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转变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康复积极性的影响

2020-09-13李可谢代华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9期

李可 谢代华

【摘 要】目的:探讨行为转变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康复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行为转变干预,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积极性占比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两组干预前的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3个月时,观察组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而言,实施行为转变干预可促使其康复积极性提高,还可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行为转变干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积极性

老年人由于骨密度及骨质量下降,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相比年轻人更高,也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原因[1]。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其康复问题成为关注重点。行为转变理论(TTM)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通过多方面引导改变个体不良行为,进而促进健康。本研究将TTM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旨在评价其对患者康复积极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抽取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24例,年龄66~78岁,平均(72.15±2.69)岁。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67~79岁,平均(72.19±2.72)岁。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骨外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行为转变干预,具体措施见下:

(1)前意向阶段: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对患者进行1对1干预,使其意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讲解不积极锻炼对康复的影响,进而激发其锻炼动机。(2)意向阶段:对患者进行动机访谈,了解其对疾病认知、自我管理情况、精神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等。分析对康复积极性?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如伤口疼痛、情绪障碍、缺乏合理锻炼指导等,结合各因素帮助患者发现问题所在,共同制定解决措施,列举康复病例激励患者,增强其转变行为的决心。(3)准备阶段:与患者共同制定措施,以临床护理路径为原则,将时间作为纵轴,护理内容为横轴,每阶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同时护士应告知患者改善骨质疏松的食物、讲解健康生活方式、药物药理作用及常见不良反应,并强调坚持用药的重要性。(4)行动阶段:督促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同时加强心理、饮食、用药等方面干预,掌握其锻炼情况,根据恢复情况适时调整锻炼方案。通过角色扮演、同伴帮助等手段引导患者积极主动的康复锻炼,并给予鼓励与表扬。(5)维持阶段: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针对其遇到的问题给予正确指导,对遇到挫折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及鼓励支持,对其进步给予肯定与表扬,使其坚持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康复积极性占比,采用十分制评分,由护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打分,>9分为非常积极,7~9分为积极,<7分为不积极,积极性占比=非常积极占比+积极占比。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对两组测评,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能力越好。应用Fugl-Meyer运动量表对两组进行测评,總分100分,分数越高运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9.0,()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积极性占比分析

观察组康复积极性占比95.12%(39/41),明显较对照组80.49%(33/41)更高(x2=4.100,P=0.043)。

2.2 两组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

干预3个月时,观察组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合并骨质疏松后受平衡力下降、视力减退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跌倒进而引发骨折。手术为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手段,但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创伤,术后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恢复。术后患者坚定信念、遵医嘱行康复锻炼为促进康复的关键,这方面也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

行为转变理论为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应用逐渐广泛,其根据行为转变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行为技术支持,以多方面引导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2]。行为转变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改变并不是一个直线过程,而是连续、渐进的复杂过程,认为在不同行为阶段需根据个人动机、需求给予相应护理措施[3]。骨折术后基本功能恢复需通过患者自主锻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积极性明显较对照组高,提示行为转变干预可提升患者康复锻炼积极性,可促进基本功能尽快恢复。TTM将健康教育与行为改变进行有机结合,在患者不同行为转变阶段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各阶段所需知识、信念及方法,可使其转变不良行为[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行为转变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还可促进运动功能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而言,实施行为转变干预可促使其康复积极性提高,还可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吴崇颖,林晓琪,丁欲晓,等.社区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5):788-790.

王中英,程竞,罗霞.行为转变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3):450-452,460.

刘学哲.家庭健康行为干预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跌倒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95-196.

张永萍.心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8,31(6):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