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影响分析

2020-09-10戴雅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思想影响

戴雅婷

摘 要:“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代表与体现,其强调中庸的理念,甚至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核心思想。而从造物艺术的角度来看,“天人合一”思想的应用体现出了古代匠人的独特审美思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造物理念的诞生。在这一审美思维的影响之下,中国匠人在制作器物或工艺品的过程当中,比较重视所使用材料的自然形态,追求浑然雕琢的艺术造诣,强调不留人工痕迹。

关键词:“天人合一”思想;中国古代造物艺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J5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1-0158-02

通过对于“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影响分析,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研究力度,从而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天人合一”思想概述

“天人合一”是中国的独特思想产物,其最初诞生于政治理论当中,逐渐影响到了中国古代人的生活与生产,并成为基本的审美标准。“天人合一”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天”泛指自然、世界以及社会,“合”字表达了“天”与“人”之间的结合,即二者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或共同性可以互相结合,互相影响。这一观点不仅反映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表达了二者之间的密切性。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角度可以看出,在“天人合一”思想诞生之前,中国古代并不具备完善的文化体系,而“天人合一”思想则因为体现出了中国古代人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人生追求的方向而深受古代人的信赖。与其他国家的古代文化相比,“天人合一”即为中国文化的代表。

与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传承不同,“天人合一”思想的诞生初期阶段尚且处于社会发达程度较低的时代,一种思想的流传需要借助一种特殊的途径,而器物这一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则成为了最佳的依托,这一观点在《周易》中得到了体现。随着时间转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独特的治国理念、人文风情造成了“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不同的学说流派对这一思想观点进行了分别阐述,且认识程度和观点角度也不尽相同。这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成为了诠释“天人合一”思想的主导者。儒家对于这一思想观点的认识程度较深,并充分认证了“人”存在的价值,并推动其从“人”过渡到了“仁”,一字之差提高了整个思想观点的高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礼”,从追求外在美,转变为了追求精神美、追求内在美。从荀子时代开始,儒家学派对于“人”的价值肯定达到了高峰期,其甚至将“美”也规划成了人的功劳。此外,从道家学派的角度来看,“老庄”二人从“道”的角度对“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注解,“道法自然”则是思想境界的最高代表。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最大区别在于侧重点的不同,儒家学派侧重于“人”,而道家学派则更嗨侧重于“自然”,追求自然之美。但是,道家学派也并未全盘否定“人”的价值,“人为”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必然存在的个体,但是“人为”不能成为自然的主宰,其需要给予自然充分的尊重与肯定。道家学派与儒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奠定了“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美学当中的地位,其在中国工艺中的不断发展演变为提倡“自然美感”,即在工艺生产中重视自然的美、材质的美。

二、“天人合一”在造物艺术中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的眼中,“人”即为世界的一种缩影,若将“天”形容为大自然,那么“人”就是一个小自然。同时,自然界中的万物均是由“气”幻化而成。在这一观点当中,我们可以将“气”视为某种物体的组成物质,其在工艺学中即可视为器物的“材质”。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人将“物”与“人”的地位归属于平等的地位,两者之间均属于自然界中的一员,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物”本身也是具有生命的一种存在。在古代匠人所强调的“眉寿之美”当中,“人”的理念、思想和精神是被赋予“物”上面的,两者直接的互相转换,即为对这一美学认识的理解。

中国古代人对于生命活力的认识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并将其以“氤氲”二字命名。“氤氲”本意上主要用于形成烟雾,泛指烟雾缭绕或烟雾浓郁的样子。将“氤氲”视为美学的组成部分则体现出了中国古代人对于情感和自然之间的交融。中国古代的知名文学家李渔曾经指出,人外在服饰的选择不仅要追求个性化,更要确保服饰自身的美感与穿戴者的气质相吻合。在这一过程当中,人与服饰并非独立存在的个体,两者的互相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即当服饰穿戴者与服饰在情感角度产生共鸣和交流的情况下,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服饰的美感,而这即为“氤氲之美”。

孔孟思想对于古代中国的影响不容忽视。强调“礼”的孔孟思想具体可以表现为规范化的社会活动秩序,只有当各行各业、各种阶层的“人”遵守规则,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稳定运行。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礼”并非单纯指礼节、礼貌,更多的是在强调“礼法”。礼法于造物艺术的影响体现在对原材料的尊重方面,即尽量保证物品原料体现出其应有的自然屬性,避免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出现。从老子的“道法自然”中可以看出,“人为”的价值无需多言,但“人为”对于世间万物的改变和改造需要给予事物自然发展规律以充分的尊重,即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人为”的本质即为在这一基础上,利用客观规律,发挥出人的才智,实现对于物品的设计与制作。例如:陶器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器物之一,其一般用于装盛物品。而从明清时期开始流行的紫砂陶器不仅具有丰富的外观结构,独特的色泽与色调,其紫砂陶器的原料紫砂可以与其他多种材料混合而成,制作出色彩不一的紫砂陶器。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紫砂陶器的造物艺术并未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而是匠人们通过对于原料性质的合理运用和灵活搭配而制作出颜色各异的紫砂陶器。

从某种角度来看,天、地、人三者之间的结合是古代哲学家所追求的终极人生境界,而想要达到这种超然的境界,就必须做到脱离俗世,从而近距离地感悟“圣境之美”。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古人强调“以情观物”,其通过对情感的转移来追求“圣境之美”。从造物美学的角度来看,匠人们所制作的器物是富有感情的,其融合了制作者自然的情感和情绪。以苏州园林为例,苏州园林自身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居住价值方面,而通过一些特殊的装潢、设计却能够从常见的住所当中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精神,而苏州园林也成为文人雅士表达思想、寄托感情的一种表现形式。除了室内的装潢、格局的设计以外,庭院内分布、散落的植物也成为象征文人雅士精神的一种表现,常用的植物种类包括梅、兰、竹、菊等。而器物的制作当中,匠人们往往会通过对外观花纹的设计来实现精神的寄托。

三、结语

综合来看,“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一思想的分析、研究和应用是实现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优秀途径。现代设计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其作用价值,实现自身设计思维的进步,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启文.浅析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文化精神[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林美玲.“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影响[C].第十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2018.

[3]冯影.论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2).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思想影响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