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影视特效在纪录片中的应用

2020-09-10王倩杨斌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影视纪录片软件

王倩 杨斌

摘 要:随着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纪录片的故事题材内容,对影视特效的体现也有一定的要求。一部部优秀的中国纪录片,正在逐渐争夺属于中国的国际传播话语权。通过对影视特效的各种应用,可以展现纪录片语言的独特魅力,为影视传播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纪录片;影视特效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1-0121-02

随着影视传播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电视影片的真实性,对影片展示的内容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纪录片作为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的一个类别,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材料,着重于通过一定的艺术过程展示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物,然后激发人们的思维。影视特效在纪录片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制作过程中合理使用影视特效,能丰富纪录片的画面效果,更好地吸引观者,使影片更具冲击力。[1]

一、纪录片

紀录片,顾名思义,以记录为主要呈现内容。纪录片一词最早由英国电影导演John Grierson(约翰·格里尔逊)提出。电影一出现,就展示了其独特的录制功能。实际上,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是一部纪录片。[2]中国最早的纪录片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纪录片是1905年的《定军山》,根据《三国演义》的第70、71回拍摄。这部由中国人自己摄制且记录在案的黑白电影结束了中国国产电影的空缺,标志着中国电影的产生。《定军山》是一部只用一架手摇木壳制摄影机摄制的无声电影,其与国粹京剧的完美结合,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虽然目前《定军山》已无拷贝可观,但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在世界各国影视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抢占时机、在海外争夺国际传播的话语权?随着中国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于2012年成立。《舌尖上的中国》于2012年5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上首播。截至目前,《舌尖上的中国》在各电视频道、手机客户端、互联网等平台已连续播出了3季。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这部食物纪录片聚焦于中国人对食物和生活的美好追求,并通过一系列特定的人物故事,讲述中国各地的食物生态。

《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就十分火爆,每集大约50分钟的纪录主线,采用碎片式剪辑方式,通过对山南至海北不同地区相同食材的灵活组合嫁接,运用简朴的记录形式,用滋味勾勒出一幅幅真实活泼的人间画面。这部纪录片从故事选择到设备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除了传统的高清摄像头外,还使用了索尼F3拍摄设备,并使用了很多景深镜头,从微观角度更好地展示中国菜,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3]

二、影视特效

影视特效(Film Special Effects)作为电影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为电影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换言之,影视特效在纪录片中的作用及意义是不容小觑的。在电影中,影视特效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视觉效果(Visual Effects,简称“视效”)和声音效果(Sound Effects,简称“声效”)。

(一)关于视觉特效

在胶片电影时代,视觉效果主要体现在化妆技术、场景构建、烟花效果、早期胶片电影效果等方面。例如在央视1986版的《西游记》中,在天宫戏中利用大量干冰造物,孙悟空吞云吐雾的特效是在拍摄前先大吸一口烟草,随后在拍摄时缓缓吐出,营造逼真的效果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幕布抠像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电影、电视剧、综艺以及纪录片等各种影视作品中。

在影视特效亟须满足观者对影片的要求的时候,就需要运用CG特效(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图形学)。为了通过计算机设计达到特殊效果要求,CG特效主要分为三维特殊效果(简称“三维特效”)和复合特殊效果(简称“合成特效”)。

三维特效涉及的内容:

1.三维模型的设计与搭建。三维模型的设计与搭建可以通过建模软件实现,如Maya(玛雅)、3D Max(三维模型制作软件)、Rhino(犀牛)等。

2.模型材质的选择及灯光的设置。模型材质的选择及灯光的设置可以通过渲染软件实现,如Blender(布兰德)、Maya(玛雅)、3D Max(三维模型制作软件)、Houdini(电影特效魔术师)、Substance Painter(纹理贴图制作软件)等。

3.动画渲染与合成。动画渲染与合成可以通过影视合成渲染软件实现,如Marmoset Toolbag(八猴渲染器)、Adobe After Effects(影视特技软件)、Adobe Premiere(数码视频编辑软件)等。

合成特效主要包括键控、拓印、混色、构图和场景。这些效果的合成通多Adobe公司旗下的Adobe After Effects、Adobe Premiere即可实现,这些软件入门容易且操作方便,在教学及影视商业化制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关于声音特效

为增强影视画面的真实感,影视后期制作者往往会使用声音制造效果,烘托画面气氛。通过不同音域的合成,数字音效、环境音效及MP3音效共同组成声音特效。

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关于声音特效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人物独白上,与20多首音乐伴奏共同烘托影片节奏氛围。在影视中,声音分为真实音与艺术音。真实音是没有经过特效处理的声音,例如演员独白、街道上的环境声音等。艺术音是通过对声音素材的凝练提取,根据影片需要后期调制而成的。在纪录片及其他影视作品中,必要条件下也会使用音效效果器优化处理声音。

三、影视特效的制作方法与应用

抠像技术与三维特效在影视行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抠像技术

第一,将背景较干净、纯一、均匀的提前拍摄好的素材导入Adobe After Effects中;

第二,选择菜单栏“效果—抠像—Keylight(轮廓键)”,点击“Screen Colour”(屏幕颜色)的吸管按钮,吸取纯色背景;

第三,选择“View”(视野)模式为“Screen Matte”(屏幕蒙版),均衡调整“Clip Black”(黑调)与“Clip White”(白调)的参数,去除半透明状态,优化蒙版细节;

第四,把“View”(视野)模式改为“Final Result”(最终结果),加入影片所需的效果素材视频或图片,放在最底层,预览效果。

完成上述操作后,可放大仔细观看寻找“穿帮”的细节,人物边缘轮廓粗糙或出现杂色时,可修改“Screen Softness”(屏幕柔和)的参数值,羽化所抠物象边缘,与背景更加融合。

(二)三维特效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构建模型,导入渲染贴图绘制软件,添加质料,调整灯光效果,在渲染软件中,调整摄像机位置及镜头效果,最终合成影片。

四、结语

在201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加快发展纪录片产业的若干意见》。政策与市场共同形成了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中国纪录片已经从事业发展逐渐转向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影视特效在纪录片中的合理运用,能够为纪录片的呈现提供举足轻重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丽.“我从非洲来”——记导演和丹[J].世界文化,2018(7):10-12.

[2] 房佳.新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发展[J].视听,2017(9):54-55.

[3] 唐昆.纪录片的故事化手法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视听,2017(7):100-101.

作者简介:王倩(1997—),女,河南三门峡人,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6级动画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动画设计。

杨斌(1985—),男,山东肥城人,研究生,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影视纪录片软件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有趣的识花软件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影视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看影视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