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十九大精神传播渠道研究

2020-09-12曾小娟李康泉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高校

曾小娟 李康泉

摘 要:高校推进十九大精神的传播是大学生把握十九大精神精髓要义的重要举措。在自媒体时代,高校推进十九大精神的传播渠道多元化,但也带来了挑战。本文选取广州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在大学生中传播十九大精神时各种传播渠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了解传播情况和效果,提出优化传播渠道和提升传播效果的路径。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高校;传播渠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0-0-02

一、研究缘起

政治理论的学习贯彻需要互动与传播,高校宣传十九大精神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亦是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高校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质的重要手段。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网络渠道,已融入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与传统媒介一样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渠道。

为了更全面、更充分地了解高校傳播十九大精神的情况及效果,需进一步研究高校在进行十九大精神传播的过程中,各种传播渠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出优化传播渠道和提升传播效果的路径。笔者选取了广州五所高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1 2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调研高校推进十九大精神的传播状况、传播渠道传播力以及影响力。根据调查问卷统计,高校传播十九大精神的渠道包括传统媒介和自媒体媒介,主要集中于思政课、海报、自媒体平台(微信、微博、易班)、报刊杂志、电视电影、社会实践、其他(专家报告、讲座)这七种渠道,因此在分析传播力和影响力时主要针对这七种传播渠道。

二、传播渠道量化分析

(一)十九大精神各种传播渠道传播力分析

这里把传播力P(Propagation)定义为传播效率,其实质就是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重点要求大学生对他们接受十九大精神传播有效性的大小做出自己的估值,根据大学生访谈者对他们接收十九大精神做出各种传播媒介传播的效率综合分析得出图1。从图中可看出社会实践的传播效率最高,高达70%,尤其是国家推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分设十九大宣讲实践活动后,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时作为受众,同时作为理论宣讲传播者和实践者。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在网络上的新闻原创力强,发稿量、阅读量、转发量的传播效率很高。其次是自媒体平台的传播效率,高校传播十九大精神的自媒体平台主要有微信、微博、易班,学生自主交叉互播关于十九大的信息和内容。在高校电视电影、海报宣传的传播力分别为56%和45%,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效率是31%,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加入了阐述十九大精神的章节,但部分学生认为个别课程流于形式,对课堂讲解十九大精神的部分仍理解不深,课堂传播效率不高。

(二)十九大精神传播渠道时间分析

根据访谈资料,我们对大学生学习十九大精神时各种传播渠道所占时间比作了综合分析和量化。大学生接收十九大讯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是微信、微博、易班等自媒体,占了大学生接触学习十九大精神总时间的46%,说明在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通过自媒体了解十九大精神相关知识的时间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其次是高校关于十九大精神的宣传海报,占比为22%,思政课也是大学生学习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方式,占比为13%,说明思政课、宣传海报仍然是目前高校传播十九大精神的主渠道。其余为电视电影、社会实践,分别是7%和5%,所占时间比较小。(如图2所示)

(三)十九大精神各种传播渠道影响力分析

通过上文对高校大学生受访者接收十九大精神传播的传播力P和时间比T这两大重要因素分析,可得出在十九大精神传播中,大学生接受十九大精神,具有十九大精神意识的有效总量C: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十九大精神在大学生的传播中各传播渠道影响力(Effective):

此处影响力指的是十九大在大学生的传播过程中,各种传播媒介对学生接受十九大精神的影响作用百分比,比例越高,影响力越大,比例越低,则影响力越小。自媒体平台影响力达到58%,说明自媒体平台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其次为海报宣传、思政课、电视电影,分别为18%、7%、7%。其中社会实践虽然传播力排第一,但是传播影响力只有6%,主要是学生参与跟十九大相关的社会实践时间及人数比较少,因而影响力比较低。(如图3所示)

(四)小结

在高校传播十九大精神的渠道中,传播力最强的是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把十九大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印证,推动对十九大精神的认知、认同和选择达到更深的程度,实现知行合一。但是其影响力不大,主要因为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集中在寒暑假,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时间比其他传播渠道少,时间占比相对较小,参与十九大精神相关社会实践的学生也比较少。

在高校传播十九大精神的渠道中,影响力最大的是自媒体平台。学生通过自媒体平台获取十九大精神的时间比其他传播渠道长,这也与自媒体平台本身具有的特征以及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关。自媒体平台具有去权威化、去中心化、低门槛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每位大学生在自媒体平台,既是传播的受众,又是传播者,可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个性化的传播。

三、推进高校十九大精神传播渠道改革

(一)整合传播渠道,构建传播媒介矩阵

以十九大精神为主线,集中采集十九大精神资源,各传播渠道共享策划资源,集中力量生产优质的十九大信息产品,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推进多种传播渠道融合,通过流程重构、全媒体平台建设来融合不同的传播渠道,将现实的教育引导与多元的虚拟教育想结合,开展一系列十九大主题的宣传策划活动,建立十九大精神的校园权威传播渠道,实行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线上互动和思政课、社会实践等线下交流的有机融合,重视信息在各种传播渠道的多元互动,引导大学生对党的十九大由认知到认同再到践行。

(二)创新传播渠道编码手法,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理论风格

各传播渠道信息编码过程中要形成符合大学生特点的理论风格,在话语体系上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编写语言,把高大上的内容变得有意思、贴人心,让党的十九大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传播渠道承载形式上,创新图片、短音频、微视频等表现形式,积极采用图像叙事、音频叙事、视频叙事等顺应学生兴趣的新型传播方式,制作宣传教育十九大精神的小视频、图文并茂的宣传画报、表情包等作品,从图像、音像、影像等方面传播十九大精神,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使十九大精神真正地入耳、入脑、入心。

(三)注重传播渠道载体多元化和方法最适化,优化传播路径

在自媒体时代,除了思政课、海报、报刊杂志等,微信、微博、易班等自媒体平台以其灵活性、时效性、多边性等特点被大学生喜爱,成为大学生接收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高校推进十九大精神的传播过程中,要注重传统媒介和自媒体媒介相结合,注重线上和线下传播渠道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各有的优势,促进十九大精神传播载体的多元化。高校还可开展丰富多元的十九大主题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大学生加入传播过程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活泼的气氛环境,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身有所感、情有所触,促进传播渠道的层次性。

参考文献:

[1]马喜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四维论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2).

[2]李曜升.用战略思维理解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J].中国高等教育,2018(17).

猜你喜欢

十九大精神高校
高职院校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几点思考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加强医改环境下医院党建工作的思考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凝心聚力推进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
浅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路径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