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研究

2020-09-10刘娜娜 赵天成 陈艳坤 张瑞杰 齐飞 陈玉珍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应用

刘娜娜 赵天成 陈艳坤 张瑞杰 齐飞 陈玉珍

摘要:《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研究》2019年5月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申报课题,2019年9月同意立项。自2019年5月开始研究以来,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组导师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实验探索,提出了中学政治课教学的综合应用原则,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政治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每位政治教师就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去建构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政治教学;深度融合;应用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

(1)提高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2)课堂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融合

(3)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4)教育改革和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5)有利于教师利用所深度融合的教学资源,去提高备课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6)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有利于建构“研究性”和“协作式”教学模式

(8)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资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信息技术:融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媒体为一体的,通过呈现、传统、加工、处理教育教学信息来实现教育教学、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理论与实践。

(二)深度融合:指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政治教学资源的有机整体中,而不是信息技术和初中政治教学资源的简单相加。深度融合指的是初中政治教材内容的深度融合,深度融合的要求是科学合理地、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而不是机械地照搬教材内容。深度融合的教学内容不是追求多和大,而是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追求“精、巧、新”。[1]

三、研究内容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融合。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融合。

(三)关于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地位、作用的研究。

(四)初步构建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

(五)怎样评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深度融合的初中政治教学资源?

(六)运用所深度融合的政治教学资源所产生的效果有哪些?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思路

1.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政治课的教与学提供方向和资源,使其很好的与新教材资源相结合。[2]

2.探索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在提供政治教学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教与学深度融合和提供质量非常高的政治教学资源,学生在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中,教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3.落实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探究政治课程资源的利用,过去学生获取知识一般局限在求教老师,察看课外资料,在互联网十分发达的今天,要让学生能够从我们深度融合的政治教学资源中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研究计划安排

1、准备阶段2019年6月—2019年7月

具体内容:

● 组织课题组成员,确立课题研究方案;

●组织落实课题人员分工与协作,编制实施方案并申报课题。

●做好融合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明确理解课题必备的理念和技术条件,掌握研究的方法與步骤。

2、分析阶段2019年8月―2019年9月

分析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深度融合的现状,确定课题的方向、课题的结构,为课题的深入研究作好充分的准备。

3、实施阶段 2019年10月—2020年3月

● 深化融合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高层次地提高水平。

● 结合教学实践,将课题研究理论化,探索总结课题研究的校本意义和社会意义。

(3)总结阶段2020年4月—2020年6月

●继续推进本课题实验的同时,做好结题工作。

●收集师生在实验期间的相关作品,整理、结集或刻成光盘

●对照课题方案中的预期研究成果,逐项整理、落实

●撰写实验论文,完成实验报告

●向总课题组申请结题及评估

●申报研究成果

五、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与分工

主持人刘娜娜 中小学一级教师;中招功臣,优秀教案编写人,优秀学科组长,“十佳青年教师”称号;

2012年8月所写论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获市级二等奖

2013年8月所写论文《关于新课改下初三思想品德复习的探讨》获市级二等奖、

市级优秀辅导奖;

2013年、2014年连续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

2016年1月在县职工技能比赛中,获三等奖;

2019年5月,论文《创建协同合作  打造中学魅力政治课堂》,发表在国家级

刊物《社会科学》上,评为一等奖;

2019年5月,论文《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研究》,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学校教育研究》上,评为一等奖;

课题组赵天成

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周口市优秀教师,河南省优质课教师,周口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课题组陈艳坤

2015年9月,参与淮阳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初中政治课德育渗透研究》结题(证号:hy15230401);

2014年8月,撰写的论文《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被周口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周口市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会评为一等奖。

课题组张瑞杰

女,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市优质课教师,市优秀班主

任;200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即从事教育职业,2007年来到淮阳一高

任教至今,2015年8月论文《创建中学魅力思想政治课堂的具体策略》获得市论文一等奖。

课题组齐飞

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县优质课教师,县优秀班主任,

历次获教学业绩一等奖,高招功臣,优秀学科组长,“十佳青年教师”称号。

课题组陈玉珍

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县优质课教师,县优秀教师,多次被

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最受欢迎教师,优秀社团辅导员。2015年9月,参与淮阳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初中政治课德育渗透研究》结题(证号:hy15230401),荣获二等奖。

六、研究成果及社会影响

(一)实践成果

1、教师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习,有效地增加信息量,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2、建立资料库和题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辅导,巩固学习效果

3、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层面的教学效果体现

4、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教学技术,以声、形、色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好中学政治学科,提供思维方式的帮助,通过课题的实施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参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5、在政治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引入,提高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以及运用信息为学好政治学科奠定基础

6、注重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帮助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找出了合适初中生的学习方法

7、探索出了一套创新、科学的、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8、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教学技术,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9、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引入、培养学生是非分辨能力

(二)理论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新的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形式和过程。

2、主要研究成果有:《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研究》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1)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打造魅力思想政治课堂

(2)疫情下的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究

(3)初探新冠疫情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课堂教学

(4)浅谈多媒体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5)怎样评价所深度融合的初中政治教学资源

(6)浅谈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认识

七、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不但会建立好丰富而优秀的初中政治教学资源库和具有指导意义的课例光盘,为师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教与学的资源平台,而且探讨了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角色的转变从而促进教师政治专业水平得到发展,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为新课程改革找到新的突破口,为校本教研制度和校本教材建设奠定基础。其中最有特色和创新的地方在于本课题侧重于研究初中政治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从而建设好优秀的初中教学资源库和课例光盘,最有推广价值的。

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教学融合,可以与美学相结合,树立“信息技术必须为促进发展服务”的意识,为学生全面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结语:一年的努力,我们顺利完成了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现了“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培养学生学习初中政治课综合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基本形成,实现了为学生学好其它科目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的目标。课题组研究活动带动了全校各教研组共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途径、方式、策略。带动了学校其他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教学融合及教研等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而且具有向全校推广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理论思考》 教育技术通讯网站

[2]《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教学资源网 2016

本文为2019年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項目《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研究》(课题编号zkjy19045012 )研究成果论文

作者单位:淮阳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应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