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们怎样做教师

2020-09-11李文星曹春梅

教育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时代素养教育

李文星 曹春梅

主持人  北京华师教育研究院院长房涛: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就是学生、家长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和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背景下,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手机等通信工具的功能日趋强大,已经成为家庭个人的生活必需品。随着学生获得信息来源的广度不断延伸,教育的空间也随之扩大。学校传授知识不再局限于三尺讲台,知识的内容也不局限在书本之中。新时代教育不断地更新,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在向更年轻一代更迭,教师的知识储备、认知观念、价值追求等,都在信息时代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在新时代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中,教师如何更好地拥抱和融入新时代的教育,如何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新变化

《教育家》:新時代给学校带来了哪些新变化?随着“教”与“学”主体的更迭,“00后”的学生和“80后”“90后”的家长,成为与教师互动的新群体。他们有哪些新的特点?作为教育者应该如何认识这些特点?

蔡辉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呈现出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特点,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剧变革,深刻影响着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知识获得渠道的多样性与便捷性,使“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知识的指数式增长使“以知识教学为重点”向“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重点”转变;未来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使“掌握学科技能”向“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转变;对未来人才需求的变化使教育评价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的单一评价模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多维立体评价模式”转变;对教育目的认识的提升使教育管理从“讲求标准化、统一化”向“倡导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个性化、多样化”转变。这些特点使得当前环境与大部分教师青年时代所处的环境不同,给新时代教师的认识、理念与教学行为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鲍志慧:新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量信息,这是前所未有的,大大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首先是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学生正处在需要积极引导其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完善,如何对接收到的信息去伪存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需要获得及时的指导。

其次是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的难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得新知,倒逼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具有灵活的学科思维。教师必须学会自我更新和发展,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

谢芳青:作为新时代的学生,“00后”群体与以往学生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自我评价更开放、自信、国际化。“00后”成长在一个开放多元、物质丰厚、对外交流频繁的时代,个性中有着开放、自信、国际化的时代底色,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思想更加前卫。

对传统美德和主流价值观高度认同,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一方面,“00后”大多认为自己需要具备善良宽容、自信自强、诚实守信等品德;同时,他们也渴望被尊重,希望获得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视野开阔,特长傍身,爱好丰富。借助从小就熟练使用的手机等移动互联工具,“00后”的见闻和视野甚至超越了他们的前辈。手游、动漫、玄幻文学、独特语汇在“00后”群体中广为流行。每个孩子几乎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文化体验形式或娱乐方式,贴上某一类活动爱好者的标签。

“00后”的职业理想更具“文艺范”。希望能成为演员、作家、设计师等文艺工作者。

同样的,作为新家长群体的“80后”“90后”们,他们的教育理念、方法也给学校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更强的规划意识。“80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经历了国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求学过程中,又经历了高等教育的扩招,整体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明显提升,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加关注,许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教育改变命运”这条赛道上。他们对教育有了更高的期待,家长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孩子上优质的学校,业余生活也会为孩子规划好,报很多的兴趣班。孩子们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教育成为全民“焦点”,也成为全民“焦虑”。很多“80后”“90后”家长都是被高考、被大学教育改变命运的一代人,会用自己的经验去帮助孩子规避困难,想让孩子的人生少走弯路,却也由此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反而没有以前那么快乐了,家庭矛盾反而更多了。

懂得不少教育理念,更愿意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新时代家长普遍认为学校不再笼罩着权威光环,而是在教育上与家庭有着平等的关系。他们不仅重视孩子在学校中接受到的教育,还更愿意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孩子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这背后不乏有家长存在育儿焦虑,有家长教育理念陈旧,会影响到学校教育。

教师如何迎接新时代变化,提升素养与能力

《教育家》: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对于教育应该抱有怎样的认知?如何在新时代找好自身角色定位?

