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文学欣赏方式及其理论基础

2020-09-12谢代旭

读天下 2020年18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理论基础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主要受到古代文学和西方文学的影响。当前对现代文学的欣赏方式主要有“懂”和“反懂”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前者追求理性,后者追求非理性,这些是由文化发展变化而形成的。本文先阐述中国古代文学和西方文学的特点及欣赏方式,然后分析现代文学和文学赏析理论基础,最后对现代文学赏析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现代文学;欣赏方式;理论基础

一、 引言

在对现代文学赏析时,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懂”的文学欣赏方式,主要是由于近现代思想解放,追求理性和科学;第二种是“反懂”的文学欣赏方式,这种方式主要看重非理性。我国现代文学作品受古代文学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学者在创作时开始追求理性,从而产生了“懂”这种欣赏方式。随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了“反懂”文学,没有具体的形式和思想意义,由此产生了“反懂”的文学欣赏方式,这种方式和“懂”相反,主要是对非理性的追求。这两种文学欣赏方式是当前最基本的现代文学欣赏方式,也是使用最广泛的。

二、 文学欣赏方式

(一)我国古代文学欣赏方式

由于统治阶级的意志,中国古代社会封建,在思想上有许多的限制。文人在创作时往往会受到束缚,一方面是来自以往接触的文学内容,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的压力。长期的封建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压制,使得大多数能够长久流传的文字基本上是中规中矩的,没有过多越线的思想。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时,往往需要借助时代背景和环境的刻画。在表达文章思想内容时需要隐晦,采用比较委婉的方式。由此,古代文学欣赏方式需要透过文字表面,结合时代背景,作者境遇去深层次的挖掘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感情。

(二)西方文学欣赏方式

西方人思维模式是直线型的,对事物的看法喜欢直接表达出来。西方的认知模式是偏向于对事物的解释,看重实证分析培养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喜欢使用精确的描述,崇尚科学和理性。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可以通过文字直接感受到,会使用露骨的文字直接表达出来,作品内在逻辑也是十分清晰,文章流畅。区别于中国古代对事物的模糊描述,文字表达上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打造朦胧美。在欣赏西方文学时,就需要注意文章整体逻辑,理性分析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 现代文学及文学欣赏

中国现代文学存在各种形态,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古代文学和西方文学的影响,当前主要存在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存在主义就强调作品具备明确的思想意义,相反,许多意识流的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就是感觉主义的作者潜意识、无意识的表达,没有明确的思想意义。前一种作品具有明确的主题和思想意识,是在体现“懂”,而后者则不拘于文章结构形式,没有固定的思想表达意义。近代我国社会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开始了对科学和民主的追求。在文学创作上,作者大量的使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从不同的叙述角度出发,采用多样的抒情方式,通过灵活多变的描写手段构造作品的结构。这也促使在当时产生了大量的展现世界价值取向,体现当时文学潮流的作品。在我国,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现代文化是在“五四”之后才产生的,当时掀起的文化改革展现了对理性的追求,也由此形成了“懂”这种文学欣赏方式。在此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后现代文学则追求没有具体的思想意义的一种非理性表达形式。

文学欣赏方式往往会根据社会的环境,主流的藝术审美和文学潮流等因素而生成。我国现代文学主要有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这两大类,对作品思想意义的态度也使当前我国现代文学欣赏方式存在“懂”和“反懂”两种。自“五四运动”之后,社会开始推崇理性思维,在文学欣赏方式上也由此产生了“懂”的欣赏方式,用批判性的眼光来理性的对待文学作品。“懂”所代表的理性科学成为现代中国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被广泛普遍的运用在现代文学创作、文学评价和文学欣赏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创作思维已经融入了文学创作者的意识当中,成为文学作品评价欣赏的标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理性主义文学的兴起,开始大量的创作一些没有具体的思想意义的作品。并由于社会文学作品中传达出的一种非理性的文学观念,以感觉为主导产生了“反懂”的欣赏方式。

四、 现代文学赏析方式

(一)懂

“五四”期间学者创作了大量的文学批评著作,其中有使用到“懂”这一概念,此后,它也成了现代文学理论的一部分。尽管这一概念被大量的提及,但在这期间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作品中,并不存在将“懂”作为文学理论范畴来讨论的文章,更不用说探究是谁开创的了。在此期间人们大量的提倡科学和理性之后,“懂”的这种思想和思维方式就自然地融入了文学理论的体系中。许多学者在大量的使用这种思想的时候,并没有对“懂”这一概念的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懂”这种思想观念是在不断地对以往文学作品中的晦涩部分进行批评反对的过程中形成的。

