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麻醉深度监测在术中知晓预防中的应用

2020-09-13辛曙辉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辛曙辉

【摘 要】:全身麻醉手术在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主要通过药物以及其他方式的干预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让患者在进行手术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处于一种无疼痛、比较舒适的状态下,而术中知晓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术中知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存在关系,如麻醉药物的剂量较低、镇痛不到位等麻醉药物等,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能够预测术中知晓的发生,但是各个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次研究对术中知晓的发生以及危害、麻醉深度监测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术中知晓;麻醉深度监测;应用效果

术中知晓主要指在进行麻醉以后,能够回忆起手术过程中相关的事情,并且还能够告诉相关的医务人员术中的疼痛情况,此类患者术后易出现应激障碍,较严重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术中知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存在关系,如麻醉药物的剂量较低、镇痛不到位等麻醉药物对患者大脑皮质激活的抑制作用存在关系。因此,近几年,医学界一直致力于研究一种能够时刻监测麻醉深度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预测术中知晓的发生。本次研究主要从术中知晓的发生以及对患者的危害、术中知晓发生的因素以及麻醉深度监测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以及为临床严格应用麻醉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一 术中知晓的发生以及相关的危害

目前,临床上对于术中知晓的发生机制尚且没有确切的说法,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大部分的研究学者均认为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患者无法维持麻醉的深度、麻醉药物的浓度衰减等存在关系,进一步导致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相关的麻醉药物不能完全抑制机体脑组织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得患者部分意识出现恢复的情况。大多数出现术中知晓的患者都能够描述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另外还能够引起患者出现疼痛等,存在小部分的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的患者甚至还可能出现濒死感。术中知晓引起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创伤后应激,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相关的研究表明[1],在发生术中知晓的患者中,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可达到45%,并且此类并发症的持续时间较长,可持续4年左右。由此可知,术中知晓的发生不利于患者的恢复,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 术中知晓的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1 患者自身

术中知晓在女性中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主要由于女性患者体内的麻醉药物的代谢比较快;另外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对麻醉药物的耐受程度均与术中知晓的发生存在关系;另外对于经常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患者,以及具有吸烟史、饮酒的患者中,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也较高,也是影响术中知晓的因素之一[2]。另外出现过术中知晓的患者再次进行麻醉术时,再次出现术中知晓的几率较大。另外患者的呼吸困难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由于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进行多次插管,导致手术操作的时间延长,进一步引起麻醉药物的效果降低。

2.2 手术类型

不同的手术类型也是术中知晓发生的因素之一,如心脏手术、创伤手术等,主要由于此类手术容易引起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使得医生无法判断麻醉的深度,从而引起术中知晓的发生率较高[3]。

2.3 麻醉

麻醉藥物的应用出现错误、药物出现渗漏、剂量出现错误等,另外,与此同时在手术快要结束时,为了尽快让患者苏醒,提前停止使用麻醉药物等均是术中知晓发生的因素。

三 麻醉深度监测预防术中知晓

3.1 脑电双频指数(BIS)

BIS与血浆药物浓度的相关性较好,并且吸入的麻醉药物浓度一致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型的麻醉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BIS。BIS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机体大脑的电活动,但是在应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此类药物产生的镇静作用较弱,使得机体大脑皮层组织生理变化情况不明显,在麻醉深度监测的过程中,BIS值监测效果差[4]。BIS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滞后性,不能及时进行监测;易失真;少部分患者BIS处于40-60,依旧存在术中知晓的情况发生。

3.2 熵指数

熵指数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描述信号的不规则性、不可预测性以及复杂性等。熵指数主要包括状态熵以及反应熵,其中状态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皮层的功能,另外反映熵主要反映机体面部肌肉的情况。如果反应熵以及状态熵均处于85-100,则表示患者正处于意识清醒的状态,一般情况下,采用常规药物进行麻醉,其反应熵以及状态熵数值低于40[5]。另外熵指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插管刺激强度,能够稳定性的反映麻醉深度的变化情况。但是熵指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数值变化较快;不能反复的应用;并且熵指数对氯胺酮等的监测也存在缺陷。由此,熵指数是否能够用于监测麻醉深度的指标,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3 听觉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主要指声音在刺激机体听觉系统以后,由于头皮电极记录脑干听觉通路至皮层不同潜伏期的波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麻醉时皮层和皮下电活动的情况。通过数字法量化听觉诱发电位,将其转换为自动回归模式,此过程仅仅需要2-6s,能够对麻醉深度进行实时的监测。但是听觉诱发电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自动回归模式中,相关数值在一次应答的时间一般在刺激后的5min左右,另外相关的电器设备还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听觉诱发电位还存在的缺陷在于听觉系统不完整的患者。因此,听觉诱发电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麻醉深度,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 总结

术中知晓属于一种全麻手术过程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手术类型、麻醉药物的应用出现错误、药物出现渗漏、剂量出现错误等。临床大部分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熵指数以及听觉诱发电位等,但是以上监测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临床上尚且没有明确麻醉深度监测的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李广田,李冬梅,邢延飞等.Narcotrend麻醉监测系统在脑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20,37(02):124-126.

罗婵,王雅麒,季静等.脑电双频指数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01):153-156.

吕品,闫明超,汤南南等.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05):157-159.

张燕,王永娟.麻醉深度监测在术中知晓预防中的应用综述[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6):7-8.

李晓宇.脑电监测技术评估麻醉深度[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5):185-186.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