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方法浅谈

2020-09-10李夏柔

高考·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

李夏柔

摘 要:现代文阅读在高考中占分比重大,主观性强,考察面广,学生难以全面掌握,下面本文将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开展人物专题讲座、化阅读为作文素材、经典文学著作进课堂四个方面来来分析如何一步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学科思维导图;人物专题讲座;经典浸润

现代文阅读在高考中占25分,主观性强,是高考中的“重头戏”,但从历次考試情况来看,无论试题难易程度,学生都会失去5-7分。为何会造成这一局面?经过多次调查和实践分析发现:学生为了节省做题时间,一开始便养成了粗浅阅读的不良阅读习惯,往往是一目十行,不会逐字逐句地品读文章,由于阅读不仔细、不够深入,致使无法真正读懂文本,对文本的理解只留在表面上或浅层次上,于是看似是为答题节省更多时间,实际上只是无效阅读。于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了我们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以小说、散文、人物传记三种文体为例来谈谈。

一、化繁为简,建立框架意识——用学科思维导图构建文章框架

学生一看到长篇文章,大篇幅的文字,排斥之感就会油然而生,尤其是缺乏故事情节的散文,长期以来的盲目阅读致使学生阅读目标性不明确:不知从何读起,更不知读什么、要理解什么。所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化繁为简”的信息,通过建立思维框架即思维导图来辅助阅读,排除惧怕心理,有目标地从容阅读。

(1)小说阅读中先将题目写在黑板中心,作为中心图,然后围绕中心图将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分别建立为第一级分枝,宏观确定小说阅读解读的目标;如环境的二级分枝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三级分枝为社会环境的具体内容,自然环境的具体内容;人物的二级分支为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三级分支为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和次要人物的作用等。根据思考的纵深度还可以建立更多分支,每一条分支上的思考结果用关键词展示。二三级分枝帮助学生形成多角度思考,关键词的使用帮助学生提升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2)散文阅读中,将散文标题设为中心图,意象、意境、人物、情感、手法是第一分支。例如《说木叶》,这篇文章对于中学生来说,信息量大而零碎,语言的诗歌性强,学生很难懂,通常读很多遍都茫然无措,理不清思路,比如说文章最复杂的是第二部分“木的暗示性”,但若应用思维导图建立框架,将意象木分为树、木、木叶三层,依次进行信息梳理。如图:

如此建立思维导图,学生就清晰了几种意象(树叶)所蕴含的意义。

(3)人物传记阅读中,传主是中心图,传主事迹、传主形象和时代精神意义为第一分支,从而达到知人、明事、辨理。

二、提供舞台,进行课堂展示——学生进行人物专题讲座

为了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能力,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暑假期间,我给学生布置了经典书籍阅读和人物专题整理两项任务,并要求开学以(PowerPoint)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堂展示,幻灯片的内容可以是一组(3个)相关联的人物,也可以是三本主题相关联的书籍,幻灯片中必修有自己的感悟。

由于所带班级是文科普通班,又是第一次尝试,所以我做好了一一进行大幅指导的准备。可当我查看了邮箱里一封封装有幻灯片的邮件后,他们的开阔的思维和认真的态度使我决定相信我的学生,让他们全力展示自己,而我仅需做些技术上的加工。更让我欣慰的是课堂中的展示,也许是因为我要用相机录制每个人的“讲座”,所以每个站在讲台上的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准备了自己的发言稿,思路清晰,文学性强,其认真程度超过每次作文,实现了难点突破和自我超越。专题讲座不仅促使学生深入阅读了经典书目,写出了自己的感想,还使学生感受到了通过个人阅读研究而得出感悟的喜悦,收获颇丰。

三、素材激趣,形成积累意识——以积累素材为动力

高中学生在校缺少课外阅读时间,而我们平时所学课文、所做的阅读都是含金量极高的文学作品,如果把文中的人、事都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素材,可谓事半功倍。当然,初期需要教师做大量的示范,久而久之,学生自会掌握这一举两得的方法。如一次月考的作文主题是“追求精神自由”,而我们在讲《逍遥游》的过程中,正好拓展阅读了弘一法师李叔同的短篇传记,以灵魂的追求为主题进行了细致分析,一位学生便用庄子和李叔同作为素材,就两者精神自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见解深刻,得到了极高的分数。只要有这种学为己用的意识,阅读便是无穷无尽的资源。

四、课堂浸润,经典文章进课堂——课堂浸润式传输

在高三复习中,诗歌鉴赏复习部分是以时间为板块,分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五个时期,而余秋雨先生的著作《寻觅中华》亦是以此为线索梳理中华文化,且诗歌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备课中,我便把《寻觅中华》中与课本相联系的部分抽出来,进行加工,使之与教材相融合,呈现在(PowerPoint)幻灯片中,比如先秦部分将屈原,就命名为“长江流域的男人”;魏晋南北朝则命名为“高山间的丛林”;唐代即为“盛唐之音”等。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吸收到其中精华。一个月诗歌鉴赏复习下来,很多学生所写的关于每个时代的作文,都有了“秋雨体”的历史文化散文风格,并且“爱上了余秋雨先生的著作和‘秋雨体’”,每周都想要尝试作文——这曾经最大的“仇敌”。

两个学期下来,学生基本上能够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的乐趣。学会“从容阅读”,只要读懂文章,就会知道题目是从何而来,就能够找到答题对象。也许有的学生会觉得逐句阅读浪费时间,但只要坚持这样训练,阅读速度就会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系列丛书[M].中信出版社,2009年4月.

[2]余秋雨.寻觅中华[M].作家出版社,2008年05月.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方法
学习方法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上台前,你用什么方法消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