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村小院,告别贫困的容颜

2020-09-10高维微

今日重庆 2020年10期
关键词:父老乡亲院坝老两口

高维微

核心阅读:“那天太阳照山里,树上鸟儿格外欢喜。火炉边的板凳我们坐在一起,嘘寒问暖满屋都是春意。山记得你啊水记得你,乡亲们一辈子记得你……”这首由谭德成创作的歌曲《一辈子记得你》,灵感来源于他曾帮扶的一位老人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今年6月,退休后的谭德成再次回到老人所在的小山村,当年与乡亲们奋力战贫的记忆再次浮现在脑海,在感动中他又创作了一首新歌——《父老乡亲在心间》。

Core Reading: “The sun shone on the mountains that day, and birds in the trees were quite happy. We sat together on the bench by the fire, caring and attentive, and the whole house was full of spring warmth. The mountain remembers you, the water remembers you, and the villagers remember you all their lives... “ This song Remember You All My Life written by Tan Decheng is inspired by a word an old man he once helped said to him. In June 2020, Tan Decheng, after retirement, returned to the small mountain village where the old man was located. The memory of fighting poverty with the villagers came to his mind again. Moved by this, he created a new song - Fellow Villagers in My Heart.

今年上半年,第八届重庆艺术奖评选结果出炉,万州扶贫歌曲《一辈子记得你》榜上有名;在今年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前,万州发布了另一首扶贫歌曲《父老乡亲在心间》的MV。

这两首歌的词作者是同一个人。万州区白土镇长槽村的村民都知道,他叫谭德成,歌里唱的是他们村告别贫困、奔向小康的梦想。

贫困群众:“一辈子记得你” Impoverished People: “Remember You All My Life”

故事要从三年前杨三英搬新家说起。

2017年11月,杨三英家的新房子落成。新房子离她家的“老屋基”不远,硬化路直通到家门口,一块院坝就像个观景台一样,杨三英逢人就说“扶贫干部给我家选了個‘旺地’,日子越过越旺”。按照风俗,新房子修好了要请人来烘房,答谢出力的乡亲。

杨三英心里有一份烘房名单,她找到驻村第一书记綦浩然,“綦书记,我晓得为了这个房子,害得很多人东奔西跑,我想把帮过我的人都请来,请他们看看我现在过的好日子。”杨三英的烘房名单上还有很多人,“我虽然不晓得他们叫啥子名字,但我晓得他们帮我协调了土地、硬化了路面、申请了低保、办了养老金、帮我老头儿治了病……还帮我找到了我儿,让他找到了赚钱的活路。”

在这些人里面,有一个人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谭主席”,因为那是她的“大恩人”。

杨三英口中的“谭主席”,就是万州区原政协主席谭德成,2012年,他刚到长槽村开展扶贫工作时,村里连一条硬化公路都没有,家家户户穷得叮当响。谭德成和帮扶干部们一起,用5年时间筹集了1500万元,修通并硬化了3条公路。

出行难解决后,谭德成又组织开展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杨三英老两口住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几间土房四面透风一直没钱修。按政策,杨三英家需要搬迁到山脚下,但说服老两口搬迁可不容易,尤其是杨三英瘫痪在床的老伴死活不答应。原来,老两口年轻时就在房前屋后护林、种树,实在舍不得离开。

谭德成当场组织扶贫干部和村支两委成员,在杨三英家土墙瓦房的屋檐下开起了院坝会,决定尊重老人的想法,按照政策将危房纳入改造对象,在原地为老两口就近建新房。新房最终选址在杨三英家不远处,只不过更靠近公路,交通也方便得多。

此后便是一系列的“麻烦事”:协调土地,协调周边农户……扶贫干部为这事着实忙活了小半年,才最终落实。另外,谭德成针对杨三英老伴长期瘫痪的状况,给予了专门救助。

寒来暑往、几度春秋,顶风冒雪、脚踩泥泞,谭德成与杨三英老人结下了深情厚谊。

接到杨三英老人烘房的邀请,已经退休的谭德成回到了长槽村。

来到杨三英家,老人正在院坝里晒着太阳。村干部打趣地问老人家,“你晓得这是哪个不?”杨三英拉住谭德成的手,没有一丝迟疑:“谭主席,我一辈子都记得你。”

听到老人家的话,谭德成眼里泛起了泪花。当天晚上回家后,他一气呵成写下了《一辈子记得你》。“老人家记得我,其实是贫困群众记得千千万万个扎根在一线的扶贫干部。”回忆起当初的点点点滴,谭德成无限感慨。

扶贫干部:“父老乡亲在心间” Poverty Alleviation Cadres: “Fellow Villagers in Heart”

谭德成退休后,长槽村村民还曾担心,“谭主席走了,村子还有没有人管?”接任的第一书记綦浩然和村干部一起,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村民的疑虑。如今,长槽村所有贫困户都已经实现脱贫,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一万元。

尽管已退休,但谭德成始终牵挂着长槽村的村民。今年6月,谭德成再次回到长槽村看望乡亲们。看着眼前修到村民家中的硬化路、家家户户的砖瓦房,谭德成想起当初写下的歌词:“你的双脚踩出小康路,每串足迹都传出好消息。”

过去,长槽村人外出务工后很少回来。一来是因为村里穷,二来是因为回家的路难走。现在的长槽村面貌一新,不仅修好了路,外出的游子也回到家乡,甚至还有大老板来村里投资,建了猕猴桃基地和花椒种植基地。此外,村里还发展了核桃、蜂蜜、山羊养殖等产业,两个标准化蜂房也已经建成,水果冻库今年就能完工。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里还改扩建了村委会,不仅有会议室,还有村民娱乐的院坝。每天傍晚,村委会的院坝都会响起跳坝坝舞的音乐。尤其是夏夜,村委会门口的院坝非常热闹,有跳坝坝舞的,有歇凉的,有摆龙门阵的……

亲眼见证了长槽村旧貌换新颜,谭德成写下了一首新歌——《父老乡亲在心间》。

这首讴歌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在携手“战贫”中结下深情厚谊的歌曲中,有一段歌词格外应景——“丰收举杯那一天,笑声绕着山梁转。云中的新村小院,告别贫困的容颜。梦里的梦啊,小康脚步青山悠远……”

曾经梦想的“云中的新村小院”已经建成,告别贫困、奔向小康的新梦想已经启程。

猜你喜欢

父老乡亲院坝老两口
重庆白石:“院坝善治”开启乡村振兴新引擎
小村
院坝里说事 板凳上交心
川北院坝
新时代如何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巴桑顿珠:带着父老乡亲一起脱贫致富
过度伺候不利健康
免酒牌
拍拍手,灯亮了
清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