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心”践行“四力”

2020-09-10廖致涓廖雅尘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专题报道四心四力

廖致涓 廖雅尘

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既是党中央对全国宣传思想战线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对新闻宣传队伍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作风面貌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更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媒体时代,提升报道质量和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可以说是传媒学界、业界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本期专题特约几则稿件,围绕新闻工作者如何锤炼“四力”真功夫展开分析和探讨,以供行业参考。

摘 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增强“四力”,这是媒体融合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给新闻工作者提的总要求。媒体转型时期,新聞工作者只有扎根基层练好“脚力”、登高望远练就“眼力”、博取广学提升“脑力”、勤奋不辍优化“笔力”,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肩负起职责和使命。

关键词:“四心”;“四力”;《江北报》;专题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1-0003-03

自2018年以来,江北报社扎实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以“四心”践行“四力”,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正面宣传报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党报“权威责任服务”定位,通过策划专题报道、开设专栏,打造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专题新闻和专栏新闻,为推动江北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正能量和舆论引导力。

一、永葆“初心”,运动脚力,深入“走转改”

习近平总书记说:“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1]近年来,全国新闻界始终不忘初心,保持人民情怀,深入“走转改”,采写精品佳作,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江北报》在“四力”教育实践工作中,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练兵、“走转改”这4项活动,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沉心静气,不仅练就了一副宽肩膀、成就了一身真本事,还采写了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近两年来,“走转改”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品牌栏目带动“走转改”常态化。2018年《江北报》开设“在行动”“看效果”“智能江北”“老马带小马 万马齐奔腾”等10余个品牌栏目,每期有一篇以上相关栏目稿件,要求记者深入基层,写出鲜活的稿件。“老马带小马 万马齐奔腾”栏目,就是用栏目带动“走转改”常态化的具体体现。栏目每周推出“老马”带领千千万万“小马”开展社区治理的基层故事。每周五还推出“社区版”,进一步推动记者深入社区,对社区工作进行全方位的采访报道,推动“走转改”不断深化拓展。

二是“百姓故事”坚持成习惯。讲好百姓故事、传播基层声音。如何讲好?刘云山强调:“要走出办公室、走出高楼大厦,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有感动。”党的新闻工作者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把基层当课堂,练就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力、判断力、辨别力,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见精神,写出有现场、有温度、有故事的稿件。《江北报》2012年开设“百姓故事”专栏,深度挖掘江北人物故事,打造了全国典型人物马善祥及“中国好人”“重庆好人”“江北好人”等有300多人。《江北报》一直坚持讲好、写好江北好人的故事,将好人的正能量永远传递下去。本报还就近几年报道的“百姓故事”集中编印成2本书。

三是“走基层”走出新思维。把版面留给基层一线,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在“走转改”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强化群众观点、群众意识,采写百姓声音、百姓身影。为深入“走基层”,报社规定记者采写稿件不仅要“有现场,有故事”,而且带着新思维“走基层”,让“四季歌”唱出新意、走出新意。2019年2月20日,记者在跟领导调研中,在鱼嘴镇农户家里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工作,恰遇到五保户程世明一家搬家住上新房,记者就此采写了一篇鲜活的稿件,本报第二天在一版“新春走基层”栏目中刊发了《村民搬新家 村容焕新颜——鱼嘴镇井池村春日见闻》,这就是记者在基层“走出”的好作品。2019年2月22日在一版“新春走基层”栏目中刊发了报道《“交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铁山坪居民的“轨交族”生活》。该报道是记者在乘坐轨道4号线时听到有乘客说,轨道4号线建成投用,铁山坪地区结束了无轨道交通的历史,居民出行更便利了。记者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新闻,很快就采写了稿件。

二、练就“匠心”,开动眼力,打造新闻品牌

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新闻工作者也要有“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不断练就“匠心”,开动“四力”,打造新闻品牌。《江北报》历来注重打造新闻品牌,要求全体采编人员要有精品意识,按照党报报道“权威、深度、贴近”的要求,围绕全区中心大局,面向基层干部群众,落实好区级、报社和记者三级策划,让新闻策划报道贯穿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各部门、各街镇、各单位亮点工作之中,以“工匠精神”打造原创新闻品牌和精品,不断推出一批“有品质、有温度、有美感”的报道。

(一)品牌专栏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跟形势发展变化,及时策划推出具有权威性、指导性的品牌专栏,引领主流舆论,是党报一贯引领坚持的。近年来,《江北报》策划推出常设重点专栏10余个,每个版面都以专栏统揽稿件、用专栏包装稿件,把专栏作为品牌进行打造和运用。

