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派唐氏妇科治疗月经失调的经验体会

2020-09-13李珵唐青之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9期

李珵 唐青之

【摘 要】:唐氏妇科是海派妇科中的著名流派,现传人唐青之医术精湛,品德高尚,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善于优化组合,用药精而不杂,在妇科调经方面,有其独特的思路及经验,强调补肾疏肝,调理冲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关键词】:海派妇科;唐氏妇科;月经失调;治疗经验

海派唐氏妇科,源自上海市金山县张堰镇,始于南宋,代代相传,至今已传承三十二代,历经数百年。三十一世传人唐锡元(1923—2007)原是上海市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三十二世传人唐青之(1955—)上海市中医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师从父亲,工作三十余年,有丰富的中医妇科治疗经验,她用药轻灵干练,擅长诊治各种妇科常见病、疑难病,深得病人的喜爱与信任。

月经失调主要是指月经的期、量、色、质发生异常,严重者发生崩漏、闭经,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1 学术思想

1.1 育肾为主,调整冲任

唐氏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与胞宫、天癸、冲任、督带的关系尤为密切,故临床治疗月经失调,应注意调整与恢复肾的功能。月经后期,量少黯淡,系肾阳不足,胞宫虚寒,拟温肾和血;月经先期,量少色红,系肾阴不足,热扰冲任,拟滋肾养阴,而达到调整冲任的目的。

1.2 乙癸同源,疏肝调经

肾藏精,肾精是月经产生的根本,而精化以为血,藏之于肝,注之于冲脉,始能转化为月经。肝司血海而主疏泄,疏是疏通血脉,泄是宣泄气机,疏泄相辅相成,则气血畅通。肝与肾,精与血,相互滋生,藏泄互用,相得益彰。唐氏认为妇人患病最与情志有关,容易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阳上亢。调经应多拟疏肝理气之法。

2 具体治疗

月经周期和排卵周期密切相关,卵子的发育、成熟、排出、衰退的过程也就是子宫内膜修复、增生、分泌、脱落的过程。因此,治疗时,根据月经周期变化及排卵的规律,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使卵泡发育成熟、正常排出,月经自然也就正常了。唐氏妇科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了八字大法:益肾、理肝、调气、和血。益肾为补肾气、滋肾阴、助肾阳;理肝为疏肝气、清肝热、平肝阳;调气为补气、理气、顺气;和血为养血、活血、止血。再结合化痰利湿等方法,达到月经正常的目的。

2.1 经后期(卵泡期)

经后期是月经周期的第5-13天,经血外流,阴血耗损,经净时胞宫空虚,阴血不足。故此期治疗应养血滋肾、调补冲任,使卵泡发育成熟。唐氏在此期的基本方为补肾方:当归9g,熟地黄9g,炒白芍9g,川芎6g,枸杞子9g,山茱萸9g,续断9g,杜仲9g,桑寄生9g,菟丝子9g,陈皮6g,甘草3g。方中四物汤补血活血,枸杞子、杜仲、桑寄生等补益肾气,陈皮、甘草调和诸药。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阴虚者加女贞子、生地;阳虚者加鹿角霜、仙灵脾;血虚者加桑椹、鸡血藤;肝郁者加柴胡、广郁金;痰湿者加白茯苓、浙贝母。

2.2 经间期(排卵期)

经间期是月经周期第14-15天,由阴转阳,由虚至盛、阴盛阳动的时期,是阴阳变化的转折点,治疗需活血通络、补肾促排。此期唐氏在补肾方的基础上常加用茺蔚子、丹参加强活血,促使卵子排出。

2.3 经前期(黄体期)

经前期是月经周期第15-28天,阴盛阳生渐至重阳,重阳是指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节律中阳生的高峰时期,此时应维持肾阴阳相对平衡状态,治宜加强补肾。此期对于希望怀孕的患者,多在补肾方的基础上加紫石英、巴戟天以温肾暖宫,为受精卵着床提供良好的条件。

