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方法初探

2020-09-12赵家瑞

教育界·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跨学科协同体育

赵家瑞

【摘要】运用全面育人的理念,积极探索小学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尤其要克服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关联不紧密的缺陷,通过跨学科协同教学的方式,为体育课程全面育人提高效益,打好学生走向社会、拥有健康人生的基础。在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协同下,挖掘出体育全面育人理念的价值,发挥这一理念的作用,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全面育人;跨学科;协同;体育

全面指的是全方位、多角度,育人指的是对学生的教育。将“全面”和“育人”结合起来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使育人效率更高。跨学科协同教学就是多个学科协调合作,共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在全面育人理念下,使用跨学科协同教学的方法来高质量地完成体育教学,让学生不仅能学到体育技能,而且能提升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等。因此,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就很有必要。以下从几个方面讲述如何进行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

一、在意识上:明确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的地位

首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明确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的地位。

1.跨学科协同可以消除体育与其他学科联系不紧密的缺陷

如今,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在体育课程中,教师还是更重视技能目标,而将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甚至社会生活的联系隔断了。体育教育不应只重视竞技比赛,也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育人。体育和育人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小学体育课程教育只能向综合化、统整化的方向发展,与德、智、美多方面相结合,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2.跨学科协同是图与课程综合性特征的体现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是由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组成的,这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身体练习可以实现各个方面的目标,所以不可以将体育与其他学科分开教学,这充分说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综合性。以身体练习为手段是体育学科独有的特点,可以将体育课程与语文、数学、艺术、劳动等多学科知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体育课程可以将课程内部和课程外部相结合,这也是体育课程综合性特征的体现。

3.课程之间的联系是体育课程跨学科协同教学的前提

在其他学科中含有大量的以体育为主题的内容,同时,在体育教学中也含有大量的其他学科的元素,例如数学元素、音乐元素、语文元素、美术元素等。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重视这种联系,并试着将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实现跨学科协同的目标。

二、发现价值:运用体育跨学科协同全面育人的功能

完成体育和其他学科的协同不能单纯地做整合,而是要交叉渗透。可以把体育和其他课程的协同定一个小目标,但是要给予这个教学方法足够的重视,充分挖掘和实现体育跨学科协同全面育人的价值与功能。

1.立德在跨学科协同

充分实现在体育中的德育,做到与学校德育协同。

第一,在“赛”中育德。体育比赛的结果非赢即输,但输与赢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比赛中养成规则意识:“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取胜,如何输得体面又有尊严?”

第二,用“星”育德。体育明星依靠自己出色的能力为国家赢得荣誉,他们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个类比,通过把“自己圈内的名人”推荐给学生的方式,把“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播种在学生心中。

第三,以“红色精神”育德。在语文和历史课程中有红军长征、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内容,将这些内容与长跑、障碍跑、投掷、跳跃等体育项目相结合,使学生树立不畏险阻、勇于拼搏、团结合作、自强不息的精神。

2.启智在跨学科协同

体育与智育是相互关联的,提高身体素质是能够改善学生智力活动的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体育课程和小学语文、数学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合部分,所以可以互相利用教学资源。举个例子,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中涉及很多儿歌,而在低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转化为儿歌。所以,师生可以一起编写儿歌,比如前滚翻动作就可以这样描述:“低头抱膝团紧身,变成一只小皮球,两脚一蹬向前滚,立稳站起我完成。”这样就将体育与语文相结合,使得教学资源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3.辅美在跨学科协同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要感受体育之美,如形态美、运动美、精神美,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培养学生发现体育美的能力、鉴赏和创造能力。所以,体育与美育可以结合起来,发挥出教育的最大作用。体育与艺术的跨学科协同是综合性的,啦啦操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将啦啦操当作体育和艺术课程相结合的重心,组建班级、校级啦啦操队。孩子们在节奏分明的音乐中,搭配服装、口号板、旗帜等道具,训练与展示跑、跳、托、举等组合动作,既体现了团队精神,又表现了艺术美。

