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流专业《物流地理》课程教学问题优化策略
2020-09-13苏光霓
苏光霓
摘要:今天,“物流管理是第三利润源泉”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物流管理专业也成为了各个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创办的特色专业之一,而物流经济布局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就是物流地理。《物流地理》是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一门研讨区域运输和配送工作的基础理论和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但由于专业和学科特性,《物流地理》课程教学中往往存在的传统教学方法效果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果差等问题。本文是笔者在中等职业学校教授《物流地理》课程过程中,就发现的教学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及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物流地理;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一、物流地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当前《物流地理》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小组同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正确引导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思维的方向,最后老师要对分组词论的结果进行点评。第二种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入一个与课程相关的案例,再由该案例的学习到主要课程知识的连接,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课程问题当中。而物流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应用与其他的专亚课程比较难度更大,因为物流地理课程的案例主要是一些理论知识的分析,不像其他的专业课程案例实践性较强,这对于刚进入这个专业的中学生和刚接触本课程的学生分析一个地域的物流规划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常常会遭遇课堂上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案例不能积极参与,最后沦为老师自问自答或是老师一人把案例分析解说一遍的窘状。
2.课程构成原因分析
(1)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不高
首先,学生对课程存在错误了解,很多学生选择就读物流管理专业但并不知道对于学习物流地理也不知道对于今后工作的帮助;第二,学生对于《物流地理》课程基础的缺失。目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时学习地理的时间较短,并且内容相对简单。但是物流地理课程的专业理论体系构成比较完整,同学们初中学习的地理课程作为前置的课程就没有专业的理论体系构成,使得学生在学习这个课程时转换较大,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没有讨论的切入点和合理的方法,也很难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于是就放弃讨论,单纯听老师讲,甚至有的同学干脆不听。
(2)课程内容陈旧
笔者所在学校现有的《物流地理》课程教材是2013年出版的其中内容比较陈旧。也是由于年轻老师缺乏经验导致选用的教材内容已经过时,有的经济区域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最新的物流地理经济变化却没有在教材中呈现,使得促进学生无法联系当前实际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调动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和课堂氛围。
(二)课程理论教学特性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程的理论教学难度很大,例如,物流基础课程为专业的主要课程,学生会判断该课程的重要性较大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二是物流地理课程的实训设备根本没有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二、物流地理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改进
1.上好课程的第一节课
上好第一节课,处理学生心里的疑惑,向他们传达学习好本课程的重要性,对于他们今后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课程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让同剿门栏l于学习过程中保持极大的兴趣。
2.老师与学生角色之间的关系转换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将知识充分传授给学生?教师尽可能不要在课堂上直接给学生提出案例和问题进行现场讨论,因为学生对前置知识一无所知很难讨论,二是学生需要花很长时间进行问题理解,对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充分利用。教师可以在上节课结束前,依照分组发放讨论问题或下次课需要用的课堂案例,要求学生在课后或者晚自修的时间进行小组司论学习总结出学习成果,再由小组代表在下次课堂上反馈小组的学习成果,最后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如果不同小组之间存在不同意见可当场提出进行争辩解答,老师在这个过程里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评,这样的效果会比当堂给出讨论问题当堂司论的效果要好得多。
3.重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整理
在上好第一节课后,可以将所用教材打碎交融各个模块进行授课,例如:直接告訴学生运输五种方式的优缺以及比较,让他们在课后进行充分复习以掌握该内容。第二,布置一次“课堂小老师”,学生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区域,课后去整理资料,下次课在课堂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具有良好的效果,因为同学们对于自己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着很大的兴趣,而在下面听课的同学要给台上演讲的“小老师”评分因而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注意力,台上的“小老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不仅要参阅教材、收集资料,还要回想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需要对老师选取的展示区域做细致的整理工作。
(二)课程考核的变革
课程考核是对一门课程学习成果的最好体现,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的考核主要以理论闭卷测试为主。大多数同学理论知识背诵技能不够,操作技能却能掌握得很好,他们在考试中总是很难考出满意的成绩,很容易产生认真学习也考不好的误解,因此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根据物流地理的课程特性,可将课程的考核方式设置为理论考试与专业实操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成绩一部分由理论构成,一部分是实践操作,理论部分以课堂学习的知识为主,实践操作则主要是老师布置个各项课后任务以及期末任务构成。这样就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束语
《物流地理》由于理论性强实操训练少的特性以及知识结构更新慢的原因,对于老师来说要上好,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都是非常不易的。要想实质性促进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老师不断充实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搜集相关教学案例和词论问题以增加学生的课堂互动。
参考文献
[1]张志伟.物流地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高职物流经济地理教学改革之浅见[J].科教导刊,2014(32).
[3]案例教学法在工程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会议论文,2010.
[4]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刍探[J].成才之路,2017(28).
[5]论高校物流人才的现状及培养策略[J].速读(下旬),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