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讲故事”技能训练中“循序渐进法”的应用

2020-09-12李晓晶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技能训练学前教育专业讲故事

李晓晶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讲故事”技能教学中存在的缺乏专门的教材、教学课时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对讲故事兴趣不高、学生语音基础薄弱等问题,从教学安排、实施顺序和过程论述“讲故事”技能训练中“循序渐进法”的具体应用,并提出应用“循序渐进法”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讲故事 技能训练 循序渐进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B-0129-03

“讲故事”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对幼儿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幼儿园教师,“讲故事”是一项必备的、基本的从教技能。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故事”能力训练也日益被重视,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在学校系统地学习“讲故事”这项技能,以便更好地为走上就业岗位做准备。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讲故事”技能教学现状

笔者对钦州、北海、百色、宾阳等地的 6 所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并将学前教育专业“讲故事”技能教学现状汇总如下。

(一)教师“教”的现状

1.缺乏专门的教材。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讲故事”技能训练包含在幼儿教师口语课中,并未开设专门的“讲故事”技能指导课。既然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那就必然很少开发专门的教材。调查显示,6 所学校都没有专门的“讲故事”教材,都是根据《幼儿教师口语训练》等幼儿教师口语课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开展指导。

2.教学课时不足。多数学校将普通话训练指导合并到幼儿教师口语课中开展,幼儿教师口语课学习内容包括普通话训练、幼儿教师口语、“讲故事”技能指导等,内容较多,综合性强。“讲故事”虽为幼师的基本技能,但在幼儿教师口语课中极易被忽视,课时严重不足,被调查学校中,多的安排 10 个课时,少的仅安排几个课时。

3.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首先,教师通常以课本内容为依据进行照本宣科的讲解,讲解完后要求学生练习并适当展示,缺乏朗诵、演讲、表演等方面的专项培训,没有持续的训练过程,学生难以掌握“讲故事”技能。其次,根据调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讲故事”指导还是在教室进行,停留在教师讲授的模式,没有丰富的视频案例可用,也没有语音室、小型多功能厅等实训室、场地以供练习,教学手段单一。

(二)学生“学”的现状

首先,学生对“讲故事”兴趣不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清楚“讲故事”在幼儿园岗位工作中的重要性,因而不能激发学习主动性。其次,学生语音基础薄弱,讲、演故事技巧运用能力弱。所调查学校的学生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整体普通话水平较低,平舌、翘舌不分是整体存在的问题,多数学生运用普通话有自卑心理,讲故事拘谨胆怯,放不开。同时,讲故事停留在“背故事”的层面上,不能运用重音、停连等语言表达技巧;不能灵活运用态势语做到讲、演结合,“讲故事”时表情僵硬,目光呆滞。

二、“讲故事”技能训练中“循序渐进法”的应用

“循序渐进法”即按照认识的规律,在一定的课时内逐步指导学生并要求学生课后自主训练,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技术、技能。作为一项语言技能,“讲故事”中包含了节奏、重音、停连、语气语调等技巧,如果缺乏前期的铺垫训练,那么学生很难掌握“讲故事”的技巧,而“循序渐进法”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循序渐进法”的教学安排

“循序渐进法”实施时间以一个学期(19~20 周)为标准。如果开设有专门的“讲故事”指导课,那么可以理论结合实训按步骤实施“循序渐进法”。如果没有开设专门的“讲故事”课,则在幼儿教师口语课教学过程中插入“讲故事”指导内容。即每节课在教师讲完课程内容后,用 15~20 分钟以“循序渐进法”指导相应内容。但相比专门的“讲故事”指导课,难度、深度上都要降低。组织形式上,以 6~8 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

(二)“循序渐进法”的具体实施

“循序渐进法”可按照绕口令—儿歌(歌谣、诗歌)—肢体语言训练—看图讲述—儿童故事讲述的顺序实施。具体的进度安排如表 1 所示。

1.第一步:绕口令(2 周)。绕口令是语言训练的好教材,练习绕口令既可以纠正声、韵、调存在的问题,又可以使头脑反应灵活。第一周以训练声、韵、调为主,尤其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平翘舌声母,可练习《三山撑四水》《四十四,十是十》等绕口令。第二周以气息的练习为主,用气自如、吐字清晰、口齿伶俐是口语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数枣》《数红旗》等绕口令都是很好的訓练材料。训练前,老师先进行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示范和讲解,然后指导学生练习。

