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本田管理技术要点

2020-09-12何亚玲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25期
关键词:幼穗缓苗水层

何亚玲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水稻生产占有重要的比重,吉林梅河大米更是远负盛名。本人根据多年的指导生产经验,总结出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栽培管理方法,各地农户可以借鉴应用。

一、精细整地:采用1年翻耕、3年旋耕的翻、旋结合法交替进行。旋耕虽有很多好处,但也有不足之处:(1)耕层浅不利于土壤熟化和培肥地力,而且水稻根系发育浅,不利于吸收利用深层土境中的养分;(2)杂草根茎和种子集中在土壤表层,萌发集中,如不及时处理,有草荒危险;(3)耕层过浅时,根荐留在土壤表层或表面影响插秧作业,不利于水稻后期发育。延续旋耕优点,避免旋耕缺点,应旋耕与翻耕相结合。一般的经验是连续旋耕3年后1年翻耕一次较为适宜。翻耕深度以12~18cm为宜;旋耕深度12~15cm为宜,粘土可适当深耕,砂壤土可适当浅耕。耙地前5~7d泡田,耙地要在插秧前2~5d内进行,耙地后应达到寸水不露泥,也可同封闭灭草同时进行。

二、机械插秧:水稻确定机械化插秧适宜期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根据安全出穗期确定插秧期。水稻安全出穗期间的气温在25~30℃之间最适宜,超过35℃和低于21℃对开花授粉不利。出穗后要有足够的有效积温保证安全成熟。根据上述要求和多年生产经验,我吉林省稻区安全出穗期都在8月上旬高温季节。(2)插秧时的温度条件。一般情况下,水稻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4℃,泥温13.7℃。叶片生长温度为13℃。要稳定通过根系生长起点温度后开始插秧。(3)保证有足够的营养生长期,中期的生殖生长期和后期有一定的灌浆结实期。要根据当地的主栽品种生育期及其所需积温量安排插秧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秧龄达到3.5~4.5叶即可移栽,最好在5月末以前结束移栽。机械化插秧移栽密度为:30×15~20cm,每穴3~5株。插秧尽量做到不漏插、不重插、保证穴苗数,深浅一致。

三、测土施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适量有机肥。氮、磷、钾施肥比例应为1:0.5:0.5,施肥总量依据地力确定。(1)底肥:耙地前适量施用优质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同时配施化肥,每公顷肥料总量纯氮50~55kg,五氧化二磷50~70kg,氧化钾35~40kg,盐碱地增施硫酸锌10~15kg;(2)蘖肥:缓苗后每公顷施纯氮35~40kg;(3)穗肥:在幼穗分化期,7月5日前后,每公顷施纯氮45~55kg,氧化钾35~40kg;(4)粒肥:出穗后如果脱肥明显,每公顷施纯氮10kg,不脱肥,则少施或不施。

四、节水灌溉:水稻灌溉主要采用浅水灌溉、干湿结合、间歇灌溉技术,目的是增加土壤温度,调节水稻生长。(1)移栽至有效分蘖结束期(5月下旬~6月下旬)水层管理:移栽时保持1cm水层,移栽后深水护苗2~3d,水深5cm,缓苗后至有效分蘖结束水深保持3cm;(2)有效分蘖结束至幼穗分化期(6月下旬~7月上旬)水层管理:有效分蘖结束后采用间歇灌溉;(3)幼穗分化期至乳熟期(7月上旬~8月下旬)水层管理:保持3~5cm水深,若孕穗期遇17℃以下低温深灌20cm护胎;(4)乳熟至收获前7d(8月下旬~9月中旬)水层管理:应保持有水层至土壤水分饱和状态,断水时间不能早于出穗后35d。有条件地块越晚断水越好。对于特殊的低洼地块则必须以增温、增气为前提,采用保持水层、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

五、适当晒田:晒田后土壤氧气含量增加,使原来存在于淹水土壤中的还原物质得到氧化,含量减少,同时使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增强,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晒田多在水稻对水分反应不甚敏感的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进行,一般都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d进行晒田,晒田时间为5~7d。晒田程度应以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土质肥沃、土壤渗漏量小的地块重度晒田;低洼冷浸地和水稻根发黑的地块即使长势不旺,苗数不多也应排水轻度晒田。

六、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本田发生的病害种类很多,但在生产上能造成危害的常见病害主要有: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主要蟲害有水稻二化螟。

1、水稻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水稻各个部位都可受害。发生叶瘟时应及时防治,破口期重点预防穗颈瘟,每公顷用40%稻瘟灵乳油1000~1500ml、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0~400g或2%春雷霉素水剂1200~1800ml喷雾防治。

2、水稻纹枯病:自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以分蘖期为发病盛期。一般采用23%满穗悬浮剂、5%保穗乳油、5%井冈霉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灭锈胺乳剂、25%禾穗宁可湿性粉剂、779%护丰安(氧化铜)可湿性粉剂防治。

3、水稻稻曲病:在水稻孕穗期到齐穗期发生。一般在抽穗前7~10d,每公顷用300g苯甲?丙环唑乳油225-300ml或24%井冈霉素水剂300~600ml喷雾防治。

4、水稻二化螟:1年发生2代。6月下旬为一代幼虫孵化高峰期,一龄幼虫聚集在叶鞘内侧为害,造成枯鞘,二龄幼虫钻入稻茎为害。7月下旬可见二代成虫。7月底到8月初是二代幼虫孵化高峰期,初孵化出的幼虫先在叶鞘内聚集取食叶鞘组织,造成枯鞘,二龄后转移、分散钻入稻茎为害。8月中旬可见到二代幼虫造成的枯心与白穗。10月时,二代幼虫多为四龄以上,进入越冬状态。二化螟产卵盛期和孵化期,公顷用18%杀虫双水剂3000~3750ml、90%杀虫单可溶粉剂750~900g、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5~150ml喷雾防治。另外可以采用释放混合赤眼蜂、设置性诱捕器来进行生物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风吸式杀虫灯等物理方法来进行防治二化螟。

七、常见草害及防治:常见杂草有稗草、稻稗、野慈姑、雨久花、泽泻、萤蔺(小水葱)等。水稻田除草剂按用药时期分为插前封闭、缓苗后封闭和茎叶处理。插前封闭防治禾本科杂草常用药剂有丁草胺、丙草胺、莎稗磷等;防治阔叶类杂草常用药剂有噁草酮等。缓苗后封闭防治禾本科杂草常用药剂有丁草胺、丙草胺等;防治阔叶类杂草常用药剂有吡嘧磺隆、苄嘧磺隆、嗪吡嘧磺隆等。茎叶处理常用药剂有五氟磺草胺、灭草松、二甲四氯、氯氟吡啶酯、氰氟草酯等。根据稻田杂草种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进行除草。同时也可以在移栽后进行稻田养鸭、稻田养蟹进行生物防治草害。

(作者单位:135022吉林省梅河口市山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幼穗缓苗水层
黄渤海不同水层中浮游植物对灰霾添加的响应
多穗型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谢与产量构成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幼穗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对露地辣椒生长及抗炭疽病的影响
四分体期低温胁迫对2个小麦品种幼穗结实率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高压电缆大截面分割导体焊接后的机械性能及缓冲阻水层设计
高粱幼穗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早春菜定植前后,该怎样管理
蔬菜科学定植要点
春季早熟番茄定植后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