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胶囊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的作用探讨
2020-09-13王晶晶林甜甜韩燕华
王晶晶 林甜甜 韩燕华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 中山528403)
子宫内膜息肉(EMP)不孕症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临床表现为不孕、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量过多、月经周期不规律等。据统计,随着病情进展,生育年龄患者EMP 恶变率为4.18%,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有研究报道[1],EMP 侵占宫腔,使正常宫腔容积缩小、宫腔形态改变,进而影响受精卵着床;此外,EMP 占据输卵管开口位置,可能造成输卵管起始部阻塞,阻挡精子进入输卵管或受精卵移出输卵管。目前对EMP不孕症患者普遍采用宫腹腔镜手术,通过纤维导光束和透镜将冷光源经子宫镜导入宫腔内进行观察,具有安全性好、痛苦小等优势[2]。然而,EMP 不孕症患者息肉蒂部属于纤维结缔组织,表面光滑难以手术清除干净,影响手术效果,术后内膜息肉复发率较高。黄体酮胶囊是天然的微粒化口服制剂,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负反馈机制,抑制垂体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发挥内膜萎缩作用,以恢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理环境。因此,宫腹腔镜术后采用抗雌激素药物辅助治疗对于预防息肉复发以及提高患者助孕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200 例EMP 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黄体酮胶囊在EMP 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术后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 年5 月~2018 年5 月我院收治的200 例EMP 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 组108 例,B 组92 例。A 组年龄20~41 岁,平均(29.58±4.37)岁;EMP 病程3~18 个月,平均(10.41±1.52)个月;子宫内膜息肉:单发85 例,多发23 例;不规则出血48 例,月经紊乱34 例,经期延长26 例;孕产次:0 次43 例,1 次51例,≥2 次14 例;原发性不孕43 例,继发性不孕65例。B 组年龄20~41 岁,平均(29.61±4.39)岁;EMP病程3~18 个月,平均(10.39±1.51)个月;子宫内膜息肉:单发73 例,多发19 例;不规则出血41 例,月经紊乱29 例,经期延长22 例;孕产次:0 次37 例,1次46 例,≥2 次9 例;原发性不孕37 例,继发性不孕55 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均符合EMP 不孕症诊断标准[7];B 超检查宫内异常回声;宫腔镜检查可见子宫内膜表面有良性结节突出;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男方因素、染色体异常、生殖系统畸形、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患者;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近3 个月内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2 治疗方法 A 组患者采用宫腹腔镜治疗,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常规消毒,取膀胱截石位,建立腹腔镜系统,由肚脐上方进行穿刺留孔,置入腹腔镜镜头,同时采用膨宫介质扩张子宫腔,宫腔镜直视下行宫颈管、子宫内口、宫内膜及输卵管开口进行观察,了解EMP 部位、大小、形态,用环形电极切除息肉基底部,同时进行浅层内膜切除,退镜后宫腔置通液管,行双侧输卵管通液术,确定输卵管双侧或者单侧通畅。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禁食4~6 h,给予常规抗炎治疗2 d。A 组术后5 d 开始口服黄体酮胶囊(国药准字H20041902),150 mg/次,2 次/d,连续服用10 d 后停用,于下个月月经第16 天起继续服用10 d,连续治疗3 个月。B 组采用宫腹腔镜治疗,与A 组为同一小组手术医师,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术前与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量比较。经阴道B 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采用月经失血图(Pictorial Blood Loss Assessment Chart, PBAC)估算月经量,根据月经期每张卫生巾的血染程度进行评分,分别为1 分、5分、20 分,评分≥100 分者表示月经量≥80 ml,评分越高表示月经量越多。教会患者根据每张卫生巾的血染程度进行评分,记入评分表,根据卫生巾评分、数量估算出血量。(2)术后1 年,随访两组患者妊娠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情况,包括术后1 年首次妊娠率、首次妊娠的平均时间、首次妊娠的活胎分娩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 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若理论频数为1~5则需校正;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量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术前降低,且A 组低于B 组(P<0.05),两组患者月经量均较术前减少,且A 组少于B 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量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P<0.05。
月经量(ml)术前 术后3 个月A 组B 组组别 n 子宫内膜厚度(mm)术前 术后3 个月108 92 tP 10.18±1.39 10.16±1.37 0.102 0.919 5.84±0.92*6.16±0.99*2.367 0.019 341.76±48.35 342.19±49.06 0.062 0.950 158.41±25.62*167.95±27.83*2.522 0.012
2.2 两组患者术后1 年妊娠情况比较 术后1 年随访,A 组患者术后1 年首次妊娠率、首次妊娠活胎分娩率均高于B 组(P<0.05),A 组患者首次妊娠平均时间短于B 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 年妊娠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 年妊娠情况比较(±s)
组别 n 术后1 年首次妊娠率[例(%)]首次妊娠平均时间(月)首次妊娠活胎分娩[例(%)]观察组对照组χ2/t P 108 92 96(88.89)72(78.26)4.175 0.041 6.75±0.99 7.25±1.18 3.213 0.002 91(94.79)61(84.72)4.841 0.028
3 讨论
EMP 不孕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引起,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殖功能[3]。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内分泌紊乱、炎症刺激等有关[4]。宫腹腔镜联合技术有创伤小,对子宫内膜损伤小的特点,同时可以评估不孕患者盆腔及输卵管通畅情况。然而,EMP不孕症患者息肉蒂部表面光滑难以手术清除干净,且患者体内雌激素分泌过高,容易导致术后复发。
采用宫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EMP 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等,且对局部有放大作用,容易发现微小病变,并进行准确定位,能够较好地清除息肉组织[5]。而黄体酮胶囊作为一种天然的孕激素可以拮抗雌激素,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促使子宫内膜厚度变薄直至子宫内膜脱落。有研究报道指出,黄体酮胶囊能够抑制子宫内膜腺体的有丝分裂,促进子宫内膜腺体分泌,使子宫内膜快速修复,从而促进子宫内膜血管形成,减少月经量。EMP 不孕症患者术后补充黄体酮胶囊能够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抑制垂体促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素(LH),使子宫内膜萎缩,进而促进子宫内膜恢复正常的生理环境,达到规律的月经周期,减少月经量,同时促进过度增生的子宫内膜退化到正常。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术前降低,且A 组低于B 组,两组患者月经量均较术前减少,且A 组少于B 组;术后随访1 年,A组患者术后1 年首次妊娠率、首次妊娠活胎分娩率均高于B 组,A 组患者首次妊娠平均时间短于B组,提示黄体酮胶囊用于EMP 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可以提高助孕效果。有研究报道指出,黄体酮胶囊可以促使子宫内膜成熟、剥脱并维持月经周期,为子宫接受胚胎植入做好准备,在妊娠早期还可以稳定子宫内膜并起到保胎作用。综上所述,黄体酮胶囊用于EMP 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可以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降低月经量,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EMP 不孕症患者助孕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