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

2020-09-10张晓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

张晓霞

摘 要:思政教育在高校整体教育内容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可以改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能够将思政教育的各项理论内容应用到实践过程中,使思政教育具备更高的实际价值,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政治水平。本文深入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价值,并详细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希望能够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1-0026-02

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同高校中日常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思政教育理论课程,校内外的实际训练等进行深度的融合,从而有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高校中的所有学生都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实际的理想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一、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价值

1.整合思政教育资源

高校思政教育的资源存在很多类型,如较为常见的高校思政理论课程资源以及开展思政教育社会实践的资源等,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中并没有将这些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无法充分发挥出这些资源的作用,使这些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浪费的情况,从而导致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达不到教育目标的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要求思政的理论教育同思政教育社会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就可以将高校中的各种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使这些思政教育资源得到科学有效的整合,让学生在高校中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各种社团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政的教育,使高校思政教育具备更高的时效性。

2.优化思政教育环境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没有充分重视社会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仅仅在学校中开展思政教育,使学校的思政教育环境和社会的思政教育环境存在割裂现象,学生在学校中接受到的思政教育在进入社会之后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同,很容易使学生对高校的思政教育产生疑惑,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而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充分注意到了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并将学校思政教育环境中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同社会思政教育环境对学生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在高校内和社会中都可以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影响,从而使思政教育环境得到了优化和提升。

3.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将高校中的各种思政教育资源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整合,使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使高校的思政教学内容不再仅仅限于思政教育相关教材的内容,而是同高校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根据实际生活的内容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同时实践育人模式极大地优化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也能够接受思政教育,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使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

二、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滞后

我国大部分高校思政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都是强调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这些内容同高校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自然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思政教学内容中来,通常使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将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之后如何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同时一部分高校认为思政教育是高校学生的行为约束,高校中的学生应当按照思政教育的内容开展日常活动,这种情况很容易使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从而导致学生在思政教育课程不认真进行学习,极大地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2.忽视实践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思政教育都是在课堂上开展进行的,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对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被动地进行学习,由思政教育的教师在课堂上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这种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思政的教学内容时,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课程内容中,并且学生也无法参与到思政的教学过程中,导致大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都没有实际的效果。同时许多高校思政教育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许多学生无法将思政教育中学到的方法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无处着手,导致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不能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逐渐失去积极性。

3.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发展需求

高校中每名学生对自身的发展都存在不同的需求,但是许多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使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很难对这样的思政教育产生学习的想法,逐渐会产生敷衍应付的心理,严重阻碍了学生在思政教育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甚至部分学生因为得不到正确的思政教育,导致在心理上产生一些问题,通过一些比较偏激的方式来表达自身发展需求得不到重视的不满。

三、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1.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重视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并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融合人文精神,从而使学生在接受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满足。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心理和精神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并将满足这些需求的内容加入思政教育内容中,使高校思政教育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完善自身的各项能力。

2.明确高校思政教育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不断地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明确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让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思政教育同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对社会中的事件树立正确的看法,避免学生因为得不到正确的答案而受到社会上部分不良理论和观点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的思想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逐步地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较强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逐渐地对思政教育产生学习的想法,在思政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极大地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3.完善高校思政教育方法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思政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充分地参与到思政教育过程中,因此很难使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学习的想法。高校要对思政教育方法进行不断的改善和提高,从而使思政教育的教學方法能够真正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思政教学过程中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从而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对高校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环境,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要充分地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明确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完善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正确价值取向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貌红杰.完善高校党建机制,优化思政育人模式[J].智库时代.2019(41).

[2]郭振,张利涛.“思政+双创”协同育人模式的青海实践——以青海大学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9(1).

[3]林建胡,陈志勇,陈香.新时代“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育人模式改革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19(4).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高校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