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与探索
2020-09-10刘玮
刘玮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热点问题。本文以“概论”课教学为例,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是“概论”课的内在要求,也有可能性。“概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就要用影像视频,讲好历史故事;用新闻时事,讲好热点故事;以微课录制,讲好自己故事。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课;中国故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精心设计和深入挖掘中国故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凸显艺术性,有助于增强“概论”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讲好中国故事是“概论”课的内在要求
首先,“概论”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概论”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中国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彰显了中国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也就成了课程的应有之义。
其次,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需要讲好中国故事。高职学生形象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但学习主动性欠缺,学习自控力有待加强;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同学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理想追求“平庸化”;实践能力强,但知识追求“实用性”。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思政理论课并非他们的专业课程。因此,一些高职大学生并未将思政课当作自己学习的主要任务,没有引起思想上的重视。因此思政理论课教师教学如果只是简单的复制教材理论,枯燥、不接地气;教学方式依然保持和沿用传统的灌输说教;教学表达忽视对情感元素的关注,可能会导致学生成为思政课堂中的“沉默的多数”,反应冷淡,抬头率低。讲好中国故事,则强调以“话语”叙事的方式讲授,讲学生乐意听、听得懂的语言,用更接地气的话语方式传授知识,把抽象的理论融入情境,以喜闻乐见的大众化话语表达真理,实现学术话语与生活话语的结合,牢牢掌握思想理论教育的话语权,从而增强思想理论教育针对性。
最后,“概论”课程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可行性。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的国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留下了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新中國成立后,在一穷二百的基础上中国人奋发图强,艰难而又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留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故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了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逐步走上了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道路,留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故事; 进入新时代,党带领人民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这些中国故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概论”课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概论”课程讲好中国故事的实施路径
在《概论》课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结合课程专题教学的内容选择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的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有所感悟、有所启发,实现教育的目标。
(一)用影像视频,讲好历史故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形态,是“概论”课的教学重点。而要讲好这两块内容离不开背景的分析,而影像视频在渲染和阐释背景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在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运用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微视频《如果他能看见有多好》,视频将很多历史的真实镜头定格,讲述了毛泽东作为领导者、丈夫、父亲多重角色的故事,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立体地认识历史伟人,从而加深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在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大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新华社推出的国家相册第一集《胜利的日子》,通过观看视频穿越历史,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影像中有画面、有情节,现场感强烈,形式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过影像视频讲好历史故事,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
(二)用新闻时事,讲好热点故事
“概论”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在教学中应当能够充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因此在讲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内容时,必须与当前中国发生的事、国际上发生的热点问题相结合,例如: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讲扩大对外开放;结合工匠理念讲职业道德;结合“一个都不能掉队”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讲大学生创业梦的实现;结合大数据时代、“互联网 +”讲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就要求我们讲好其中蕴涵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时事引入大量鲜活的热点故事,以评论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三)以微课录制,讲好自己故事
在移动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信息传播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立体和全面的教育平台,一部手机加上后期简单的剪辑和制作就足以完成微课的拍摄,新媒体所具有的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的优势,使得人人都有机会参与信息的传播过程,学生将自己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认知,以自己的视角演绎出来,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视频录制也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感悟、自主成长的过程。例如,以“新中国70年我看家乡新变化”为主题的微课,可以通过让学生去调查、去感受家乡的变化,让他们明白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个人梦,需要自己奋斗去实现;以“走读绍兴”为主题,跟随镜头述说绍兴丰富的文化资源,让文化自信油然而生,这都是讲好身边故事的力量。用身边的故事进行自我教育符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既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把教师的课堂传授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之中,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教学内涵建设项目:新时代涉农专业告知大学生“三关”情怀培育路径探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G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