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治疗慢性胃炎伴高热的效果分析
2020-09-13张雷永
张雷永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脾胃科 周口466099)
传统饮片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中药剂型,适应中医的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原则。但现代人认为传统饮片汤剂味道苦涩、服用不便,且不便携带,随着医学技术和制药工艺的不断发展,配方颗粒剂作为新的中药剂型应运而生,且逐渐被临床所接受,但配方颗粒剂是否与传统饮片汤剂有着相同的效果,在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中药剂型是临床医师及药剂师研究的重点[1]。本研究对慢性胃炎伴高热患者分别给予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旨在探讨两种剂型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合适剂型提供理论基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月收治的108 例慢性胃炎伴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 例。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2],且患者均伴有高热症状,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3]胃痛之湿热中阻证。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存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及剂型存在禁忌。对照组男32 例,女22 例;年龄28~44岁,平均(35.46±2.18)岁;发热时间2~10 d,平均(5.81±0.76)d。研究组男30 例,女24 例;年龄25~45 岁,平均(35.11±2.50)岁;发热时间3~8 d,平均(5.58±0.93)d。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黄连解毒汤配方颗粒汤剂治疗:黄连、黄柏、栀子、黄芩四味药的比例9:6:9:6,将药物颗粒溶于水中混合,口服,每天早晚各1次。研究组接受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治疗,组方:黄连9 g、黄柏6 g、栀子9 g、黄连6 g,上药加水250 ml 浸泡30 min,煎煮30 min,过滤后药渣加水200 ml 煎煮30 min,滤过留汁,两次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温服,1 剂/d,两组均以2 周为1 个疗程,持续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d、治疗3 d、治疗1 周后体温变化情况。(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d、3 d、1 周后炎症介质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32(IL-32)、表皮生长因子(EGF)。(3)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 d、3 d、1 周后证候积分。依据患者胃脘疼痛、脘闷灼热等证候严重程度记0~10 分。得分越高越严重。(4)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愈: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体征消失;有效: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治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体温值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1周两组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3 d 对照组患者体温值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体温值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体温值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d 治疗3d 治疗1 周研究组对照组54 54 40.33±0.55 40.26±0.70 39.08±0.39*38.44±0.32 38.46±0.35*37.81±0.28 36.45±0.30 36.50±0.28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介质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 d、3 d 对照组炎症介质水平低于研究组,治疗1周后研究组炎症介质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IL-32(μmol/L)治疗前 治疗1 d 治疗3 d 治疗1 周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EGF(ng/ml)治疗前 治疗1 d 治疗3 d 治疗1 周54 54 4.53±0.86 4.61±0.79 4.34±0.78*4.02±0.72 4.13±0.74*3.81±0.65 3.31±0.45*3.68±0.52 72.36±5.89 72.55±5.73 68.53±5.18*63.48±4.89 60.32±4.46*58.51±4.30 43.56±2.59*54.69±2.85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脘疼痛、脘闷灼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3 d 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研究组,而治疗1 周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脘闷灼热治疗前 治疗1 d 治疗3 d 治疗1 周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胃脘疼痛治疗前 治疗1 d 治疗3 d 治疗1 周54 54 9.05±0.89 9.14±0.83 8.17±0.80*7.05±0.73 7.31±0.72*6.86±0.65 4.08±0.55*6.34±0.60 8.85±0.91 8.78±0.93 8.34±0.82*7.50±0.75 7.86±0.75*7.03±0.69 4.25±0.58*5.79±0.63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 个疗程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研究组(P<0.05);治疗2 个疗程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配方颗粒剂是将多种单味中药饮片颗粒按一定比例融合浓缩成颗粒,不需要煎煮,可直接服用且便于携带,同时又保留原中药饮片全部特征。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1 d、3 d 体温值、炎症介质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研究组,治疗1个疗程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研究组,表明配方颗粒汤剂退热效果及早期临床疗效均优于传统饮片汤剂。由于配方颗粒汤剂是在传统饮片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传统饮片汤剂相比,配方颗粒汤剂无须煎煮,可供患者直接服用,且经现代制药工艺浓缩、提取后配方颗粒汤剂能够迅速融化,有效成分可快速溶出被人体所吸收,起效迅速[5]。唐翎等[6]学者通过对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模型分别予以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发现传统饮片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且配方颗粒汤剂解热效果及解热时间均优于传统饮片汤剂,这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随着疗程的推进,传统饮片汤剂的效果逐渐显现出来,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 周后研究组炎症介质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2 个疗程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传统饮片汤剂远期效果优于配方颗粒汤剂。这可能是由于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因病而异,传统饮片汤剂能够根据患者个人差异及病情发展来随症加减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具有较强针对性,而配方颗粒汤剂经批量生产,难以兼顾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难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随症加减,同时批量生产难以把握剂量及药性准确性[7~8]。
综上所述,黄连解毒汤无论传统饮片汤剂还是配方颗粒汤剂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配方颗粒汤剂作为新剂型具有起效快、方便携带等优势,能快速降低体温值、炎症介质水平,缓解临床症状,而传统饮片汤剂虽起效缓慢,但远期效果好,临床医师可依据患者病情来选择相应的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