒弟,我们在这里贪图富贵,谁却去西天取经?那不望坏了我大唐帝主也?”

同时《西游记》原著中的唐僧还有书生秀才之气,喜好吟诗作对,第六十四回《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中唐僧与荆棘岭十八公对诗“禅心似月迥无尘,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在得到赞赏后又笑吟一律曰“杖锡西来拜法王,愿求妙典远传扬。金芝三秀诗坛瑞,宝树千花莲蕊香。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立行藏。修成玉像庄严体,极乐门前是道场。”这些都表现出他的文人常态。更突出的是,他常引儒家经典教训徒弟。如一些和尚正在作斋念经,突然看见形象丑陋的孙悟空等闯进来又惊又恐,乱做一团,原本不是孙悟空等有意骚扰,却引来唐僧的呵斥:“这泼物十分不善!我朝朝教诲,日日叮咛。古人云:‘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汝等这般撒泼,诚为至下至愚之类!”说得他们不敢回言。有的时候,分明遇到的是妖怪,孙悟空劝他不要解救,他却说:“徒弟呀,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还去救他吧。”这些言语都较多赋予了唐僧普通知识分子的特性。

如果说《三国演义》通过诸葛亮、《水浒传》通过吴用等都有美化知识分子的倾向,那么《西游记》中的唐僧,就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第一个受到严厉批判的知识分子形象。

有着酸腐文人气质的唐僧还有软弱、怯懦的特点。唐僧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取经领袖,常常动不动就哭上一鼻子,无能本相暴露无遗,书中多次描写他在困难面前眼中垂泪,姑且暂举一例,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坐骑被小白龙吃掉后,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下。

唐僧离开了徒弟的帮助简直是寸步难行,连一碗饭都化不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他气跑了孙悟空,只得在路边闷坐,“行又不敢行,动又不敢动”,“只管在此挨饿”。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师徒一行路过宝林寺,他嫌徒弟们嘴脸丑陋,言语粗俗,性刚气傲,倘或冲撞了本处僧人,不容借宿,反为不美,就亲自去交涉。不料此寺僧人吃过行脚僧的亏,不愿接待他们,而且说了些不着听的话。气的唐僧“欲待要哭,又恐那寺里老和尚笑他,但暗暗扯衣揩泪,忍气吞声,急走出去。”孙悟空见状,闯进寺内,几句恶语,效果甚佳,竟使得众僧出门迎接“唐朝来的老爷”。猪八戒见道:“师傅老大不济事,你进去时,泪汪汪,嘴上挂得油瓶。师兄怎么就有此獐智,教他们磕头来接?”

小说还经常描写一有风吹草动,唐僧就吓得魂飞魄散,口不能言,滚下马来,有时甚至显得品格卑下。例如过比丘国时,国王声言要用唐僧心肝做药引,吓得他魂不附体,战战兢兢,扯着孙悟空哀告。孙悟空已有主意在胸,说:“若要全命,师做徒,徒做师,方可保全。”他答道:“你若救的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陰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这种失态和孙悟空的言行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贬损之意是很明显的。

唐僧虽没有象猪八戒那样,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却也时时感到前途渺茫,以至于被困难吓倒。最典型的是第八十一回《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唐僧半夜起来解手,不曾戴帽,伤了风,第二天有些头晕眼胀、浑身皮骨皆疼。想起来也就是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而他竟哼哼唧唧的含泪写信给唐太宗,说是:当前奉旨离东土,指望灵山见世尊。不料途中遭厄难,何期半路有灾迍。僧病沉疴难进步,佛门深远接天门。有经无命空劳碌,启奏当今别谴人。

没有比他更软弱的了。孙悟空听了此言,忍不住呵呵大笑道:“师傅,你忒不济,略有些些病儿,就起这个意念。”

唐僧给人印象不好的主要原因,似乎还不是他的软弱和糊涂,而是他的自私。作为凡人在巨大困难面前表现的有些软弱,毕竟情有可原,糊涂容易受骗,从另一角度来看,也说明他全无机心,在充满狡诈的社会,我们又怎能不给予这样的人一点同情和理解?惟有自私让人齿冷痛恨。

唐僧的自私、冷酷、小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一次,他肚子饿了,要孙悟空去化些斋来吃。孙悟空刚说了句这半山之中,前不靠村,后不靠店,去哪里化斋。他立刻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中国古代向来是讲受人之恩不可忘,有恩于人应忘之的。孙悟空不忘师恩,是他的美德。而唐僧却为一顿饭,就提起自己的恩德,未免太小气了一点。

唐僧非常自私,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这一回中,孙悟空打死了六个剪径的强盗。他责怪孙悟空:“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悲慈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在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他也说过几乎相同的话,可见这是典型的唐僧口吻。前两句还可以说他是品性仁善,“无人考查”云云就有点不那么光明磊落了,而落脚在我“怎能脱身”就将他自私的内心暴露无遗。后一点在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表现得更為明显,他竟然撮土焚香被孙悟空诛杀的剪径草寇:

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怨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猪八戒见状不无嘲讽的说;“师傅推了干净!”孙悟空则不满地说:“师傅,你老人家忒没情义。为你取经,我费了多少殷勤劳苦,如今打死这两个毛贼,你倒叫他去告老孙。虽是我动手打,却也只是为你。你不往西天取经,我不与你做徒弟,怎么会来这里,会打杀人!”而自私的唐僧哪里会念及这一层。