2.第二步:儿歌(2 周)。前两周打下了一定的语音基础,第二步就可进入儿童歌谣环节。儿童歌谣在学龄前儿童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主题单一,易懂易记,节奏感强,富有童趣。第一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训练语气语调起伏变化。以复旦大学出版社相关教材为例,河北童谣《白石塔》可训练学生的声母b、t的吐字辨音,提高口语能力和思维的敏捷度;北京民间童谣《七个阿姨来摘果》不仅有顺数的一到七,而且有倒数的七到一,声韵、形象、节奏都很美。第二周,训练学生的重音、停连,培养语言美感和童趣性。可采用的儿歌有《小弟和小猫》《小熊过桥》等,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背会,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

3.第三步:肢体语言训练(4 周)。肢体语言包括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目光语,它起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作用,是口语表达的重要辅助手段。“讲故事”是一门讲、演结合的有声语言艺术,眼神、表情、动作设计都要根据故事内容做到自然得体,形象贴切。所以,第一周,要指导学生全面地学习肢体语言的基本要领,为讲故事肢体的运用做前期准备。熟悉基本要领后,结合之前练习的儿歌进行训练,做到讲、演结合。以金波的《雨铃铛》为例,这首儿歌主要描述春雨像串串铃铛,不仅形美,而且声美,节奏感强且押韵,读起来顺口,且适合肢体表演。另外一首是徐浪的《秋》,简单易上手,适合第一周训练。第二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 5 种动物,根据动物的特点创编儿歌,并设计相应的肢体动作,下次课进行展示。第三周,增加难度,可练习儿童诗歌《小弟和小猫》《小熊过桥》的编排讲演。第四周,针对学生呈现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要求学生继续改进。

4.第四步:看图讲述(2 周)。看图讲述是讲述者通过对画面的观察进行口头创编故事并讲述,所讲内容可以是图上看到的,也可以是由图上的内容联想到的,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理解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讲述过程中,学生讲述的语速、语气语调都得到练习,为“讲故事”做进一步的准备。第一周,指导学生分析图画观察顺序、主次、细节、整体性;了解把握故事的要素、设计故事情节、展现角色形象、口语化效果等讲述技巧。第二周,实战练习,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图画,训练学生的讲述能力。

5.第五步:讲故事(6 周)。通过前面 4 步的铺垫,就可以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展开综合训练,即正式进入“讲故事”训练。第一周为理论指导,指导学生认识“讲故事”的概念、意义以及如何恰当选择故事。第二周仍是理论指导,指导学生修改故事、背诵故事的技巧。第三周为语言表演技巧指导,以简短小故事为例进行不脱稿的技巧训练。第四周为肢体语言表演技巧训练。第三、第四周都可以以《小壁虎借尾巴》《狮子打喷嚏》为例。第五、第六周为综合训练,即对作品进行整体训练,可以以《猴吃西瓜》《爱美的小公鸡》《老虎拔牙》《我的幸运一天》等经典故事为训练素材。

三、应用“循序渐进法”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没有系统的、完整的活动设计,很难达到目标。因此,教师要设计好配套的指导方案,按照“循序渐进”的内容设置,做好活动设计。每节课都要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按目标指导学生完成。完成后予以评价反馈并布置作业。

第二,做好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及时有效地检查学生课后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技能掌握情况。

第三,如果教学案例和视频学习范例少,则不能满足学生模仿的需求,也不能给学生提供参照的依据、标准。对此,教师应建立案例素材库,搜集如下素材:教材中配套的案例,自己收集的好的视频、音频,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中采集到的学生优秀案例,技能比赛获奖学生的优秀案例,教师自己示范的案例。

第四,充分利用资源,合理使用实训室。口语课的教学综合性较强,教学方式也应多样化。“讲故事”技能的指导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场所,如小型多功能厅、语音室、仿真教室等。在实训室上课,既营造了课堂氛围,又给学生提供了练习的场地,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高。

总之,“讲故事”技能训练是一个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表达能力、情感表现力等的培养,它的训练必须建立在普通话、幼儿教师口语、儿童文学等内容学习的基础上,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循序渐进法”,是一种有规划的系统性的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由易到难,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讲故事”的技能。当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要系统地开展好“讲故事”技能训练,各校还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发校本教材,合理设置课时,提升教师素养,才能达到训练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素珍.幼兒教师口语训练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宋祖荣,谭 晖.幼师口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

[3]李 莹,肖育林.学前儿童文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卞成林.普通话培训与测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5]莫华清.中职学前教育讲故事考核标准与培训策略研究[J].文学教育,2019(8).

[6]康 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绘本讲述技能训练策略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讲故事技能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2018B057)。

【作者简介】李晓晶(1978— ),女,籍贯陕西,本科,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语言领域。

(责编 王悦之)

猜你喜欢

技能训练学前教育专业讲故事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讲故事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