4.育心在跨学科协同

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一般来说,田径比赛中只有一个冠军,其他都是失败者;在球类比赛中,总有一方是失败者。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竞技中体验失败,学会接受失败,从而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体育运动中,學生还要克服疲劳、寒暑带来的不适,战胜胆怯和退缩心理,培养勇敢的品质。教师要把体育学习作为对学生意志的磨炼。体育运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同学间友好相处,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使学生与伙伴一起平等、友好地练习与比赛,培养学生宽容、热情、友爱、合群的良好品质。

三、整合资源:改进体育跨学科协同全面育人的策略

想要实现体育跨学科协同,就要从教学内容入手,梳理整合体育与其他课程在教学内容上重合、交叉的部分,以协同的内容元素作为中心,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1.有机渗透法

将语文、数学等多门学科与体育教学的内容相互渗透,以化整为零的方法完成教学,称为有机渗透法。例如在小学高年级弯道跑教学中,教师只是提醒学生在经过弯道时身体要向内倾斜,跑速越快身体向内倾斜的幅度越大。小学没有物理课程,很多学生只是照做,并不清楚这样做的原理。但是在采取有机渗透法教学后,结合物理现象渗透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初步理解物理中的“向心力”“离心力”等概念,了解“人在弯道跑时会产生离心力,而人体倾斜会产生向心力,两者相互抵消,才能提高弯道跑的速度”的物理原理。学生在了解到这个原理后,可以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弯道跑的学习质量。

2.任务驱动法

由于跨学科协同教学具有很强的情景性,学生是在某一情景下去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所以任务设计和驱动可以极大地促进跨学科协同教学。体育老师在教学时要以体育为中心,同时要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学生的真实诉求以及现有的教育资源,综合设计出探究性任务系列。

长跑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好开展,长跑过程枯燥、无趣,还要考虑学生的体质因素,家长、教师、学校方面都不想进行长跑教学。但是,长跑是锻炼学生体质的一个最优方式,学生不进行体育锻炼,体质就会日趋下降。科技与体育相结合的“定向越野”项目可以把“野外”的乐趣带到长跑锻炼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教师设定“了解10位具有影响力的科技人物的家乡在何处,在上课前在校园内设置好10位人物的家乡分布点。课堂上对每组同学规定不同的次序,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者获胜。”这样把长跑的枯燥无味变成定向越野的有趣,学生按照地图在校园里积极奔跑寻找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长跑,既锻炼了体能,又了解了这些人物。科技体育的任务主题还可以是拯救濒危动物、了解历史事件、找寻文化遗迹等。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若干个学习活动来学习,改变看似单一的体育课堂教学,实现跨学科教学,落实全面育人的课堂教学理念。

3.主题统整法

从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确定主题,然后与其他课程的相关学习相整合,形成主题统整式学习。这种协同的关键在于需要设定具有一定深度的主题。大多数情况是由体育教师按照学科内容提出课程主题,其他学科教师负责协同参与课程设计与实施。主题统整式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与运动相对应的技术方法,提高技能水平,提高身体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验群体学习的乐趣,学会尊重和关爱弱小伙伴,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结语

体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需要一生践行的精神,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也不光是为了娱乐,而是希望在体育教学中立德、启智、辅美、育心。通过有机渗透、任务驱动、主题统整的方法来实现跨学科协同教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健全发展的人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希望通过跨学科协同教学的方法使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曹忠.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J].中小学管理,2019(11):22-24.

[2]倪秀海.安徽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研究——以安徽寿县农村小学为例[J].滁州學院学报,2018,20(04):118-123.

[3]许秋亚,董青.欧盟成员国体育课程改革新思路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8,40(11):58-65.

[4]夏浩钧.定向运动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2):90-94.

[5]沈建峰,巴登尼玛.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趋势的冲突与契合[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03):108-118.

猜你喜欢

跨学科协同体育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2016体育年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我们的“体育梦”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