而电视剧荧屏上的形象就比书中简化多了,只突出其“圣僧”形象,其他则简化,而且也更富人情味儿了。

如果说一个坚强有力的人完成某种事业不足为奇,而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作出同样业绩就让人钦佩不已了,电视剧中的唐僧就是一个一心向佛,有着铁打心肠朝佛去的坚韧意志的人,如若无他坚持不懈,则这支队伍早已如鸟兽散矣。

唐僧比他的徒弟经受了更多的磨难和诱惑,却意志坚定,从不动摇。历经美人关,总不为所动。如在电视剧“坎途逢三难”中对女主人提出的坐山招夫,唐僧始终拒之千里之外。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也是一个迷人的女妖,连孙悟空都担心“我师傅被他这般哄诱,只怕一时动心。”而唐僧毕竟是唐僧,面对那样的富贵、美色,仍只是外有所答,心无所欲。

而且荧屏上的唐僧和书中大不一样,更富人情味儿,在“趣经女儿国”时,面对柔情似水的女王,唐僧不免心动,怕自己把持不住,就紧闭双目。当女王燕语娇声:“御弟哥哥,你抬头睁开眼睛看看我,你看看就不信会再两眼空空。”唐僧在那紧张得大汗淋漓:“睁开眼睛看看你又能怎样?”此时似铁的禅心已经有所软化。又当娇美的女王以一国之富招之为夫,情愿与他双宿双飞时,唐僧却道:“来生若是有缘……”这说明他已经心动,若不是琵琶精把他及时摄了去,后果将不堪设想。也许唐僧不该在女王面前耳红面赤,大汗淋漓。“怕逢女色”也似乎不如“不怕”来的彻底。不过唐僧也是凡人,能在内心挣扎中超越出来,比坐怀不乱更可信,也更可敬。

电视剧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有她原因的,第一,导演抓住了观众的欣赏心理,唐僧是取经四人的领袖人物,因此,电视剧必须把他的形象高大化,虚化其弱点、缺点而彰显其优点。第二,观众欣赏时,往往带着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觉得剧中的主人公代表着自己的心理倾向,所以剧中的唐僧少了几分怯懦、软弱,多了几分坚强,而且更富人情味儿。

2.电视剧净化人物,使之脱离世俗气

观音是作者极力打造的第五号人物。书中的观音形象比较复杂,极富世俗化气息,喜怒哀乐俱全,活脱一个正常的凡人。

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师徒在通天河遇难时,行者去南海找菩萨帮忙,“远观救苦尊,盘坐衬残箬。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璎珞。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不多时,只见菩萨手提一个紫竹篮出林,道;“悟空我与你救唐僧出来。”行者慌忙跑下道:“弟子不敢催促,且请菩萨着衣登座。”菩萨道:“不消着衣,就此去也。”那菩萨撇下诸天,纵祥云腾空而去,孙大圣只得相随,顷刻间就到了通天河。这里的菩萨风风火火,不曾梳妆就急于办正事。世俗化、现实化意趣加浓。

对于一个神佛,尤其是一个女神来说,衣着不整意味着什么呢?显然作者欣赏的是这样“一个未梳妆的菩萨”(猪八戒语)。她不仅急人所难,而且更富有人情味儿。所以《西游记》中的观音不再是神秘的、抽象的,而是世俗化的、具体可感的。分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间女子,在她的身上体现着民众的思想愿望和审美情趣。

电视剧中的观音形象就不是如此了,高高在上,稳重大方,行动有条不紊,头罩祥云,脚踏莲花宝座。从未出现过书中未梳妆而风风火火赶场的局面。还是同样的事情,在剧中“途经通天河”一集时,同样是观音提篮来捉妖怪,电视剧中情形就大不一样了。不但省略了观音编织鱼篮的场面(影视蒙太奇手法),而且剧中的观音降妖的动作也大不一样了。并非书中衣衫不整,发髻未梳,赤着双臂。而是衣着整齐,脚踏祥云,手中轻托降妖法宝,缓缓地飘来,一点有没有急匆匆的样子,神态安详,面带微笑。

观音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们心中女神的形象,《西游记》的导演在拍摄时早已注意并考虑到这一点。人们(观众)都有一个固定的欣赏心理,那就是美好的事物总是完美的。观音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中救苦救难的典型,因此不能把观音世俗化:风风火火、脾气暴躁等缺点暴露给观众,导演必须把观音设计成人们能够接受的美好女神形象。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观众的欣赏心理。

电视剧中的观音是一个被净化了的人物,她脱离了世俗之气,形象更加高大。

总之,《西游记》电视剧的拍摄非常成功,并且把《西游记》提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把书中的人物形象净化或美化或简化,使之更容易被接受,也更符合现今观众的欣赏心理或接受心理。

参考文献:

1.[英]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页2.[美]丹尼尔.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严蓓蕾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79页.    3.张珞珈,《当代影视剧对〈西游记 〉人物形象复杂性的消解与继承》2018年5月硕士毕业论文.

4.《西游记》当代解构评析[M]. 线装书局 , 石恺, 2014.

5.西游记改编路径探索[J]. 黄永歆.  才智. 2016(21).

猜你喜欢

电视剧美化原著
迷彩色在通信基站天线美化中的应用探析
气球上的五星期(三) 仙人掌上的夜晚
大侦探福尔摩斯
警察与赞美诗
美化語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美化你的伴侣
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编排与发展出路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