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世界意义

2020-09-10李晶晶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时代制度

李晶晶

摘要: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能够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制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时代局限,正式提出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制度方案,积极构思人类社会发展发展的制度蓝图,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

关键词:制度;新时代;世界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大地和中国实际,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及其丰富经验进行系统的科学总结,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路径选择,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制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的制度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都致力于实现理想社会制度,并为此作出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较早地提出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制度思想,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制度观,尽管他们没有专门论述制度问题的专著,但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从斗争实践而形成的科学制度观,将整个人类发展历史视野作为论述背景去讨论制度问题,体现其时代高度。马恩把对制度问题最深层次的追问和人类的终极价值追求置于实践的基础之上,对于制度的源起及本质、分类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了精彩而深刻的论述。从源起和本质上看,他们认为制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制度起源于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生产实践活动,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规范化及其存在方式。“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他又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概念,但表述只有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或共产主义制度形态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性,这也是人类社会最终到达的理想的社会制度。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原始公社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这几种制度形态的划分并不具有普遍性,而有关这几种制度发展也不是依次按照顺序进行更替的,而是具有跨越性以及不确定性。当然,距今马恩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对于制度类型的划分还需要结合历史事实和不同区域特点进行把握,而不能把他们的结论奉为一成不变的教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制度观点在中国的延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党一直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探索。在时间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提出:“再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并且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做了清晰准确的表述。但是,这个制度形态还需要继续“完善和发展”,党的十九大再次明确了这两个方面的总目标并将其写入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确立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1]由此可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科学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二、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时代局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中国自近代以来,多次向西方学习,从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无数次尝试,然而却始终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只是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才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制度观,也使处于仿徨中的中国人找到了的新方向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建立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奋斗目标。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通过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彻底独立。

自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在西方发韧以来,人类便以为已经寻找到了实现发展的最终途径。的确,资本主义制度自建立以来,整个世界也随之更新了,机器的轰鸣和滚滚的车轮代替手工作坊,资本像魔法师一样积聚翻滚着他们的财利。但资本带来的财富不是全人类的,而是资本家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來满足自己的需求。这重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信仰”,致使世界反资本主义制度的情绪不断高涨,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民众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模式以及民主政治制度的批评与日俱增,马克思更是从经济、政治、文明、生态、道德等一系列角度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除此自然现象外,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也造成社会矛盾加剧,机器代替手工,大量人口失业,出现相对过剩人口,以及无产阶级额贫困化还有经济危机。对此,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深刻地批判。首先,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必然造成生产与消费之间不能达到平衡,也就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爆发危机,经济发展停滞,大萧条不可避免,随之出现的就是大量工人失业。大工业发展是必然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取代落后的生产方式、先进的制度废除落后的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2]因此马克思认为产生失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有缺陷,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最终消灭失业。其次,《资本论》这部巨作重点揭示的问题就是资本家如何压榨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问题。资本家为了得到剩余价值,变本加厉更换机器设备,改善生产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马克思指出:“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凡是简单的说资本构成的地方,始终应当理解为资本的有机构成。”[3]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只需较少的劳动力便能够推动较多的资本,因此,出现了许多不被资本需要的相对过剩人口。最后,马克思批判了资本积累造成人口相对过剩并加剧无产阶级的贫困。马克思指出:“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是资本积累。”资本家为了追逐最大的剩余价值,不断加大资本的积累,不断进行扩大再生产。因为资本积累的周期性,资本对劳动力的排斥也就更为严重,人口必然会相对过剩。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生产部门也会增加。同时,资本积累使得资本家的财富越来越多,与之对应的工人阶级的贫困也就越来越严重。因此,资本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日益加剧,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加剧,国家动荡不安。马克思讲。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唯一方法就是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

三、正式提出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制度方案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逐渐增强,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依托强大的国家实力以极大的政治自信,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党邀请世界120多个国家在北京召开世界政党大会,同时中共中央派遣多个十九大宣讲团赴外海多个国家宣讲中共十九大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是一个负责的大国,中国愿意世界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发展只会是和平的发展,不会搞资本主义的霸权政治,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能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以及人民当家做主,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不同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也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政治制度,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宣告了世界各国都要以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为蓝图的单线式历史发展观的破产,坚定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的信心,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政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4]新时代是中国由大国变强国的时代,也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习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2014年7月16日,他在巴西国会的演讲中提出:“我们应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5]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既站在人类文明兴衰成败的历史高度,又站在世界制度现代化发展趋势的角度,围绕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的中国方案就在于为人类、为世界创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我国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推动全球治理格局一体化发展中所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国际合作方案,通过积极建立与各国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经济融合、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上获得了积极的反响,在世界上得到广泛认同与赞许。近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承载了世界和平美好的愿景,从愿景到行动,从经济到生态,从文化到社会,连点成线到面,在广袤大地上落叶生根,在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伟大中国智慧为人类贡献了一项项可见可感的成果,正在跨越海洋和大陆,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文明连接在一起,从亚洲、欧洲到非洲、美洲,中国朋友圈持续扩容,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中国理念与倡议,激起各国人民的共鸣。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一带一路”的重要倡议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这个倡议打破了世界各国各自牟利僵局,通过互联互通来进行资源共享,使沿线各国更能切实分享中国实行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实惠,它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智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重要的时代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延续。它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同沿线各国间的商贸通道,长期的贸易往来打破了地缘隔绝状态,东西方使节、商人、学者、工匠络绎不绝,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开创了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友好交往的新格局。公元十五世纪,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所到之处都积极传播中国先进技术和优秀文明,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等国家的深厚感情。

结语

立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置于世界历史视域中,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理念,拓宽了现代化的世界视野,深刻剖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矛盾与局限,开拓了经济落后国家通往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模式,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预测了人类社会高发展的历史趋势,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使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必然道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9-11-1:01

[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28.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68.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1

[5]习近平.弘扬传统友好共谱合作新篇:在巴西国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7-18:1

猜你喜欢

新时代制度
夏朝
某些单位的制度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