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

2020-09-13魏进芬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中风针灸

魏进芬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18.4-2019.12,本院收治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00例,经患者同意后将患者组设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相关研究。将100例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研究组50例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治疗,在两组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治疗8周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疗法康复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针灸;中风;肢体功能障碍;运动功能分

中风又名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病残率、复发率较高的疾病。多数患者在发病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探究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可提高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可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1]。近年来,中医针灸在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广泛应用,有研究指出,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头皮针疗法康复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9.4-2019.12,本院收治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00例,经患者同意后将患者组设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相关研究。将100例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有男34例,有女16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53岁-76岁,平均(64.57±4.72)岁;患者的病程在11d-35d,平均(23.17±8.99)d;发病类型,其中脑梗死患者44例,脑出血患者6例。研究组50例、有男32例,有女18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52岁-76岁,平均(64.38±4.75)岁;患者的病程在11d-36d,平均(23.52±9.10)d;发病类型,其中脑梗死患者42例,脑出血患者8例。比较两组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给予应用补阳还五湯进行治疗。主要组方:生黄芪:120g,赤芍:6g,当归尾:6g,地龙:4g,川芎:4g,红花:4g及桃仁:4g。将所以药物按照剂量备齐之后,由我院的煎药室进行煎制,首次加入500ml的水,进行4h左右的浸泡,然后开锅之后煎50min,滤出煎液,在药渣当中再加入500ml的水,开锅之后进行30min的煎煮,滤出煎液,将两次的煎液进行混合后充分混匀,2次给予患者服用,1剂/d,服用之前加热,温服。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针灸治疗,将患者的顶颞前、后斜线,顶旁1线、2线,颢前线,顶中线,均为双侧穴位。在针灸部位皮肤消毒,然后使用0.35mm×40mm无菌针灸针,针尖和患者的头皮呈30°角,头皮针快速刺入患者的皮下穴位,在针尖到达帽状腱膜下层后,若指下阻力明显减少,则让头皮与针平行,刺入25mm-30mm,然后通过虚针用补法、捻转手法、泻针出气,捻转角度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机体耐受程度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患者的捻转角度多为90°--360°,针尖到达穴位后,留针30min,留针过程中,每间隔10min,捻转一次,一次2min-3min,捻转过程中嘱咐患者活动肢体,若患者是重症患者,则辅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根据患者的虚实八珍,并采用开合补泻法[2]。

1.3 观察指标

运动功能评分,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量表在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评估,分值越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运动功能评分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4周、治疗8周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的发生和人体阴阳失衡、肝肾亏虚、气血失衡、气虚血瘀上冲至脑,导致脑补异常,进而造成中风。而肢体功能障碍是急性期中风的主要症状。在我国中医名典中有明确记载: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喁僻不遂。中医认为,只有富贵者因为饮食过于油腻肥厚,导致脾胃滋腻,脾失健运,痰蒙心窍、最后诱发中风发作,部分患者也会并发肢体功能障碍[3]。

补阳还五汤是中医学中化瘀、活血及补气结合运用的一个结晶药方,药方当中的生黄芪是君药,主要的作用为补益、治气虚,可以助气上升,通利血脉。血行正常则血瘀便能够自去。当归及川芎是臣药,川芎味辛、性温,其主要作用为止痛、行气及活血,是血中气药,与黄芪配伍应用能够共同起到活血补气,化瘀行气之功效。当归味辛甘、性温,其主要作用为祛瘀活血,同时还可以养血但又不伤血,从而达到止痛、祛瘀及补血的效果。赤芍、红花及桃仁是佐使,红花味辛、性温,其主要功效为止痛、活血。桃仁味甘、苦,性平,可以化瘀活血,是中医临床中治疗血闭血瘀之症的常用药物,祛瘀效果十分理想。近年来,有病理学研究指出,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脑部半暗带区域中脑缺血导致的病理性伤害,可有效刺激患者的大脑皮质功能区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补缺血状态,可增加脑部组织的活性,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患者大脑功能[4]。有研究指出,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更佳。

由上可知,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姜艳萍.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中医针灸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J].健康之路,2018,10(8):141-142.

张克飞,王旋旋,王兵.补阳还五汤联合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023(010):1447-1449.

王宏斌.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011(030):112-113.

袁胜杰.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9,11(00):96-97.

猜你喜欢

补阳还五汤中风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治疗糖尿病性便秘48例临床体会
探析脑血栓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肾病综合征38例
老年冠心病等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体会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
中风后偏瘫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