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俯卧位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9-13李宁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9期

李宁

【摘 要】:目的分析俯卧位通气治疗法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作为本次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临床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排列法将起分为采用仰卧位通气治疗的常规组(n=25)和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法的研究组(n=25),进行持续7天的氧合指数观察以及预后指标(包括50例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的呼吸机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带管时间以及病死率)的数据收集。结果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临床实验2个组别除了第1天的氧合指数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外,3、5、7天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的氧合指数有明显差异,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法的研究组总体数据优于采用仰卧位通气治疗的常规组,p<0.05;在两组预后指标数据对比中,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法的研究组与采用仰卧位通气治疗的常规组病死率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采用卧位通气治疗法可以改善其氧合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预后病死情况。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指数

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病因繁多,不同病因在诱发患者疾病的机制也各有不同,主要是由肺内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导致的。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常常在临床上表现出呼吸困难、症状突发、顽固性低氧血症等,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分层在国际上多采用“柏林定义”。本次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临床实验选取了院在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共50例,通过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法与采用仰卧位通气治疗两种方法进行横向对比,以此来调查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了院在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通过随机数字排列法将起分为采用仰卧位通气治疗的常规组(n=25)和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法的研究组(n=25)。常规组中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男女比例为14:11,年龄在26~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35±10.52);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6:9,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38.11±11.8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临床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2 方法

常规组采用仰卧位通气治疗。对研究组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法:首先,要确定病患的气道通畅,不可残留有气道分泌物;其次,使用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轮流对研究组的25例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实施镇静、阵痛,当Ramsay镇静评分达到4、5分时即可开始进行俯卧位统计治疗;最后,保证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的俯卧位治疗时长,根据患者病症情况可以适当调整俯卧位时间,但每日俯卧最低时长不得低于16小时。

观察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临床实验2组患者第1、3、5、7天的氧合指数,预后指标(包括50例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的呼吸机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带管时间以及病死率)。观察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临床实验计量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资料用()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当观察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临床实验2组资料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1 氧合指数

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临床实验2个组别除了第1天的氧合指数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外,3、5、7天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的氧合指数有明显差异。研究组第1、3、5、7天的氧合指数分别为(140.14±60.59),(231.88±66.33),(290.37±70.52),(321.59±72.56);常规组第1、3、5、7天的氧合指数分别为(92.56±37.25),(214.32±60.41),(261.97±59.11),(305.45±58.14)。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法的研究组总体数据优于采用仰卧位通气治疗的常规组,p<0.05。

2 预后指标

在两组预后指标数据对比中,呼吸机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法的研究组与采用仰卧位通气治疗的常规组病死率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三 讨论

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临床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俯卧位通气相比较于仰卧位通气方式可以对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的背侧组织呈重力区域辅助通气,进而达到减少头侧位移对肺组织压迫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减少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预后病死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刘卫明,金同新,叶锐良,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治疗ARDS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23):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