曹国同:新时代对教师素养能力的要求,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教师要提升政治站位,要领会党中央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向,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学科的教育功能,每个学科都有它很好的教育功能,教师在这方面要继续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增强理想信念,提升文化认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方面,教师应该树立素养提升的理念。新时代社会信息量呈指数增长,工业化时代“知识至上”的学习观念已经过时,学会提升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学会合作交流与分享,已经成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

再者,教师应该从“经师”向“人师”转型,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效率,但人工智能只有“芯”,没有“心”。个性化的学生,需要更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健康明亮的精神世界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基础。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道德发展以及他们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第四,教师要加强技术学习。在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教师要提高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这一次的疫情给了教师们一个学习的机会,回归到课堂之后,如何更好地运用技术拓展课堂教学的边界,以此提高教学能力,让教师的教学空间更加广阔,是值得研究的一门技术。

蔡辉森:教师应树立“素养甚于知识”的理念。2014年,芬兰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基于现象的教学”,希望通过多学科融合,基于现象、基于项目,培养学生七大“横贯能力”,包括思考与学会学习的能力、交流与表达的能力等。

2019年年底,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其中,在学科素养这一层中,指出学科素养包含“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3个一级指标,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研究探索、操作运用、语言表达,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9个二级指标,特别在指标表现的解释中,反复提到“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这种联系实际的要求和分析、综合、表达、抽象、类比、引申的能力要求。这对习惯于知识教学、满堂灌、习题反复训练的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需要努力改变的。可以说,改变教育教学方式迫在眉睫,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许多技术辅助手段都可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应该加强技术素养,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拓展课堂教学的边界。这次疫情,教师们通过网课的教学实践,普遍提升了信息素养,提高了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但是,如何在信息化手段中更好地实现师生的情感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不是简单地将线下课堂教学搬到线上,这需要教师们进一步思考。同时,在回归学校后,如何让技术手段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地服务课后的教与学、更好地促进个性化的学习、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仍然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鲍志慧:在学校管理中,老师们应坚持做到两个一致,即教书和育人相一致、言传和身教相一致,致力于培养具有“嘉言善行,博学思辨,中华底蕴,国际视野”的优秀学子。每一位教师都应自觉把立德修身放在第一位,以教育者的家国情怀为根基,立足当下,对话世界,面向未来。

作为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引领者和陪伴者,教师应当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修养,为学生做勤奋学习和勤于实践的典范。我们经常提到一句话:决定孩子命运的人,往往是讲台上面的那个人。他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大门,一扇窗户。从某个角度讲,老师的眼界就是学生的眼界,他的胸怀就是学生的胸怀。老师应当有足够的知识视野,应当对新事物抱有足够的热情。

老师就是读书人,要勤于读书,涵养心胸,拥有丰富而纯净的精神世界。老师就是探路者,要敢于實践,要有一定的教科研素养。我非常主张学校教科研工作常态化,问题科研化。用研究的眼光来对待和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老师既要有过硬的本学科感情和素养,又要有相关学科内容的延伸。立身有德,学有专长,眼界宽广。在项目式学习中,更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是具有学科延展性的教师,他们可以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指导,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索和分享。

在新时代,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了其职业的特点,培育鲜活的学生,就必须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以学生为本,以师德为先,以能力为重。

朱林春:很多问题在教科书里找不到答案,教师作为孩子们的引领者要开拓思维,持续学习。

认清情势,把准方向。不管外界环境如何,生活始终在继续。作为教师,要时刻把握住时代的趋势,瞄准机会,使出浑身解数,及时转变,提升自己。每一次新的困难和挑战都是自我转型的机遇。

终身学习,乐于跨界。新时代中,线下与线上的交汇,直播频道诞生、微信公众号创建、短视频盛行,科技一次次地打破教育壁垒。作为教师,要将一专多能作为目标,坚持终身学习。

链接社会,优化生态。未来的竞争,更为复杂而多元。对于教师来说,教育不只发生在三尺讲台,不只发生在学校中。教师看到外面的世界,并主动将教育与其有效、充分链接,是教育生态优化的必由之路。

坚守教育本质,改变中也有坚持

《教育家》: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教育都有它永恒的一面。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哪些是教师恒久不变的素养和能力?要提高这些“不变”的素养和能力,教师需要怎么做?

