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能力的中职助产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0-09-12李俭
李俭
【摘 要】本文阐述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内涵,提出与行业专家联合调研明确助产专业的核心能力,据此构建包括人文素养知识模块、职业基础知识模块、职业能力知识模块、职业能力拓展模块在内的助产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并从整合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考核方法等方面论述基于核心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践。
【关键词】中职助产专业 核心能力 模块化课程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B-0069-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指出,中职学校应当着力与公司机构协作配合,共同开发、设置课程,基于技术行业及岗位的任职需求及规定,参考有关的从业资格标准,变革课程系统,调整教学内容。伴随医学模式的改变、经济增长以及国民生存品质的改善,助产士的知识、技能结构等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助产专业的课程体系忽略了从业经验的获取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直接的实习机会,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行业及岗位对该专业学生理论、技能以及综合素养的要求。本文分析助产专业核心知识能力结构及相应模块划分,探索突出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策略及应用,以期为更好地开展中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一、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20 世纪中后期,模块化教学传入我国,并在工程教育专业中有了一定的应用。2005 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着手实施面向应用型人才培育的模块化课程系统变革,以改善长时间以来高校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各成一派且各行其是的状况。模块化课程体系与现阶段的专业课程体系相比,最为明显的差别在于它冲破了学科理论的限制,将理论拆分后划分到不同的模块当中,而将学生短期内不会使用到的理论知识加以简化,进而切实使理论服务于实际操作、知识服务于技术和能力。
对以技能应用型为核心能力的助产专业来说,模块化课程是将助产专业应开设的课程对应职业岗位要求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一部分作为一个模块,所有模块按照助产士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最后形成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技能拆解作为框架,创建模块及模块组合,以专业实习为中心组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二、基于核心能力的助产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一)与行业专家联合调研分析助产专业核心能力
国际助产士联盟(ICM)对助产士核心能力的界定是:在助产教育及实践背景下,该行业从业者足以担任岗位工作所需具备的知识、专业行为以及专科技能的综合能力。助产专业核心知识技能结构以及相关模块细分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立,是确保培育高品质、高素养助产人员的基本前提。笔者邀请校内外的护理(助产)专家,就助产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调研与探索,依托谨慎周密的市场调查了解从业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能力及素养,应用 Delphi 法进行专家问卷咨询,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修订)》和国际助产士联盟(ICM)建议的助产士核心胜任力标准,采取合作设计分段实施的原则,以助产士岗位需要为培养目标,构建基于调查的助产核心能力模型,从而确定基础护理能力、助产操作能力、产科相关能力等助产专业三大核心能力。其中,基础护理能力包括护理物品准备能力,常规护理操作技术能力和人际沟通、人文关怀能力;助产操作能力包括正常分娩顺产的全程常规处理能力和准确判断难产、协助医生处理难产的能力;产科相关能力包括对孕妇实行产前检查能力和产后进行产妇产褥期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的能力。
(二)根据核心能力对助产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整合
模化块教学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模块化课程是根据每一个专业工作领域(岗位)基于工作任务分析形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以课程模块为基本单元的组合体,通常是基于岗位诉求及规定,对从业能力展开细分,紧接着以各方面的从业能力为中心重整教学内容,得到数个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以支持该项职业能力的知识、素质和技能为核心进行课程的优化组合,以增强其实用性与针对性。笔者依据助产专业的三大核心能力对课程系统展开模块化整合处理,创建以培养助产士核心能力为中心的助产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相应的四大模块,即人文素养知识模块、职业基础知识模块、职业能力知识模块、职业能力拓展模块。具体如图 1 所示。
三、基于核心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践
(一)整合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基于中职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学校将思想品德、人文科学、体质训练与专业教育进行充分融合,遵循“实用、够用”的准则,重新设置课程,有效对接行业要求与专业教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优化了助产专业的课程结构,对一些文化课和基础课进行压缩,增加职业道德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知识,同时融入助产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科学整合临床专业课程,将护理综合技能改为助产综合技能训练,突出助产专业特点和课程实用性,增设助产临床问题与研究、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整合后的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助产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充分了解助产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合理构建个人的外延知识,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助产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助产专业模块化课程教学主要推行项目教学法,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是以经历项目全部过程的方式展开的教学,其目标在于,在课上将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效融合,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其应对现实问题的整体能力。教师基于临床操作过程确定项目主题或者实例,重点围绕孕产妇,将有效处理现实问题作为主要目标。助产技能是该专业的核心能力,学校基于该专业技能培育的要求以及临床操作需求,在整理实践项目之后,得出三方面的任务:产前检查技术、产时助产技术以及产后护理技术。各个项目均对应一个或者数个实例,在与学生一同展开全面讨论之后,最后确立所需达成的目标以及详细的任务。实验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准则分为若干个小组。各组搜集、梳理并剖析所获得的资料,然后依据临床操作过程确定项目程序和步骤,再按步骤,以角色扮演及轉换的方式进行助产实践和训练。最后各组成员经内部讨论之后,陈述此次的心得与成果,教师依次给予指点和评价,表现优秀的提出表扬,表现欠佳的及时指点,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除项目教学法外,在教学过程中还积极践行病案分析法、临床情境教学法、PBL 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基于各个模块对应课程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教师在授课中通过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让授课内容更加鲜明,更直观易懂,不但消除了因为理论教育未结合实际而使学生感觉单调无趣进而对学习产生抵触的问题,而且使教学具备更强的实用性及目标性,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形成不惧困难、追求上进的精神。
