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药理作用分析

2020-09-13王海燕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瑞舒伐他汀药理作用

王海燕

【摘 要】: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药理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电脑随机盲选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IMT、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较理想的抗血栓、抗氧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瑞舒伐他汀;药理作用;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脂肪、血小板、结缔组织及碳酸钙等在血管中沉积引发的,根据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缺血程度不同,AS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AS可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若治疗不及时疾病进展至阻塞动脉腔,可导致该动脉供应的组织或器官缺血坏死,引发冠心病、脑梗死、心绞痛、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1]。轻症AS多以药物治疗,严重者需实施手术治疗。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选择性、竞争性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较理想的降血脂、抗血小板凝聚作用。本文详细分析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药理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电脑随机盲选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53~78(62.59±5.42)岁。病程0.5~4(1.86±0.76)年。体质量45~60(52.76±3.84)kg。所有患者经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血管疾病或恶性肿瘤者,排除过敏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者,排除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自然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0.1g×30片)治疗。饭前口服。0.1g/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

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厂家: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240规格:5mg×14片)治疗。口服。5mg/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

1.2 评价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油甘脂(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IMT、TC、TG、LDL-C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MT、T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IMT、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AS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年龄、遗传等因素有关。资料显示,血脂异常、高血压及吸烟人群患AS的几率较高。临床治疗AS以延缓病变进一步发展,防治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为目的。常用的药物有他汀类调脂药、抗血小板药物、溶血栓药物、抗凝药物、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阿司匹林为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可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AS疾病进展,但临床实践发现,阿司匹林用药后对改善颈动脉内膜厚度无明显作用,且长期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3]。瑞舒伐他汀应用于AS的临床治疗中,其药理作用表现如下:①抗炎:瑞舒伐他汀使用可,可增加细胞表面的肝LDL受体数量,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抑制肝脏VLDL合成,降低炎症因子水平;②稳定斑块:瑞舒伐他汀可降低金属蛋白酶水平并抑制其再生,刺激斑块破裂,抑制核转录因子水平,抑制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发生风险;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瑞舒伐他汀可改善血管内皮对一氧化氮(NO)的依赖性,抑制血小板凝聚,还可抑制Rho蛋白质进行异戊二烯化反应,激活一氧化氮合成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4]。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IMT、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药理作用确切,可有效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还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抑制脂肪沉积,减轻内皮细胞损害,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促进血管平滑肌舒张,抑制血小板凝聚。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较理想的抗血栓、抗氧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王彦军.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7):2319-2320.

李强.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药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電子版),2018(32):113-113.

崔自慧.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药理分析[J].临床研究,2015,23(5):202-203.

危雪晖.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及其临床药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29):94-95.

猜你喜欢

动脉粥样硬化瑞舒伐他汀药理作用
胡椒碱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以及对其药理作用分析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脑小血管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山楂水煎液对高脂血症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的干预机制
美容用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