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投顾的崛起还有多远?
2020-09-10金洁颖
摘要:我国资管行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从传统金融服务转型到智能金融服务,智能投顾开始出现。目前我国智能投顾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提高投顾服务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未来智能投顾的发展趋势也受到广泛关注。相信对于我国投资者而言,目前其对投资理财的需求增加,投资理念也开始发生转变,未来智能投顾服务必会成为广大投资者的选择之一,智能投顾的崛起还会远吗?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投顾;资产管理
1.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因此,为了满足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客观需要,国务院在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创新,发展金融新态势。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必将是现在更是未来中国中长期发展中重要选择,这为中国未来的金融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科技创新产物,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动力,除了涉足智能监管、智能客服、智能量化交易等领域外,还在智能投顾领域日渐风行,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智能投顾是伴随着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产品以及金融工具的日趋复杂化以及传统的服务难以跟上步伐等原因,借助大数据分析以及智能算法而应运而生的产物。智能投顾通过收集投资者的个人风险偏好以及投资需求等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智能算法来构建投资模型和算法,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数字化、高效化、智能化的投资建议服务。它的出现意味着人工智能和金融结合不断完善。目前,随着投资者对于资产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投顾管理资产规模也快速增长,智能投顾行业真正崛起将指日可待。
2.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探索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业都与人工智能进行碰撞融合。肖翔、王平、周钰博(2020)认为截至2019年,超过25%的机构分别在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投顾以及智能营销等应用场景开展业务,并且在智能投研、量化交易、保险理财等领域開始有机构涉猎。金融投资方面,何诚颖(2020)从理论层面探究金融和人工智能,认为两者都以解决问题为根本,但侧入点存在差异,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两者互相融合,使机器学习更好的应用于研究金融投资等领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使金融投资分析以及建模等过程变得高效性、准确性。而智能投顾作为人工智能在投资领域的主要应用,冯永昌(2017)将其定义为是通过把马科维茨投资理论设计到算法中,并对市场数据进行实时高效的监测,推出智能化的投资管理服务和投资组合建议。金融风险管理方面,于孝建、彭永喻(2017)探讨了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阐述了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不同人工智能模型如何应用到金融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并认为人工智能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由于程序自身错误而产生风险等问题。王新华和肖波(2017)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用户画像进行精准定位,有利于提高对其信用评估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信贷风险管控水平。
可见,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借助机器学习、智能算法等技术开展智能投顾、智能客服、智能投研等业务;还可以利用知识图谱、神经网络等技术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对金融风险进行监测,从而帮助金融机构更好的预防风险。此外,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存在技术风险、监管漏洞等问题,因此,如何将人工智能更高效的应用于金融仍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3.人工智能应用:智能投顾的发展
3.1智能投顾发展现状
随着智能投顾的话题热议,越来越多的投资咨询公司开展智能投顾服务,由于智能投顾是通过计算机后台程序的算法自动根据客户的投资理财目标和风险偏好等信息构建投资数据模型,相比于传统投资顾问阶段和在线理财阶段的投顾服务,其服务效率大幅提高,可以做到千人千面,并且由于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基础,大大降低了人工投资顾问带来的高成本,降低了投资的准入门槛,帮助低净值的客户获得投资顾问的服务。
根据Statista,中国智能投顾管理资产规模2018年达5390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近4.5万亿元,可见我国智能投顾市场发展迅速。但目前仍处于智能投顾发展初期,因此在监管层面仍存在空白,目前就智能投顾领域仅有个别法律条款涉及,但在未来发展中,还需不断完善我国智能投顾市场规范,从而加快智能投顾发展。
3.2智能投顾发展面临的问题
监管层面尚未突破。由于智能投顾业务包含投资咨询、产品销售和资产管理等业务,但在我国这三块牌照相互分离,导致代客理财活动受到限制。因此我国的智能投顾公司处于三者的灰色地带,获得牌照的难度加大,从而在金融监管趋严的趋势下,面临更大的监管风险。同时,目前还未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监管智能投顾,仅在对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中有个别条款涉及智能投顾,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监管层面仍有待突破。
传统投资观念根深蒂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主要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对传统投资观念较强,并趋向于获得短期投资收益,在做出决策时倾向于将自己手中的可投资资产用于短期投资,而智能投顾投资理念的核心是基于资产组合配置,追求风险回报均衡的长期投资方法。因此,对于我国投资者而言,投资观念的转变仍处于漫长的过程。
投资标的少与需求匹配度低。目前我国智能投顾投资标的以公募基金为主,种类较少,而智能投顾最主要的投资标的是ETF投资组合。根据Wind,截至2020年底,我国交易市场上ETF总数为278只,资产规模总计超过7500亿元。近年来,我国ETF市场发展较为快速,但相比美国,仍存在较大差距,美国交易市场在2016年已有1600只ETF组合,资产管理规模超3.50万亿美元。可见,我国智能投顾投资标的覆盖的产品类型不多,不能很好满足智能投顾需求。
4.智能投顾崛起必经之路
建立健全法律监管体系。智能投顾是依赖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运而生的产物,如果没有健全的法规保障,就会因一系列监管漏洞导致数据信息泄露风险、代客决策风险甚至系统性风险的出现。因此有关部门在制定金融监管条例时,应该加强对智能投顾平台的监管,避免客户信息泄露、刚性兑付的行为出现,加强智能投顾的合规性管理,在未来发展中,有关部门可开设同时具有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智能投顾牌照,使智能投顾业务避免因牌照問题而处于监管灰色地带,让监管做到有法可依,从而加快推动智能投顾市场的发展。
强化投资者投资理念。让客户根据自身投资理财情况进行自我定位,并为不同水平的投资者提供定制化金融理财案例和专业知识讲解课程,从而树立正确的投资价值观。同时,由于投资存在风险,但我国大多数投资者过多关注短期投资收益,忽略了风险。因此,智能投顾公司在提供理财服务的同时,应明确告知投资者投资风险的存在,做好相关的风险提示工作,让客户在投资过程中了解每一步流程,这样不仅增加了投资者对投资理财的学习,深入了解智能投顾,还可以帮助智能投顾公司不断优化了其服务质量,打造更加专业化的智能投顾服务,从而吸引众多投资者的青睐,未来其发展势不可挡。
立足自身,发展特色智能投顾服务。我国投资者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差距明显,因此针对不同净值人群,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净值投资群体的投资需求。除此之外,我国智能投顾公司主要分成独立第三方理财平台、互联网金融公司、传统金融机构等,各平台应当根据自身优势提供智能投顾服务,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务,拓宽业务范围,开拓房地产、养老健康等领域,为客户带去一体化的投资理财服务,为我国投资领域带去多行业的业务,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
5.总结
目前,我国资管市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成长空间广阔,并且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转型发展,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金融服务,开始开展智能投顾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的普及,未来智能投顾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传统的理财模式将不再满足投资者投资需求,智能投顾可以全方面的分析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从用户导向出发,帮助用户达到收益-风险最优化。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在资产管理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未来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也将不断创新高,智能投顾将迈入快速发展的崛起之路。
参考文献:
[1]冯永昌,孙冬萌.智能投顾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下).金融科技时代,2017(07).
[2]何诚颖.人工智能炒股能跑赢大盘吗?[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16):92-101.
[3]肖翔,王平,周钰博.人工智能金融应用原则思考[J].中国金融,2020(13):64-65.
[4]于孝建,彭永喻.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及挑战[J].南方金融,2017(09):70-74.
作者简介:金洁颖(1997-),女,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金融、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