例如,2012年开设的专栏“百姓故事”,2014年拓展为“走近江北身边好人”大型人物报道,现改名为“德润巴渝·新时代重庆人”,深度挖掘江北好人的故事,这些好人就是我们身边的好少年、好党员、好老师、好卫士、好青年、好亲人、最美城市建设者、最美志愿者、最美白衣天使等等。报道曾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自2015年以来,江北区每两年举办一次“百名身边好人”发布会,对本报推出的一大批好人进行发布展演。2015年,《重庆报刊审读》第138期刊发了专家的深度审读文章《江北报百姓故事讲得好》。截至2019年2月,全区累计推出“江北身边好人”300名,其中“中国好人”6名、“重庆好人”62名。

(二)品牌专题

打造品牌专题新闻,是当今媒体转型注重以“内容为王”、做深度报道取胜的有效探索。专题报道坚持突出主题、服务读者,注重策划,要求具有思想、深度和可读性。《江北报》一直注重策划打造品牌专题新闻,特别是近两年来加大了专题策划报道,要求每期至少有1~2个专题报道。专题报道坚持注重策划,突出主题,要求具有思想性、深度性和服务性。不仅突出抓好节日、纪念日、重大活动的专题策划,而且还注重全区的重点工作、中心工作、亮点工作的专题策划,采取消息、通讯、评论、服务资讯相结合,并以图文并茂的专版形式报道。报道注重思想性,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2018年3月至4月,《江北报》策划了“花满江北”系列报道10个专题版,其中3月20日第4版刊发的“芬芳江北香四溢”专题报道,获区委书记李维超的批示——“江北报社近期工作成效较为明显,要进一步发挥好新闻宣传主阵地作用”。2019年4月,又策划推出“花满江北”系列专题报道10个版面。2018年3月27日,二、三版联版专题报道《群众事无小事 “小马”在奔忙》,把江北区“老马”带“小马”、“小马”在奔忙的故事集中展现出来。报道出来后,3月28日获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保海批示——“主题策划得好,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这是《江北报》创刊10年以来第一次同时得到区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批示。

《江北报》专题报道还有一个特色:专题策划注意寻找新闻点、关注点与亮点,采写有质有量,内容丰富可读;后期编排图文并茂,版式美观大方,力争每一个专题都有创新突破,做出不同的特色。

(三)品牌版面

版面特色和创新是报纸一直坚持追求的。《江北报》推出的每一个专题版面都有不一样的特色,不仅版面的内容创新,要求鲜活生活、厚重深读,而且在形式上大胆创新包装、独树一帜。

例如,2019年6月推出“智能江北嘉年华”两个姊妹篇专题版,一个是《在江北,我们遇见美好未来——2019年重庆产业互联网高峰会暨智能江北嘉年华》,展现江北一大波智能产品亮相高峰会,另一个是《智能化生活进入江北寻常百姓家》,反映了智能化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充满“智慧范”的细节在江北区无处不在,到处都是居民智能生活的缩影。在版面包装上,两个版面相同之处是设计一个“WIFI”的形象标志在标题上压题,体现主题“智能”,底色是天蓝色,不同的是文字和图片的编排,就做出了两个颇有创意的姊妹篇。

“社区版”是报社的又一个品牌版面。2016年4月,“社区版”正式推出,按照社区新闻“有情、有用、有趣”的要求,在每周五第3版推出群众“身边人身边事”的图文并茂專版报道。社区版开设了“百姓论谈”“社区调查”“以案说法”“社区生活”“左邻右舍”“百姓故事”“社区热线”等小栏目,紧扣社会热点,反映社会民生,稿件有消息、通讯、新闻图片、漫画等形式,报道生动鲜活,可读性强,服务性强,受到社区群众的广泛欢迎。2019年4月,“社区版”改版升级,在每周五第3版推出“有品、有用、有情”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这次改版主要体现在版面和内容上的创新,用一个主题深度挖掘社区故事。

三、持有“恒心”,发动脑力,传递精神能量

“心中有乾坤,笔下有担当。”进入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者要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胜仗,必须有敢胜的勇气、争胜的决心、善胜的智慧、打胜的能力,还必须持之以恒地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保持政治定力、时刻发动脑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以深入人心的“中国故事”,壮大主流舆论,传播主流价值。

