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验中融入理论教学的方法分析

2020-09-12王徐娟

考试周刊 2020年77期
关键词:数学实验融入数学课

摘 要:在“做中学”“学中做”两者的相互作用下,学生的思维品质会进一步提高。而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因此对信息量较大、较为枯燥乏味的数学信息难以理解与接受,教师若是在数学课中融入数学实验,便能很好地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文章就将数学实验如何融入理论教学,提出相关见解及策略方法。

关键词:陶行知;数学实验;数学课;融入

古代数学家欧拉曾经说过:“数学这门学科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小学阶段的数学实验是指借助一定的实物或道具,对实验素材进行数学化的操作,进而建构概念、探索规律、验证结论、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分析总结。在数学实验的实施过程中,学校需要为学生的数学实验教材投入资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教师要正确地指导学生们展开探索性的实验活动,经历数学化的实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那如何在课堂中融入数学实验,并让学生在数学实验中收获知识、发展能力,便以《认识千克》一课为例,谈谈一些想法。

一、 理解教材脉络,明确课程目标

理解教材横向、纵向的编排,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实验,是开展数学实验最好的脚手架。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第一要素,而制定合理的实验目标则是完成一个实验的第一要义,也是衡量一个实验成败的标准。本课学习质量单位,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获得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曾经借助支架比较两个物体谁重谁轻,初步感受了“物体的重”。本课就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并带领学生通过各项操作实验活动,丰富学生对于“千克”的认识,并建立“1千克”的表象认识。

二、 结合理论教学,制订实验方案

数学实验方案是否逻辑清晰、步骤是否正确合理,这会直接决定一次数学实验的结果。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实验前制订好行之有效的实验计划,这样学生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才能明确地知道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的内涵、清晰实验中的每个步骤,促使学生自主展开实验,不仅达成实验目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生活中。因此,教材中也创设了趣味横生的生活问题情境,两袋形状与大小都差不多的食品,问“这两袋食品中,哪一袋重一些”,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者用秤称一称。然后提问:“比较两个物体的质量时,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手掂,什么情况下可以用秤称?你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秤?你会读秤吗?怎么读……?”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想去称重的兴趣,从而自然地提出实验的猜想:“什么物体的质量大概几千克?”之后组织学生们通过相互讨论的过程,并结合科学教师提出的建议,制作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以千克为单位的物体的质量。

实验目的:什么物体的质量大概几千克。

实验对象:各小组所带物品,可以是红枣、苹果、橘子、白菜、萝卜等水果或蔬菜,以千克为单位的秤。

实验方法与步骤:小组合作,先用手掂一掂,感觉两样物体质量的轻重,再用秤称一称,称完再掂一掂;当两样物体的轻重无法用手掂出时,直接去称量,称完再掂一掂。

实验记录单:将统计到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单。

三、 重视过程管理,助推实验成效

陶行知說:创造的教育是怎样呢?就是“以社会为学校”“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彼此之间,很难识别的。社会是学校的另一所大学,学校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我们要重视学校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与社会沟通的桥梁,这样才能真正地与社会沟通。这种围墙不是真的围墙,是各人心中的心墙。每个人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态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创造精神,深化数学内涵,加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而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往,思想启发都可以唤醒学生的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进一步发挥其创造能力。

实验的实施过程是整个数学实验的核心部分。学生估计和称量占去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学生的实验激情很快退去,学生的实验毅力不强,学生的思考停滞不前,数学实验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只有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数学实验就能有效开展。实验过程中,教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提醒及时记录实验情况,收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心得,从而推进实验的进程。

(一)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知识、经验与兴趣都有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最易产生思维碰撞,产生讨论交流。因此,教师便可以了解到的班级的整体水平,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使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具有各自的代表性,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培养其合作意识。因此,在明确了实验目的之后,将每小组分为4名学生,有的小组成员负责称量读数、有的小组成员负责放拿物体、有的小组成员负责数据的记录,有的小组成员负责沟通交流。这样具体的分工,学生们的实验过程将井然有序,实验结果误差会尽量地减少。

(二)实验记录单,填写上交

实验记录单是实验过程中数据收集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督促学生填写实验单,让学生有一种任务感,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开展数学实验的积极性。同时,在数据的记录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不同数量的物体的质量可能存在异同,从而能强化学生开展实验的兴趣和动力。

四、 分享实验成果,提升实验价值

(一)经验类分享,积累数学实践经验

小组分享成果,汇报交流叙述实验的过程,这也是保证实验有效推进的一种方式。由于各小组同学所带的物品有所不同,其称量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因此分组汇报交流,对于全班同学来说便有多种素材的积累。让学生在辩论中经历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不断发现、否定再发现的探索过程,深入挖掘知识与方法的联结,领悟不同表达形式的共性,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数学思考,也帮助学生养成深度数学思考的良好习惯。

数学实验,除了要得到具体的实验结论以外,学生在此实验过程中收获不同的经验。因此,在最后的总结交流中,学生分享的不仅是相应实验的经验,而且要分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进行了内化,真正将经验进行了积累。

(二)数学化分析,提升数学能力

数学实验完成后,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领学生对实验观测的数据结果或现象进行分析,以证明前面的猜想或假设。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孩子,很多大人对于一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几千克的认识也是模棱两可的,大多数是停留在称量的层面,原因就在于缺少对于数据的分析。只有将这些大量的数据进行对比,进一步的感知,方能增强估计能力。

五、 课内外相结合,检验实验效果

陶行知说:教育可以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我们要在实际生活中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释放自己的内心,学习永无止境,拿整个的生活去解放偏狭的生活。我们要把鸟放在林子里,而不是将它关在笼子里。因此,在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应该放在生活中去实践并检验,从狭隘到广阔,从字面到手脑相长,从耳目到身心。只有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回归本真,这才是“生活即教育”的根本。

短程实验、中程实验和长程实验是数学实验的三步。一节课内完成是短程实验;几节课时间,不超过一周是中程实验;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是长程。因此,很多数学课中只存在短程实验,而有的短程实验也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再实验,方能巩固实验效果。

对于千克的认识,让学生只停留在一节课中去實验是远远不够的,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性十分广泛,因此,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外的实验,让学生带上秤,真正去超市、去菜场等等生活场所,尽可能多地去估计,去称量,去积累,这样才是将数学落实到生活实处。

六、 小结

将数学实验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陶行知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人。”

确实,数学实验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常见,让儿童将数学“做”出来,不仅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但是将数学实验和课堂教学巧妙融合也是任重而道远,因此,数学教师更应该不断将自身的各项教学基本功打扎实,需要不断地去思考,不断地去创新,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时代对小学教育、基础教育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努力将数学实验成为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创造性思维的有力途径,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之中获得益处。

作者简介:

王徐娟,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

猜你喜欢

数学实验融入数学课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有趣的数学课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网红”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