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高段学生数学提问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9-12赵文琦

考试周刊 2020年77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策略

摘 要:在小学高段学生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给同学们创造提问机会、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问活学生创新的思维,才能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提问习惯和能力;策略

喀麦隆谚语中提出“提问问题的人终将会得到他所要的答案”。小学高段学生数学提问显得尤为的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教会学生如何提问,给予同学们提出问题的机会,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 创设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好奇心比较强的阶段,在课堂上应该是积极回答问题,不明白的问题及时提出,其实在实际教学中正是恰恰相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为什么呢?在笔者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是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有畏惧心理,不敢提出问题。二是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担心提出的问题不被老师重视,遭到同学或老师嘲笑。三是有些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同学,其实有好多的问题不明白,需要提出让老师帮助解决,但是这类同学往往担心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比较基础,其他同学都会,只有我不明白,提出问题后伤自尊心。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与能力时,首先需要打消同学的顾虑,根据授课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敢于提出问题。对一些比较内向的同学,提出问题时比较紧张问题表达不清楚时,教师应该给予鼓励的语言缓解同学的紧张情绪,使其不必那么紧张,能够再次清楚地表达问题。对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的同学,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引导其提出不懂的问题。其次,教师应该给同学们树立提问题的榜样,使同学们放下紧张的情绪,积极提出问题。同学们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当同学们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就会有勇气下次再提出问题,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勇敢说出不明白的地方,让同学明白躲避问题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消除同学们的紧张、自卑心理后,同学们才能敢问。

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观察物体”(人教版)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引入联合多媒体教学,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观察到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图形的形状,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摆一摆,通过观察、想象、验证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立体的图片,如汽车、动漫人物等,利用特效使图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让同学们观察图片的变化,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变化?通过多媒体的介入,同学们不再那么拘束,开始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此时教师可以给予总结“我们要了解这个物品,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通常我们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物体呢?”此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举手回答,有些同学回答“正面、侧面、上面”等等。还可以教师利用多媒体放一张立体图形,让同桌之间协作或自己动手摆一摆,再让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利用黑板粘贴出观察到的图形。教师问“谁的观察结果跟这位同学的一样?”学生们应该纷纷作答。这样的上课形式可以让同学们自主、开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给予同学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们感受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同学们就没有那么拘束,也勇于提出问题。

二、 创造提问机会,让学生“常问”

为培养同学们数学提问习惯和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案中设计提出问题的机会,才能使同学们有常问的习惯。有些教师只是一味地自己在讲台上讲课,没有与同学们互动,与同学们没有更好地交流,也没有给予同学们提出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同学们都形成了不发言、不动脑、不提问的习惯,同学们只是一味地在“听课”,这样同学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一整节课的时间,最终造成同学们不善于思考,不懂得怎么提出问题,导致同学们学习能力下降,数学成绩不能有很好的提高。为了能夠让同学们“常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课上分析有价值的问题、带着问题引向课外。这么一来同学们的“问题意识”逐渐加强,有效提高同学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三角形”(人教版)一课时,在课前可以让同学们找找生活中哪些日常用品或者建筑中应用到了三角形的特性,并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为什么它叫做三角形,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在书中自己找到答案,有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到“问题本”上,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2到3个认为本节课比较重要的问题或者自己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在课上教师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可以分组协作,交流各自的问题,确定重要的问题,由同学们提出,教师根据重要问题进行解析。随着在课堂上教师针对性的解答问题,同学们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其实在解决了一些基本的问题后,还蕴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同学们三组数据(一组:2厘米、3厘米、5厘米,二组:2厘米、2厘米、2厘米,三组:3厘米、4厘米、5厘米),让同学们分析、自己动手拼一拼哪组数据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哪些不能拼成三角形,同样是三根小棒为什么拼不成三角形,同学们在课下开始从课本上、网络寻求信息,通过多资源的学习,那么课外的一些知识就成了学生“常问”的来源。

三、 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让同学们会问,是提高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分析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让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的过程。教师应该教会同学们问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提问一些水平较高的问题,学生往往会模仿老师,在潜移默化的模仿老师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发现问题的思考方式,提高问问题的质量。二是,教师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让提问没有了它的价值。三是,指导同学们不要一有疑问就提出问题,有疑问时同学们之间进行讨论或者自己钻研查找工具书。如果经过讨论或思考后还是没有解决,这时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一来,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没有那么肤浅,提出的问题比较有代表性或指导性。四是,要强化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如果同学们表达问题时表述不清楚,这说明同学们的思路不清晰,需要认真思考后重述,这样不仅可使问题明朗化,还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为什么?”“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你认为哪个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你能总结出这类问题的答题方法吗?”教师应用这种方式提问,可以使同学们潜移默化地把学习的内容深入化,让同学们更深入的突破教学难点重点。

例如:同样是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人教版,第105页,题目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从这类题中,教师就可以让同学们分组相互交流,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一定时间的交流讨论后,各组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教师可以请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提出“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或者“你为什么这样做,想法是什么?”等等开放性问题,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让同学们发现原来一题有多种思考的方法,让同学们潜移默化的发现问题的思考方式,让同学们认真思考、总结、分析后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

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0页,刘老师为学校采购了下面的体育用品(足球66元、篮球113元、排球87元、乒乓球34元),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师可以根据这类型的题目,让同学们提出更多的问题作答。锻炼同学们会提出问题的思维能力,在通过不同的解题方法,发现运算定律,还可以让同学们说说自己为什么那么计算?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找到简便的答题方法,还可以提高同学们提出问题的兴趣。

四、 扎实训练思维,让学生“能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同学们提供提问的时间和机会。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到这点,备课时要给同学们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同学们有时间去思考、探索,使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这样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把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到“问题卡”上,教师在课前收集卡片,并进行总结、分析,更有针对性的备课。这样既弥足了课上时间不充足,还可以让一些比较内向或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同学得到更好的指导,让他们有提出问题的机会,而从中得到锻炼,更有效地提高同学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第110页,第一题,马路一边栽了25棵梧桐树。如果每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在这道题解答过程中,同学们之间可以协助合作,把植树问题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解答,各小组同学把答案汇总后,由一名同学进行解答,教师可以从同学们的解答的过程中,总结出同学们的解题思路,给予指导,教师指导同学们从不同的方式解答问题,让同学们感知到,其实学习到的新知识点更便捷的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同学们思维能力,多方面的提升小学数学的素养。

又例: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面积这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让同学们找找家中哪些用品是平行四边形,使同学们在认识学习平行四边形后学以致用,随后教师再进行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解决问题,还可让同学们参与到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思维活跃,才能问出问题。

五、 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和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在提问、思考、总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探知欲,因此,教师应该创设不同情境教学,使同学们对数学感兴趣,加之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性,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敢问”“常问”“会问”“能问”,从而达到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小学高段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荫彬.小学生数学提问习惯和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19(25):155-156.

[2]陈世华.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9(25):29.

[3]郇瑞娟,崔钰晗.浅析如何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J].新校园,2018(11):39.

作者簡介:

赵文琦,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数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探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业设置在小学高段数学中的有效性分析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