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十力“明体”的本体论哲学

2020-09-10李悦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性本体

摘要:熊十力是近代中国创立了自己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以“体用不二”“翕辟成变”“反求自识”为纲领,将人心作为本体。熊先生致力于在传统文化崩坏的时代,重建本体论,重新寻找的生命存在的本体、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源头,从及人如何以自身其实的生命接受、领悟这个本体,把重建中国形而上学作为他的哲学的根本任务,对当代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本体;心性;生化流行

本体论,又称存在论、存有学或形上学,是关于最高存在或终极存在问题的探讨,亦即是关于人与世界之关系,人对自身存在于其中的世界的一种整体的觉识、 觉解。这种探讨,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特色,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传统中国哲学没有“本体论”的名称,然却有其独特的本体论。传统儒、释、道以成圣、成佛、成真人为人格最高目标,通过人内在的精神与道德意识使人的生命与大化宇宙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熊十力的哲学体系以中国传统哲学为主,吸纳西方哲学,其本体论哲学有三个来源:一为佛学的法相唯识宗;二受康德、叔本华、柏格森等人影响,吸取近代本体论、知识论的西方哲学;三即儒家哲学《易经》、孟子和陆王心学等思想。熊十力涉猎佛学西学而归宗孔孟,撷取佛学唯识宗精华而去其弊,吸收西学而弃其失,归宗儒家《易经》、孟子心学、王夫之等思想构筑新唯识学体系。熊十力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本体。

什么是本体?熊十力先生有着严格的界定。“哲学家谈本体者,大抵把本体当作是离我的心而外在的事物,因凭理智作用,向外界去寻求。由此之故,哲学家各用思考去构画一种境界,而建立为本体,纷纷不一其说。”“更有否认本体,而专讲知识论者。这种主张,可谓脱离了哲学的立场。因为哲学所以站得住脚者,只以本体论是科学所夺不去的。”“今乃立意不承有本体,而只在知识论上钻来钻去,终无结果。”熊十力先生认为本体不在外在而在人本身,“唯吾人的本心,才是吾身与天地万物所同具的本体。”“此真性之存乎无身,但是虚灵不昧,即为吾身之主,则亦谓之本心。故此言心,实非吾身之所得私也,乃吾与万物浑然同体之真性也。”熊十力先生讲的本体,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所在,是人之形而上的本性,是剥离了物欲与私欲而达到的人与万物浑然一体的、本真的、澄明的精神境界。

本体具有多种特色,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本体具有多种形态和名称。

在熊十力哲学体系中,本体的名称随着文义的需要而定,可以是实体、天体、心体、道体、功能等,各自指向不同的内容。天体、道体指宇宙生化的本體;心体指人生命、道德的主体,中国哲学的重心在贯通天道与心体,将天道收进自身为性,另一方面又推散出去作为形上的实体。

熊十力将本体与心、性贯通,“心体即性体之异名。以其为宇宙万有之源,则说为性体;以其主乎吾身,则说为心体。”熊十力不喜将体用、心性分割而论,把至善之心提到宇宙本体的地位,通过道德实践沟通天人,树立人的道德主体性,这种道德主体性来自于宇宙,进而主宰宇宙万物,使得宇宙有了意义。在《新唯识论》中熊十力先生区分了一般人的“习心”与人之所以为人的“本心”。他认为“本心”是“明觉的”,“习”来自于佛学,“熏习”或“染习”乃种子变现所致,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成外境世界,表明“习”乃后天所生,遮蔽先天本性,是通达本体的障碍。“习心者,原于形气之灵。由本心之发用,不能不凭官能以显……凡物皆相待而需,非能超物而为御物之主也,此后起之妄也。”“习”是后天所得,是官能与外物相接产生的,所以是“形气”,而本心不能直接与外物接触必须凭靠官能而显露,官能假借本心之灵明,获得自身之灵明,所以“习心”是“形气之灵”,任务在于“追逐境物”,也就是人们在生活中的感官之欲,“习心”是寻求本体的障碍,但是“习心”应该置于“本心”的主宰之下,不至于因物欲的蒙蔽而役于物,寻求本心也就达到了本体。但是熊十力先生并不是完全否认物质欲望,承认正常的物质需求,“习心”只是针对丧失良知,丧失真我的情况来说的。

其二,本体不是僵死的、客观的本体、天体、道体,而是主客合一、生生不息的生命本体。

生生不息是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显著特色。熊十力认同宋明理学家,尤其是心学家关于“心体”与“性体”的看法,认为寂静之中即是生机流行,生机流行即是寂静。熊十力先生批评了佛家空谈本体的观点,认为滞寂之病则不能悟生生之机,所以熊十力先生赞扬儒家:“我们于儒家所宗主的大易一书,便知他们儒家特别在生生化化不息真几处发挥。”“我们体认所及,确信得性体元自是空的......他们并非不悟生化,而只是欲逆生化,以实现其出世的理想。”熊十力认为“性体”是空寂与生化的统一,性体不是死物,性体有生有化,且是宇宙生化流行的本体,“元自空寂。其生也,本无生;其化也,本无化。”熊十力将宇宙本体与道德本体、道德主体贯通一体,本体作为超现象的存在是“空”、“寂”、“无为”的;作为贯通现象界的主体,是“生”、“化”、“有为”的;作为道德本体又是无滞无碍的,是自立、自律、自主、自宰的。

熊十力先生的哲学博大精深,富有创造性,他以人的本心作为道德以及宇宙的万化之源,目的是为了重建形而上,虽然熊十力哲学体系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陆王心学,但是他并不反对和排斥科学,他说:“中学以发明心地为一大事,西学大概是量智的发展,如使两方互相了解,而以涵养性智,立天下之大本,则量智皆成性智的妙用。研究科学,经纶事业,岂非本体之流行而不容已者耶,孰谓量智可废耶。”在日常生活里将科学作为工具。熊十力哲学的核心精神在于重建形而上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追求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根据与宇宙万化之源,进而去解救人类的精神危机。熊十力先生将哲学与科学、本体论与知识论分开,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向内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而不是向外追求物质,这实质上是对西方文化的抗争与回应,彰显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熊十力:《新唯识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郭齐勇: 《熊十力思想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3]程志华:《熊十力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李悦(1997-),女,内蒙古兴安盟人,西南民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猜你喜欢

心性本体
儿童的天性、心性与个性: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依据
水果连连看
眼睛是“本体”
用道
一种采暖散热器的散热管安装改进结构
南法禅宗与中国古代哲学观点的相似性
一种新型水平移动式折叠手术床
试论黄庭坚的心性哲学
小议教师心性的追寻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