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游戏教学法在中职汉藏混班钢琴课中的运用
2020-09-12袁媛
袁媛
摘要:汉藏生混班制的学习本来就是让差异存在于一个共同的集体中,我们教育者也要允许教育差异性的存在,避免绝对性的原则。评价如此、教学也如此。共融,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目标之一,让学生通过音乐游戏的参与给予学生之间一种共融感、一种集体的归属感,同时也是自我实现感。
关键词:汉藏混班;其融;音乐游戏;合作
汉藏族学生混班制一起学习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和谐是混班制度的初衷,如何在文化背景、学习能力、生活习惯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使钢琴课有效的进行,笔者把“共融”作为文章研究的出发点,用音乐游戏教学法手段,力争给两地学生开辟出新的学习创作、合作空间,不仅给他们来了归属感,同时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游戏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简述
在国外,第一个建立完善的游戏教学理论的是福禄培尔,他设计了一套“恩物”和“作业”供儿童使用和玩耍,以此來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蒙特利梭开创了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主张让儿童在他设计的固定的教具、环境里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对学前教育和游戏教学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也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论,主张“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奠定了我国游戏教学的基础。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提到,“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强调了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二、求同存异,找到适合汉藏混班的音乐游戏教学法
内地中职生的钢琴教学中,不仅要学演奏技能,更重要的是让课程体现它所需服务的幼师职业的特点,所以以儿歌即兴伴奏课教学为主,通过三年的正规学习,可以达到国家钢琴业余四级水平以上,以适应职业的需求。国家安排西藏生到内地来学习的政策是从2010年开始执行的,除了互相学习汉藏文化,更重要的是让汉藏同胞融为一体,促进民族的和平安定。由于西藏生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自身特点,他们的音乐素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语言等方面都会和内地生有所区别,这必然会使教师在教法上、内容、进度的安排上都会和内地生的教学有所差异。然而,汉藏混班的模式在钢琴教学上给又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视野。正是因为差异性的存在,激发了笔者求同存异、扬长避短的心理,努力挖掘彼此的共同点,接受彼此的差异性,找到适合共同教学的方法——音乐游戏教学法。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它在钢琴课堂中运用的合理性和优势。
三、音乐游戏法在钢琴课堂中的运用
(一)用身体为乐器声势游戏训练节奏
声势游戏起源于奥尔夫教学法,主要运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四种基本表现形式。声势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学习音乐的教学活动,主要运用肢体和嗓音作为乐器来感知体会音乐节奏、速度、强弱的变化。西藏生,他们无拘无束空旷的大草原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生性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纯粹的乐理音符时值的讲解会给他们带来理解能力上的困难,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做同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更能提高学习不同节奏型的效率、和运用不同节奏型的能力。例:
学生自主分成三组自由组合,用拍手或拍腿、跺脚的方式完成规定的四个小节节奏练习,然后再组与组之间或者三组同时进行练习,这种方法不仅能练习学好简单的节奏型,而且能训练聆听其它的节奏型,来判断自己是否跟上节奏。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无形中增加了练习难度。
(二)在音符游戏中学习民族调式、和声理论
汉藏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本来就是为了促进两地文化、音乐的融合、生活学习的融洽。我国的民族音乐博大精深,藏族音乐更是民族音乐中的一块瑰宝。钢琴课中,《内蒙民歌》、《草原情歌》的五线谱弹奏,《北京的金山上》、《我的家乡日喀则》、《我爱的幼儿园》的即兴伴奏,都是学生喜欢弹唱的歌曲,在选取上不仅考虑两地歌曲的均衡,而且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儿歌为主,在简易的歌曲中,很多音乐都是由do re mi sol la五个音组成的,这正是符合了中国歌曲的民族调式特点。因此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最简单的游戏——找音符,能让学生很快区分民族调式与西洋调式,理解了两者之间的概念。
并开展了用这五个音或者其中的三个音组织学生开展创编儿歌的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do常常作为I级的稳定、结束的功能。Sol常常作为V级的半终止、开放性功能。以这种原则来进行创编,学生会发现创造的快乐和音符的魅力。例(学生自编的旋律):
同理,理论基础扎实的基础之下,再进行儿歌即兴伴奏学习,自然就有了和声的概念,也就自然学会了简单的和声安排。
(三)用多形式的合作编配游戏来完成音乐的即兴伴奏
单独让西藏生去完成一个儿歌的即兴伴奏编配难度是比较大的,汉族生长期的理论学习和比较匮乏的伴奏方式也很快让学习兴趣消失。如何以有趣的形式让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是笔者一直探索的问题。发挥西藏生爱唱爱跳的优势,让西藏生多唱旋律,多弹旋律,可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更自觉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汉族学生则发挥理论方面的优势,多参与到伴奏部分中来,共同完成一个儿歌的弹唱是最主要的形式。于是“你弹我唱”、“我弹你跳”、“弹伴奏低音或和弦唱旋律”等合作形式就在学生中自然形成了。丰富的表演体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彼此的优势,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结语
《纲要》中要求幼儿园对幼儿的评价必须“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衡量全部幼儿”。汉藏生的混合本来就是差异性存在于一个共同的集体中,我们教育者也要允许教育差异性的存在,避免绝对性的原则,评价如此、教学也如此。共融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音乐游戏的参与给予学生之间一种共融感、一种集体的归属感,同时也是自我实现感。这种开放式的组合方式,不也正体现了目前我国越来越开放式的教育方向吗?
参考文献
[1]宋颗,幼师视唱练耳教学融入音乐游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2]樊子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钢琴课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