2.4 月经期

月经期是月经周期的第1-4天,重阳转化,血海满盈而溢下,治宜活血调经,使行经通畅。此期的基本方为活血方:当归9g,川芎6g,赤芍9g,泽兰18g,益母草15g,桃仁9g,红花9g,路路通9g,川牛膝9g,陈皮6g,甘草3g。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调经,桃仁、红花、益母草、泽兰活血化瘀,路路通、川牛膝通经活络,陈皮、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活血化瘀,益肾调经,为下一周期打好基础。

3 典型病例

3.1病案1

高某,女,30岁,2019年4月13日初诊。

主诉:经期延后、期长一年,加重一月。

月经生育史:末次月经4月12日,量少。前次月经2月23日,量色尚可,10天净。未婚。

现病史:患者近一年来月经周期延后,35-40天一行,量色尚可,7-8日净。近一月工作繁忙,压力较大,出现经期延后加重,伴腰酸乏力,双乳胀痛。舌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病(肾虚肝旺,冲任失调)

治拟:补肾疏肝,养血调冲

处方:太子参9g,当归9g,炒白芍9,熟地黄9g,枸杞子18g,菟丝子18g,山茱萸9g,续断9g,杜仲9g,桑寄生9g,郁金9g,柴胡6g,黄芩炭9g,贯众炭g,浙贝母9g,陈皮6g,甘草3g。7剂,水煎服,每日两次。嘱月经第五天起服药。测基础体温、促性激素6项。

复诊:

4月22日二诊:(月经第四天)促性激素6项:FSH12.55IU/L,LH4.30IU/L。患者本次月经7日凈,基础体温未升。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予上方减贯众炭、柴胡,改黄芩炭为黄芩9g,加丹参9g,茺蔚子9g。7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5月10日三诊:患者今日月经来潮,量色尚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予上方减丹参、茺蔚子,加贯众炭9g。7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疗效:患者如法调理半年,2019年9月结婚,2019年11月14日B超:见胚囊、胚芽,可见原始心管搏动。

3.2 病案2

张某,女,17岁,2019年7月1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半年。

月经生育史:末次月经7月6日,量多,5天净。前次月经6月18日,量多,6天净。

现病史:患者平素学习紧张。半年前起月经周期提前10-14天,量多,经前乳胀。平素易胃胀、便溏。舌红,苔薄白,脉细弦。外院查子宫附件B超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月经先期(阴血不足,肝热脾虚)

治拟:滋阴凉血,清肝健脾

处方:患者青春之期,肾气方盛,真阴不足,加之学习紧张,肝气郁结,郁热内生,耗血伤络,迫血离经。初诊为经后期,故用药以推迟排卵,延长周期。具体方药为:生地9g,牡丹皮9g,知母9g,黄芩9g,女贞子9g,墨旱莲27g,麦冬9g,白芍9g,桑椹9g,枸杞子9g,续断9g,桑寄生9g,山药30g,炒麦芽18g,炒谷芽18g,陈皮6g,甘草3g。7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7月19日二诊:患者基础体温未升,有白带,胃胀减轻,大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细。予上方改墨旱莲18g,加杜仲9g温肾促进排卵,7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7月26日三诊:诉7月23日起基础体温上升0.4℃,略有乳胀。予上方加柴胡6g,减谷麦芽。7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疗效:后如法调理三个月经周期,患者月经基本正常。

4 结语

唐氏妇科认为月经失调的患者排卵功能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故特别重视基础体温的检查,从中可以反映许多问题,对后续治疗也有很多帮助。

此外,唐氏认为除了用药之外,病人本身的生活起居对月经失调治疗的效果起了很大的作用。并总结了十多十少宜忌歌作为医嘱处方,具体如下:

“多睡眠、少熬夜;多放松、少紧张;多开心、少烦恼;多锻炼、少坐卧;多营养、少挑食;多清淡、少甜腻;多便畅、少辛辣;多保暖、少酸冷;多音乐、少房事;多交流、少人流。”

针对病人的病情,选择其中一二,关照患者注意遵守,结合服药,事半功倍。坚持遵守,以后亦不易复发。

参考文献

胡国华,黄素英,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胡国华,罗颂平,全国中医妇科流派名方精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