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良好数学问题情境的营造

2020-09-13庄永认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问题情境

庄永认

摘要:良好的问题情境的营造有利于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能促进学生更开心、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动手操作、注重动态情境、及时反馈升华,积极地启发诱导,把学习活动内化为自身的需求,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地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动态情境、反馈升华

为数学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教师应该营造和谐的氛围,积极地启发诱导,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把教学内容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现出来,变厌学为乐学,把学习活动内化为自身的需求,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提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1. 联系生活实际,营造问题情境。

数学问题起源于现实生活,而又应用现实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的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应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实际情境出发,联系平时的生活案例,继而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的途径。确实让学生懂得数学的问题很多存在于身边,懂得数学的实际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比如,在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联系平时见过的圆锥形的物体,接着用课件展示一辆货车卸下沙子的过程,体会圆锥的实际形状,顺势抛出问题:“这堆沙子的占地面积有多大?重量有多少吨?我们怎样来进行测量呢?””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边思考边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见解。”问题一抛,学生倍感知识的实际作用。我趁机让学生带着“圆锥的体积怎么求呢?”的问题开展实验研究,观察分析得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融抽象的数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的教学,学生对圆锥的体积计算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学生学得轻松愉悦。

2. 加强动手操作,营造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则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抽象的知识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去感知表象,及时进行探讨、总结、升华,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经常遇到学生不知题目是求它的棱长总和,或求表面积,还是求它的体积。为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的动手操作活动:首先从概念入手了解到棱长就是图形的边界,即相邻面的界限,是一条条线段的总和,接着我让学生把长、宽、高一条条地摸出。并指出日常生活中并不是都存在12条棱,如捆绑礼盒,为教室挂彩带等,再要求用手比划出需要的所在;在了解表面积即图形存在的面的面积之和后,我和学生一起把它的一个一个的面摸出来,并让学生知道不是所有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都有六个面,如通风管我先让学生从学具中摸出没有两个底面,只有四个侧面 ;通过学生的动手笔画进一步加深理解体积指图形边界围成空间的大小,容积指它能容纳下动多少的物体 。有了动手比划问题呈现的情景,学生就不会混淆所求对象,就能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于理解。通过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尝到数学的乐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

3. 注重动态情境,营造问题情境。

小学生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我们在教学中应增强趣味性,大改教材的静态呈现,引入学生喜欢的情节,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 。为了让学生对“10的分解”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一上课,我便通过播放《西游记》片尾曲,讲故事导入新课情境,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开始了。

师:一天,唐玄奘取经路过时,肚子饿了,叫八戒去摘几个桃子回来一起吃。可八戒一路上边走边吃,只剩下10个桃子了。,

师:此时,八戒想把剩下的桃子分成2份,一份留给自己,一份留给师父和师兄弟,大家一起来猜猜八戒的想法咯!

生1:分成两份都是5个的,自己吃5个,其他人共吃5个。

生2:我猜八戒会吃9个,留1个给师父吃。

生3:不对,八戒会把这10个桃子吃了,自己独享。

……………………

(学生踊跃发言,对分桃各有各的不同见解。)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分的方法真多,我们现在就一起拿出手中的桃子图片,动动自己的小手分一分吧!

(学生兴致高昂,学习主动积极)

这样的教学,看不见学生学习时的“愁云满面”,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开动脑筋大胆猜想,动手分桃子紧张有序,整个过程学生的欢声笑语,这样的课堂一片生机,学生遨游于数学的王国之中,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及时反馈升华,营造问题情境。

我们的课堂瞬息万变,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巧妙化解课堂上出现的各种不尽人意之处,及时反馈,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一次练习课上我出示:“小明走一条路,5分钟行了全程的1/4,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路程還要行几个分钟?一位学生说,5分钟行了全程的1/4,可以算出行完全程一共要5÷ 1/4 =20(分钟)。这个学生回答刚完,引起其他的学生哄堂大笑。此时,教师提醒:这位同学回答还没完成,你们接下去听听他的解法。接着,教师耐心启发他思考“余下的”是什么意思?余下的占这条路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提供了思维方向,他又认真思考,终于找到了解答的方法5÷1/4  -5=15(分钟)。教师的分步引导突破难点,使其获得成功。还有别的方法吗?这一问可了不得,全班立刻像炸开了的锅,七嘴八舌,掀起了思维的波澜。有的学生用对应的方法,从找对应分率的方法解答:(1- 1/4)÷(1/4÷5)=15(分钟);20×(1- 1/4)=15(分钟)。

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得以激起,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的思维波澜得以掀起,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主人翁态度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总之,我们只有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喜闻乐见之处入手,及时地反馈、总结,创设各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不断地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问题情境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