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心理护理对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

2020-09-13蒙凤姬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分裂症依从性

蒙凤姬

(清远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515)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终身服药,不良服药依从性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有效的临床护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能够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本采取心理护理对改善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住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划分,每组各30患者,对照组男16岁,女14例,年龄21~61岁, 38.25岁为平均年龄值;观察组男17岁,女13例,年龄22~62岁,37.14岁为平均年龄值;两组资料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主要用药指导、运动护理等基础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应用于观察组。首先,创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温和的态度耐心倾听患者诉求,使患者愿意信任自己,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护理,使为维持良好心态。其次,评估病情。在评估患者病情时,为患者与其家属讲解发生疾病的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相关症状,使患者与其家属能够了解到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第四,给予诱导护理。应注重方式方法,可以诱导的方式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改变患者在个人行为或者情感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给予康复护理。对复发做好防护工作,指导患者与其家属,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其中需包括短期方案与长期方案,鼓励护理患者在面对治疗时维持积极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②比较两组患者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治疗治疗依从性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n,%)

2.2 比较两组患者精神病评定量表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

观察组干预前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精神病评定量表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精神病评定量表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s)

分组 例数 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0 82.37±2.10 46.28±3.24 10.12±2.14 4.21±1.42对照组 30 82.46±2.38 79.65±3.49 10.25±2.36 7.38±1.34 t 0.155 38.381 0.224 8.892 P 0.877 0.000 0.824 0.000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是依赖药物治疗的,抗精神病药物需要较长的服用周期,并且存在着缓慢的药效,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若患者自行加减药物剂量或在治疗过程中间断用药,又或者在住院期间将抗精神病药物藏起来,无法有效控制病情,延长治疗周期,出现病症频发的情况。需给予良好的护理工作,改善现有情况,心理护理作为临床常见的护理模式,通过给予患者评估病情、诱导护理、康复护理、鼓励护理、指导护理,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治疗治疗依从性明显低于观察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与观察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精神病精神分裂症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精神病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