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文科理念的KSA模式构建商务英语实训体系的研究
2020-09-10汤海齐丽红马孟春
汤海 齐丽红 马孟春
摘 要:近年来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赋予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构建实训体系层面巨大的挑战和发展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该专业的培养模式一直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先进、教学内容不实际等问题。本文从商务英语专业实训体系构建的角度介绍了KSA教育模式的基本思路与内容体系,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须做出的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强调以KSA模式构建商务英语实训体系能从素养、能力、技能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新文科;KSA模式;商务英语;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1-0084-02
新文科,一方面指开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兴文科专业,以构建中国文科学科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开设新文科新兴专业的目的在于用中国的创新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训实践。由此可见,新文科理念下又一次对高校如何创新性地推进教学策略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各大高校也相应地进行了学科调整和实训体系的创建。比如同济大学就筹建了一整套的文科选修课程,如经贸系向 “电算化会计”方面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同济特色的应用文科的系统工程。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将新文科建设与产教融合相结合,立足于本校國际商务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
就这两个高校一系列的专业重置和学科调整来看,他们不仅注重把原有的专业核心优势扩张到交叉性的专业领域,而且着重于各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后者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商务英语的教改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以KSA模式所构建的实训体系便是一例。
一、KSA: 知识、技能和能力
KSA的框架与招聘活动中面试者在应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表现等方面相关。近些年KSA的使用范围已扩展到高校,包括对学生的培训和教师教学的评估。KSA代表了英语中Knowledge(知识)、Skills(技能)和Abilities(能力)三个术语。知识侧重于学生对概念和理论体系的理解。技能即对上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是指学生通过培训或实际操作经验开发出来的能力或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比如通过对金融期货投资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经验。能力有时会与技能相混淆,但两者存在着实质性的差异。能力是培养学生在操作实践任务或面对某种处境时需展现的特质或才能。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获取相关知识并练习所需的技能(说服力)以胜任未来谈判的事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强KSA理念的疏导,通过学习理论和关键概念,通过实际应用的培训活动,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想要成为项目经理人除了了解该角色的关键概念和工作范围外,还必须获得将这些概念的元素整合到实际项目中的经验,而这些经验的获得与项目经理人所具备的观察(项目的可行性)、反馈(交流和沟通)和改进(创新创造)的能力密不可分。
二、KSA模式构建和发展商务英语实训体系的研究意义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也是应新文科理念的要求,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模块的重置和规划,近几年来会把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放到教改的核心地位。换句话说,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专业的教改会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基准,在培养集知识素养、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一身的应用型人才上下功夫。而这样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应的不仅仅是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为基准的教学内容的改革,还应包括以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为基准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以KSA模式打造商务英语实训体系的教学发展策略,为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学团队的质量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在新文科理念指导下,商务英语教学以构建商务英语实训体系为教学发展目标,着重加强学生在商务交际、商务文本翻译以及商务实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比如,以《跨文化商务交际概论》为拓展教程,鼓励发展特殊用途英语的教学内容(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以加强听说读写等语言类课程的实用性;在传统的《笔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中插入智能翻译的辅助教学模式,即开启机器翻译+后期编辑综合培养(Mobile-learning + Post-editing)的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提倡以项目教学法(PBL – Project-based Learning)为主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围绕该课程设计项目计划,以实现“双创教育”的培养要求。
以上三个教学策略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提高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构建夯实的实训体系而制定的,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其在注重学生知识素养培育的同时,更注重将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商务职业技能相结合,真正实现新文科的教学理念。
三、研究框架和主要观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KSA模式实施实训体系的商务英语教学框架的构建体现在组织教学、应用实践、巩固和拓展延伸等序列环节,具体如下:
第一,《跨文化商务交际概论》课程的开设从学生的人文需求/现实需求(Immediate Needs and Demands)出发,强化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强调对学生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
第二,《笔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中针对目前商务文本翻译需求量增大,尝试对学生展开机器翻译和后期编辑能力相结合的培训,即借助智能翻译的技术,快速并优质地完成翻译。这一教学尝试不是鼓励学生对机器翻译的依赖,而是对比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的结果,找出各自在用词、结构上的问题,并快速进行编辑和修正以达到最终的完善。
第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需求,通过任课教师的指导,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双创”项目交由学生处理,从信息搜集到商业计划设计再到项目实施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了解并把握贸易的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尤其是贸易过程中的风险规避。这样的项目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协同合作的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同时由项目延伸的“双创”信息平台,对内可作为教学评价的拓展和延伸;对外则力求以发布商务贸易的专业信息与更多的高校、企业和专家一起学习、研讨和交流(见表1)。
如果说前两项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向新文科背景的需求,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储备;那么最后一项则是从关注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的教学需求与科技成果研发为切入点,将这两大需求转化为产出应用型科研成果做准备,同时可为更多的应用型大学以KSA模式构建实训体系提供有效的案例参考。
四、预期对策价值
如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可以通过课程重置和调整,将原本应用型相对较弱的听说读写课程重整为更注重为构建商务实训体系为目标的KSA模式,以实现发展教学团队与注重应用型才人培养相结合的目标,即明确开设《跨文化商务交际概论》等课程是检验理论教学(Knowledge-based)的有效方法;明确重整《笔译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是检验实践教学(Ability-based)的有效方法;明确项目教学法是检验实践教学活动有否有效(Skill-based)的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创建的“双创”信息平台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实现“大平台+”的发展目标所做的尝试。
五、结语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在新文科理念和KSA理论模式的双重指导下,对应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的教学发展策略的研究,更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市场需求探究的商务交际和文本翻译理论话语和商务英语实训体系方案构建的可行性的论证。同时,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的调整和制定是以重新整合商务英语的课程为价值目标,并以KSA模式为基准创新课程的内容设置,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价值,是面对新文科理念和经济市场的双重变化做出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姜智彬.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的定位[J]. 社会科学报,2019.04.04,第5版.
[2]许锦文. 文法学院召开“迎接21新世纪建设同济新文科”大会[J]. 同济大学学报,2018(5).
[3]张彦欣. 新文科建设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J]. 时代经贸,2019 (4).
[4]徐佳澍. KAS 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浅探 [J]. 金融时代,2016 (5).
[5]王丽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问题和策略探讨[J].外语界,2016(6).
[6]叶清华. 人工智能翻译影响下的英语学习模式探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4).
[7]刘晋. 基于“双创”教育的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9(4).
[8]蒋岑.应用型大学在实践课程中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些研究[J]. 科教论坛,2019(3).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