(三)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助产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以能力培育作为根本目的,联系中职助产专业岗位的特征,创建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实操教学的同时,设立相应的实验环节,进而构建集合课堂教学、讨论小组、课内实验、开放实验、参观具有代表性的实例等的立体教学方法。本文基于对临床案例的探讨,以此为主线依托数字化技术将这些案例引入课堂中,全方位展现这些案例的临床特点,使学生获得更加完整、连续的信息,进而具备临床思维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常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更好地培育实操能力,不仅能够提升自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且可以培育应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考虑和探讨新问题,建立立体的思考模式,进而更加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并且学会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处理现实中的问题。
2.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实操和领会操作要点,以提高其亲手操作、识别问题、剖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教学(RPT)、情景模拟法教学、PBL 教学及小组合作教学,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实训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教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分析案例,真实演绎案例的效果,表演者需要准确地理解案例中的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教师在其中扮演协助、辅导的角色。运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指明方向,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凸显主体地位。
3.编写合适的实训教材。中职卫校教学材料的特征表现为“以就业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诉求为基准”的卫生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教材突出助产专业特色,落实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精神,本着“实用、够用”原则,编写出能反映本专业技能特点、体现行业与地方特色、突出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教材《母婴常见临床综合实训教程》《母婴常见临床案例学习指导》《临床护理综合实训》,为助产专业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4.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玉林市卫生学校是广西职业教育助产示范特色专业以及实践培训基地,学校改善了助产专业传统的实训场地格局,建设了与临床妇产科实际高度一致的“妇产科仿真病区”,为助产专业学生提供仿真的专业实践环境和工作条件,更好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生能在“学中做”和“做中学”,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实训场所与岗位情景的结合、素质培养与岗位要求的结合。构建院校联合培养机制,在院校合作委员会的领导与指导下,与玉林市妇幼保健院、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等医院进行深入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依靠学校附属医院和各教学医院高品质的资源,建立工学结合的桥梁,有效激发实训中心技术专员的教学热情。立足本地区,辐射广东,积极开辟新的助产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尤其是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区域将二级以上医院纳为实训基地,不仅使学生获得现代化的领先技术培训,而且为其今后就业铺平了道路。
(四)改革考核方法
课程教学的考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笔试,对于实际操作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应当适时做出调整,采用最为合适的考评方法,如小组配合、分小组答辩、现场操作测试等。将理论部分的考查与实操部分的考评有效融合,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剖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如“母婴常见临床综合实训”“母婴常见临床案例”“临床护理综合实训”等内容应当作为课改的重点,采取笔试、实操考查以及职业资格考试相融合的形式,课程成绩分为理论和实验操作两个部分,对这两个部分展开综合考评。
综上所述,模块化课程体系突破了以往助产专业学科系统化的限制,以“实用”为根本目标,弱化不同学科间的边界,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助产工作情景为载体,突出助产岗位能力;以学生为主要参与者,专注于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帮助其形成规范操作的意识,按照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阶段,有目的性地设置中职教学内容,将思想品德、人文科学、体质训练与专业教育充分融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可以在助產专业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廖俊杰.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综合素质[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1).
[2]顾春怡,武晓丹,张 铮,等.助产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1(4).
[3]郭桂芳,孙宏玉,朱 秀.我国助产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0(7).
[4]唐 英.模块化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5]丁凤云.医学职业教育立体式教学结构模式初探[J].高教研究,2007(3).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基于核心能力的中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17A056)。
【作者简介】李 俭(1969— ),女,汉族,籍贯广西北流,高级讲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卫生学校,医学教育研究室主任、教务科副科长,研究方向为卫生职业教育与管理。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