《江北报》打造的“百姓故事”报道坚持了许多年,还会有恒心坚持下去。在“百姓故事”的报道中,要求记者在采访、挖掘“好人”事迹时,坚持“深、透、准”,重点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重大主题,围绕“24字”倡导,提炼出“好人”身上散发出的时代精神和时代主题。同时,不刻意拔高,不搞高大全、假大空,而是通过“好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可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感人故事和动人细节的宣传,达到加强正面引导,弘扬主旋律,传递“好声音”,共建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的目的。

例如,2018年8月17日第4版策划推出人物专版报道《延续生命的“引路人”》,作品描写了郭家沱街道居民吴文界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后,积极主动地向周边群众宣传,从不为人理解到获得大家认可的故事。在吴文界的积极奔走下,组建了46人遗体捐献义务宣传队,在宣传队的宣传、带动下,如今郭家沱街道有392人签订无偿遗体捐献协议书,其中18人成功实施捐献。该篇报道刊发后,掀起了大家对遗体捐献的热议,让更多人认识到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并愿意加入遗体捐献的队伍中。同时,《江北报》独家报道后,引起《重庆日报》、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吴文界也获评“中国好人”荣誉称号。该新闻作品获得了2018年度重庆区县报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

还有90岁的老党员李玉珍,老人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和执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深深地感动了记者,记者独家采访了4000多字的通讯稿件《不忘初心 牢记党恩》,于2018年10月9日在本报第2版头条刊发,对李玉珍的革命故事和退休后的故事进行了深度报道,《重庆日报》随后转发了报道。报道引起了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把李玉珍作为典型推向全国巡回展演。2019年7月4日,本报在第1版头条通栏刊发《一名老党员永守的初心》,对李玉珍现在的生活工作进行了再次报道,向大家传递革命者乐观的精神风貌。

笔者发现,不管是本报近几年报道的“百姓故事”,还是各大媒体的“百姓故事”报道,都反映出当下最真实的社会风尚,触碰到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情感,唤醒了人们向善的正力量,他们的行为所蕴含的品格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更激发出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引领大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胸怀“爱心”,调动笔力,写出故事的“温度”

“记者笔下,民生如天。”党报的宗旨之一是“关注民生事实”,通过民生事实的报道,用爱心传递人间真情,将温暖洒向需要帮助的群体,传递更多的社会正能量。新闻人要写有温度的故事,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江北报》第4版“民生”,就体现了党报的宗旨之一——“关注民生事实”,要求采编人员胸怀“爱心”,调动笔力,写出故事的“温度”。

新闻故事的温度,不是指新闻内容的大小,而是作品那种能够深入人心的精神力量。[2]本报要求记者写稿注重打磨细节,以细节展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力量,把故事的“温度”传递给读者。2019年2月3日,在二、三版联版推出《感悟文明 传递力量 温暖前行——2017—2018年度江北区新时代百名身边好人发布会侧记》:“……舞台上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串串闪光的故事,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收获着一份份心灵的温暖。”该文就写出了“好人”的精神力量是很有“温度”的。2018年6月26日,本报报道的《不惧风雨的太阳花——记江北区作家协会会员朱玲》,报道了脑瘫作者朱玲克服困难、潜心创作10余年完成50余万字的故事,以及她爱心助残、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故事。“残疾人也应该去理解更多的人,用一种淡定的包容去溶解他人的误会与惊奇,也让自己以一种更加平和、自然的心态行走于这个世界。”文中无时不流露出一种爱和温暖。该报道出来后,《重庆日报》、中国文明网都进行了转发。

五、结语

《江北报》近年来不管是推出的一大批熠熠生辉的典型人物,还是普通平凡的民生小事,在人物身上总蕴含着一种精神力量和爱心暖意,读者在文中也总会感受到一种暖意,有爱国的暖意、敬业的暖意等等,这些暖意更具有传播力、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助材料[M].学习出版社,2016:12-14.

[2] 洪玉华.践行“四力”写有温度的新闻[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1-16(1).

作者简介:廖致涓(1973—),女,重庆丰都人,本科,主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业务。

廖雅尘(1996—),女,重庆丰都人,本科,研究方向:党媒时政新闻。

猜你喜欢

专题报道四心四力
巧解四力平衡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抗击新冠肺炎专题报道
过一个五彩缤纷的暑假
QSS05式4.5mm水下手枪
网络时代做好编辑需练就“四力”
用“四心”做好图片专题报道
浅谈幼儿教师家长工作之“四心”策略
修炼学校管理“四力”
用“四心”进行班级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