朱林春:爱与责任、善良与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是教师蝶变的前提;思维就是力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教师蝶变的关键;规律的遵循、习惯的养成,是教师蝶变的根本;因材施教、精益求精,是教师蝶变的内涵与张力;充分的尊重、个性的张扬、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是教师蝶变的终极追求和价值体现。

基于这样的根基奠定,我认为作为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至少有五点。一是认识有用与无用的作用。“有用”,往往解决的是技术和功能层面的问题。“无用”,则是精神层面的产物,正是无用,才让教师生命有了厚度。二是掌握快与慢的节奏。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农业,急不得。三是怎样把握内容的多与少。杂而乱的“多”,不及专又精的“少”。四是处理好集中与民主的关系。如科学抗疫、新高考改革,需要高度集中,但学术领域里的研究,则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的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五是辩证演绎扶和放的角色。师和生、家长和学校、学校和行政部门,这一组组的角色,面对一个个项目的推进、一件件事情的处理,教师要做系统长远的规划,先扶后放、边扶边放,扶中有放、放里有扶,都需在实战里做适时适切地调度和修正。

有人说,教育就是忘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莫言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是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可能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谢芳青:在更新变化的时代中,教师恒久不变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包括以下几点。

对教育的热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教育的热爱,才能不断地创造教育的奇迹,收获教育的幸福。

好奇心与童心。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新时代的学生充满好奇,保持一颗开放、好奇的心去接触新知识,理解学生的新特点,进而走近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

学习力、阅读力。以终身学习的心态面对自我成长,对教育教学始终保持热情,保持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的阅读至关重要,阅读力包括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三个要素,当教师具备了良好的阅读力,也就具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反思力、写作力。时常保持反思的习惯,善于从自己及他人过去的经验中学习、获得成长。同时,把这些反思即时写下来,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写作、在写作中成长。

共情力。人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人有丰富情感。教师将一直存在,也正因为师生之间的人际联结、情感互动难以被机器替代。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有意识地通过情感的投入、思想的引导给予学生滋养与引领。

识别危机力。社会和学校频频出现的学生自杀危机事件,给教师以警示。教师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能够洞悉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防患于未然。

作为教师,要始终立足于时代及国家发展的需要,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始终关注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和专业成长,始终推进有灵魂的教学,始终坚守教育的道德要求,做有温度的教育。面对各种网络舆情事件,学校要进一步铸造师魂。其实,教师就是公眾人物,要以公众人物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家校矛盾,学校要做教师坚强的后盾,给教师安全感,这样教师才更有归属感和幸福感。

与此同时,教育并非仅仅是学校之事,更是家庭、社会多方共同的担当。因此,要促进家、校、社合力模式的共建。无论时代如何改变,学校都应成为引领者,在教育与管理中坚持整合多方资源,家校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

主持人房涛:新时代教师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长的,都经历了多年一线课堂教学,并且始终没有脱离一线。新时代教师是教育教学上的先知先行者,在教师成长中起到领头雁的作用,敢于在教育教学上再创新。新时代教师是大仁大爱者,是践行学科育人者。

新时代教师应头上有方向:要明白给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明趋势、懂方向;脑中有课标:高站位把握课标、分解课标;胸中有教材:走近教材,驾驭教材,整合教材;目中有学生:相信学生,研究学生,发展学生;心中有差异:差异是资源,资源是效益,用好才会好;手上有方法:方法总比困难多,教的方法不是学的方法;腿上有功夫:持之以恒,不断前行,及时矫正;脚下有定力:懂得规律,不盲目跟从,认准后便一往无前。

新时代教师是自觉追求、自主成长起来的;新时代教师是从学习楷模到逐渐成熟再到发展壮大,一步步成长的;新时代教师是从学者—教者—研者修炼而成的;新时代教师是学而干、行而思、作而述,逐步成长起来的;新时代教师是自己努力、学校支持、专家引领起来的。

这是一个机遇大于挑战的时代,这是一个实现希望与梦想的时代。让我们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素养和能力,共同拥抱新时代,解决学生、家长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和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践行真教育,切莫辜负了这个新时代!

猜你喜欢

时代素养教育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