“懂”这种欣赏方式要求作者在创作时注重对文章的逻辑性的要求,倡议直观的表达思想感情。在内容上要求对人物,环境,情节发展都要有较为明晰的阐述,追求理性,因果关系。在艺术表达手法上,更多的使用更为直观的表达方式,甚至通过人物的话讲出作者的观点表达出来。因为这种文学出现的时期较为特殊,文字难免露出锋利的一面,具有较强的批判性。也正是这样的表达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可以直接从文字上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使读者能够轻松的融入作品塑造的环境中,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理解作者的心境。

(二)反懂

中国传统文学中有许多体现着“反懂”这种思想表达的作品,古代作者会追求音韵上的美感,同时擅长使用模糊的表述手法。现代文学创作受此观点的影响,部分作品也存在对这种朦胧感的追求,在作品中并不会直白的将文学观点展现出来。同时,随着后现代文学的产生,他们追求在创作时采用象征、夸张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这和传统文学在表现时又有所差别。后现代文学虽然并不具备具体的思想意义,但却没有古代文学在选词上的诸多讲究,更加看重的是与读者在思想上的碰撞,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这种差异使得现代文学作品展现出来多样性。

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使得欣赏方式也出现了多样性,由于“反懂”文学的广泛传播,使得这种欣赏方式也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懂”欣赏方式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反懂”要求在欣赏作品时,不拘泥于文章形式,理解文学作品内涵,展现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主张摆脱束缚,实现多种思想的交流和融合,从而创造出更具影响力和广泛接受的思想。激发读者阅读时的情感,以便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思想的启蒙和美学的喜悦,这对现代文学的创作和接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 两种赏析方式的应用

从字面上也可以看出“反懂”是在“懂”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或者可以理解成它是基于“反懂”文学而产生的,代表着“懂”这种欣赏方式相反的概念。“懂”主要是对作品中的科学和理性的探索,而“反懂”主要是在激发读者思想感情上起作用。

“反懂”这种文学欣赏方式对文学的解释非常重要。欣赏方式是有文学作品产生的,但在欣赏作品时也可以采用相反的欣赏方式。“反懂”文学作品也可以进行逻辑性分析和合理性解释。也就是说,人们可以“懂”的欣赏方式一种“反懂”的文学作品。“反懂”的文学欣赏方法是具有超越性的,这种欣赏方式不仅适用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而且适用于传统主义文学作品。在文学欣赏中,重要的不是解释所获得的含义是否与作品本身的含义相匹配,而是文学作品解释过程中某种意识形态的启发和审美愉悦。作品本身其实并不需要在文学欣赏上存在价值,这些都是读者需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懂”文学鉴赏方法是在“懂”文学鉴赏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现代,它已成为越来越独立的文学鉴赏方法,并对文学的创作和接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代文学中有许多作品是读者看了之后并不清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但是却能从中获得满足感,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产生微妙的情愫。在这样的情况下,读者的“懂”与“不懂”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但这并没有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对“懂”和“反懂”这两种文学欣赏的基本方式以及理论基础深入的追问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品格及其复杂性。

六、 结束语

古代文学主要展现朦胧美,西方文学则是在追求科学和理性。我国现代文学受两者的影响较大,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出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文学。现代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内容上存在多样性,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并存,由此,在对文学欣赏时也存在着“懂”和“反懂”这两种文学欣赏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在文学作品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并且对文学作品的发展创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莹,蔡清.论现代文学欣赏方式及其理论基础[J].包装世界,2019(2):79-80.

[2]朱焱皊.新批论的理论、方法及其在文学欣赏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2008(7):80-81.

[3]石慧.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价值取向研究[J].神州,2017(19):75.

[4]馬龙潜.对当代文学理论体系哲学基础的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1(2):89-92.

作者简介:

谢代旭,四川省自贡市,四川自贡中国共产党富顺县委员会党校。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理论基础
现代文学传统问题及其当代阐释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探索
语境顺应视角下的鲁迅《故乡》的翻译
试论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反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